《梦华录》爆火!剧中“茶百戏”离不开这位福建人

  N海都记者 陈思嘉 文/图

  随着《梦华录》的热播,茶百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据北宋陶谷《荈茗录》等古籍记载,茶百戏是用清水在茶汤上绘画的独特艺术,也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用清水作画的艺术方式。

  

  “清水加到茶汤里,悬浮液会变成白色,于是图案就形成了。”来自武夷山的章志峰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83年,他在福建农学院茶叶专业就读,从史料中了解到茶百戏,受指导老师叶延庠教授指引,开启了对茶百戏的探索之旅。电视剧《梦华录》筹备期间,章志峰就曾受邀给全剧组讲课。

  

  研习之路漫漫 态度影响方向

  章志峰是茶百戏的第一个恢复者,1983年在福建农学院读茶叶专业,他查询古籍资料了解到茶百戏的历史,受到指导老师叶延庠教授指引,开启了对茶百戏39年的漫长探索历程。“当时普遍认为研究恢复茶百戏不如做点科技、技术等实在的东西,毕竟不知道能不能恢复,也不知道恢复了有没有用。”在章志峰看来,这些观点没有错,只是角度不同,茶百戏的文化是稀缺领域,也是认识古人茶文化的窗口,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宋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研究茶百戏时,需要从不同环境中找出研膏茶表现的区别,从中找出更适合做茶百戏的茶汤。”章志峰说,茶百戏的原料为研膏茶,作画的介质是茶汤悬浮液,由固体茶粉、水和气泡构成,是研膏茶碾细为粉加水击拂形成的。虽然茶百戏的原料与日本抹茶不一样,但茶百戏的核心特征在日本保留得很好,日本茶道为茶百戏提供了一面镜子。

  

  2005年,章志峰和同事们恢复了研膏茶技术,进行大量实践后,2009年恢复了茶百戏,受到业内学者的关注。“过程中遇到过不被理解的时候,做实验时也会受到阻力,但最重要的是态度要端正,这能影响研究的方向。”

  品茶的同时也在感受古人的智慧

  “宋代人喝茶喜欢打出泡沫来,也叫点茶,是在煮茶基础上演变形成的,点茶法的茶汤搅拌后形成大量泡沫,使茶汤变得更为绵柔、爽滑。”章志峰介绍说,点茶的原料为研膏茶饼,使用过程要经过碎茶、碾茶、罗茶、候汤、烫盏、取粉、注汤、击拂、分茶等一系列过程。简便的点茶可以从茶粉加水击拂开始,《梦华录》中,赵盼儿主要就是表现了这一过程。

  点茶和茶百戏不只是打泡沫和作画,其中蕴含更多的古人智慧,展现了点茶“和敬清美”的精神。宋人崇尚茶色贵白是基于点茶和品饮的角度来看的,根据北宋陶谷《荈茗录》等文献记载,茶百戏确定的方法是用清水在茶汤上作画,即用茶匙加入透明的水在茶汤上变幻出白色或浅色的图案,所以表现茶百戏的茶汤必须有一定色差,而不是纯白色的。

  

  “通过实践,当茶水比达到1比100之后,茶汤沫饽都会变白,茶百戏的茶汤欣赏之后,需要品饮时,可分到小盏加水稀释变白,这样茶百戏就实现了欣赏和品饮兼备。”章志峰说,通常茶粉量在1~3克时,用口径12.5厘米的建盏点茶时最少一次注汤可完成点茶,但当茶粉量多于3克时,为避免茶粉结团,不便于击拂,可分二次注汤,第一次注汤为了调膏,第二次注汤为了击拂。

  “茶上拉花”也分真假 关键在于拉花的介质

  茶百戏只有清水在茶汤上作画这一种方式,2017年茶百戏正式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章志峰说,茶百戏与咖啡拉花画法很相似,但是茶百戏是用清水在茶汤上作画的艺术,2013年后市场上出现了用茶膏或颜料在白色茶汤上涂画的方法冒充茶百戏,对民众认知中华文化造成误导。为此,文化部非遗专家苑利等人展开市场调查,并发文在非遗一点通,在2022年第一期《文史知识》上发表了“真真假假茶百戏”,让人们可以更好地区分真假茶百戏。

  

  一年前《梦华录》的剧组找到章志峰给全剧组讲课,于是有了剧中被网友称为“最早拉花”的茶百戏。“《梦华录》剧组经过市场考察,坚持展示正确的茶百戏,随着剧集热播,公众能够正确地认识非遗文化。”章志峰说,茶百戏文化受到不少省份的重视,陆陆续续出现在幼儿园、小学的课堂上,2011年,意大利巴西的访问团还组织来武夷山学习,茶百戏作为新的中国亮点文化深受喜爱。

  【来源:海峡都市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