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这些龙泉青瓷凭什么成为镇馆之宝(下)

  青姬

  4、梅子青三足炉(上海博物馆藏)

  高11.3厘米,口径14.4厘米

  划重点:

  此炉器型规整,釉色青翠欲滴,釉层肥厚,具有较典型的元代特色。想看传说中的梅子青,可以此器为标准。

  可惜的是,青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找到关于这件器物的身世。有朋友认为可能是上海青浦寺前村遗址所出那只藏在井下的宋元遗存,但查阅发掘报告,寺前村遗址所出龙泉鬲炉高11.4厘米,口径13.2厘米,高度相若而口径出入较大,从报告的黑白图片上看,器型也有所区别,应当不是上海博物馆这一只。

  (关于上博的“镇馆之宝”有两个版本,这件当属于“十大镇馆之宝的瓷器”之列。)

  5、舟形砚滴(浙江省博物馆藏)

  通长16.7厘米、宽6.5厘米、高9.3厘米

  划重点:

  这件龙泉窑舟形砚滴胎质细腻洁白,釉层肥厚,呈粉青色。造型上运用写实手法,将一件文房用品塑造成一叶飘荡在水面上的扁舟。船舱内有两人端坐闲话,舱外则有一位着蓑衣的船夫,正攀爬篷顶,欲取下上面的斗笠。人物形象静中有动,动中寓静,给人以静谧的乡野气息。古代瓷质砚滴的造型大都比较简单,像此器这样造型奇特、内涵丰富而又做工考究、釉色美丽的砚滴是绝无仅有的。

  传奇身世:

  这件器物在本公众号里有专文介绍,随后附上连接,有兴趣的朋友可详细了解一下,它是20世纪60年代,当地一位老百姓在龙泉东区上严儿的窑址遗址中捡到的。后来对这个窑址进行了考古挖掘,却并没有发现同类器型的器物。此砚滴釉色莹润,人物造型生动,在上世纪90年代到香港参展成为保价最贵的“标王”。

  6、刻花缠枝牡丹纹瓷瓶(杭州市博物馆藏)

  

  高69cm 口径29.5cm 足径17cm

  划重点:

  A、此瓶颈部刻弦纹二十道,腹部刻缠枝牡丹纹,下腹刻仰莲纹一周。此瓶由五部分粘接而成,大瓶里还藏了另一件完整的龙泉青瓷器:一个做工精美的双鱼洗,目前仅发现这一件;

  B、瓶底边缘的墨书。这一排墨汁深浅不一的字迹到底都写了什么?目前还是一个谜。

  传奇身世:

  1987年,就是在熙熙攘攘的朝晖路上,杭州市商业储运公司因翻建仓库而意外地发现了它——一座直径约2.5米、高约0.9米的不规整圆形窖穴,埋藏着54件品种丰富的元代瓷器,有稀世罕见的元青花,有像西瓜一样清新可口的釉里红,有深藏不露、内饰龙纹的枢府瓷,也有宝石般通透的霁蓝釉,汇集了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山西霍县窑、河北磁州窑等多个窑口的产品,这个色彩纷呈的发现轰动一时。此瓶为其中最大一件。

  7、荷叶形盖罐(遂宁四川青瓷博物馆藏)

  高31.3厘米、足径宽23.8厘米、最大腹围接近一米

  划重点:

  A、是南宋龙泉青瓷中最大的一件瓷器,全球仅此一件。

  B、这件梅子青色的荷叶盖罐造型相当别致,罐身圆润,盖子独特,盖沿弯曲呈荷叶状;整个荷叶盖罐器形大,色泽明亮,釉色柔和淡雅,洁净莹泽,碧绿如翡翠,温润如春水,真正达到了中国陶瓷学千百年来追求的"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的理想境界。

  传奇身世:

  1991年9月18日说起。当时遂宁金鱼村村民王世贵在自家的菜地里挖坑,挖到地下1米深处时,锄头碰到了一根铜斗,顺着铜条两端继续挖掘,更多的铜器瓷器出现了,经过文物部门抢救发掘,共出土985件,伴生有铜器18件,石雕2件,目前为我国发现的最大一宗瓷器窖藏,浙江龙泉瓷器350余件,江西景德镇瓷器近600件,为其大宗,另外,有少量河北定窑,金代陕西耀州窑及四川磁峰窖仿定窑印花,广元窖仿钧的产品。经鉴定,这批窖藏瓷器有国家一级文物29件、二级文物200多件、三级文物500余件。此件大罐就在窖藏中央,内里还藏着99只小碟。

  8、青瓷墓志(温州博物馆藏)

  高33厘米,宽24厘米,厚3.5厘米

  划重点:

  A、国内独一无二的青瓷墓志。

  B、为南宋永嘉学派领军人、户部侍郎叶适百年诞辰时其子孙所定烧。有极高文献价值。

  C、胎质细洁致密,胎色白中泛灰。正面及边缘施青绿釉,釉质厚润透明,玻璃质感强,光亮照人,釉面有冰裂纹。背面无釉,呈深褐色。正面从右至左书黑釉篆书“大宋吏部侍郎叶文定公之墓淳祐十年吉立”三行十八字。

  传奇经历:

  墓志是1940年在温州慈山叶适墓出土的。出土时断为两截,温州当地的一名工匠得到后,卖给了温州的金石家谢磊明,1948年谢家遭火灾,墓志被损,谢氏想方设法寻找残片加以修复,1950年6月,谢先生将墓志赠送市图书馆,后移交市博物馆。

  9、淡青釉莲瓣纹带盖五管瓷瓶(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高42cm,瓶身高31.2cm,口径8.2cm,最大腹径20.5cm

  划重点:

  A、工艺精美。上部的盖饰有精巧的动物与纹路,可分三层,上层捏塑呈出水荷叶状的钮座,荷叶中央为花蕾形盖顶(钮)。中层为半浮雕状覆莲瓣纹,莲角外翘,瓣面填以叶脉纹。蒂部呈池塘形,塘内堆塑四只水鸭作悠悠戏水状,其中两只嘴衔小鱼作食式,另两只则作觅食之态,鸭翅有张有合,如扑如栖,体态逼俏,生意盎然。下层收作圆筒形,是为盖口。

  B、这件五管瓶是在龙泉本地出土的、龙泉窑初始至发展阶段中所生产的最为完整和最为精美的瓷器之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传奇身世:

  1976年12月,龙泉县茶丰(今龙泉市查田镇)墩头村在后垅源兴修农田水利时,村民王元培发现了这件五管瓶,同时发现的另两件龙泉青瓷文物分别为盘口双系长颈瓶和执壶。

  10、月影梅花碗(临海市博物馆藏)

  点击高5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3.1厘米。斗笠状,敞口,圈足

  划重点:

  此碗上呈现的是一种极富艺术性的画面,疏影横斜着三两枝梅花,梅枝上方有淡淡的一弯月痕。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若在碗中倒上茶水或酒水,便会有梅花与月亮的影子在水中荡漾。胎质坚致而薄,釉色淡青,匀净滋润。碗中内壁刻划月影梅花,笔法生动洗练,具有很高的制瓷工艺水平与艺术水平。

  传奇身世:

  1972年8月,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县罗家坑村民在湖头屿采挖石板建造猪饲料坑时,发现一座古墓,为文物行家金祖民同志所获悉,后将墓内随葬器物龙泉青瓷划花月影梅纹碗、青瓷公道杯、龙泉窑青瓷粉盒(缺盖)征送临海市博物馆。青瓷公道杯也被评为一级文物。

  11、粉青釉凤耳瓶(松阳博物馆藏)

  高27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10厘米

  划重点:

  A、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只凤耳瓶。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认为,在国内外收藏机构收藏的多件龙泉窑青瓷凤耳瓶中,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1976年韩国新安海底沉船打捞上来的几件青瓷凤耳瓶等与之相比,无论在造型、釉色、工艺及视觉效果等方面,都不能与之比拟。

  B、1998年入选中国邮政部发行的四枚套邮票《中国陶瓷龙泉窑瓷器》。

  传奇身世:

  1983年的一天,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西屏镇道班于现今的西屏街道长虹中路47号处,建设工作场所。在施工现场,工作人员郑寿潮和林开兰共同挖掘出两只凤耳瓶、两只鱼耳瓶。几天后,松阳文化站工作人员王六祥和同事得知消息后,火速赶往其家中,征得此批文物,并奖励了两个热水瓶。

  本文所涉浙江省内馆藏资料大多来自“浙江在线”网站,特此鸣谢!由于见识有限,难免挂一漏万,欢迎龙泉片友提示指教。另外,在中央四台《国宝档案》节目中也曾介绍了大量龙泉窑瓷器,考虑到没有博物馆方面的官方声明,没有收入此文中。

  浏览这11件“镇馆之宝”不难发现,博物馆作为收藏和展示的媒介固然掺杂了各种外部因素,但究其根本,艺术价值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2009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目前“人类非遗”库中唯一一个陶瓷类项目,填补了陶瓷类的空白。

  虽然,相比于“国家宝藏”电视中亮相的“镇馆之宝”,这11件藏品的知名度有的还不够高,也未必能完全代表龙泉窑在宋-元时期的最高工艺术水平。之所以成为“镇馆之宝”,有很多偶然因素。

  此外,在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弗列尔美术馆、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韩国中央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等著名博物馆中都珍藏着大量宋元时期的龙泉窑精品瓷器。

  无论如何,这11件宝贝作为各馆隆重推荐的藏品,对于龙泉青瓷是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一个认知标识。

  如果有机会去这些博物馆,请静静欣赏,相信您一定会对龙泉青瓷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原创不易,转发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