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女性:一个理想的妇女需要具备哪些品德?

  众所周知,女性观,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社会作用、社会权利的概括和分析。宽泛来讲,所谓女性观,其内涵是指关于对妇女社会作用的基本看法和态度的概括,不同历史时期会伴随产生不同的妇女观。

  以我国社会为例,原始社会下的女性观,多指社会崇拜女性、尊重女性,女性社会地位较高。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妇女在生产中作用的削弱,重男轻女的思想开始萌芽。

  到了封建社会,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进一步系统化,发展到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外女内、三从四德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

  

  对罗马共和国而言,因为其特殊的社会发展历史,罗马女性观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转变过程,可根据其社会发展进程分为几个不同阶段。

  首先,从王政时代到共和国的时代内,罗马传统社会对女性这一角色的认同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妇女们要认真扮演好贤妻良母的角色,她们需要兢兢业业、恪守成规,做好分内的工作。

  其二,女性被要求禁止关注分外之事,女性必须适当保持缄默,保持绝对的忠贞不二。这一女性观在罗马社会时代被认为是约定俗成的,其与罗马社会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王政时期女性观的萌芽。罗马人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逐渐定型,谦逊温柔、坚强忠贞的女性为社会所称赞。尽管此时罗马妇女得到了社会的尊敬,但同时也受到父权制的压迫,无权参加公民大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很难拥有发言权。

  共和时期女性观的发展。罗马不断对外扩张,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已经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国。

  

  这一时期的罗马妇女观发生了变化。罗马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明显得到提高,女性不再仅被禁锢在家庭之中,而是积极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权利,贵族妇女们更加积极的参与政治生活。

  帝国前期女性观的成熟。政治上,女性开始拥有更多的权力,甚至能够直接干涉国家管理和元首的废立。女性也开始追求在爱情婚姻方面的自由,发挥自身的才能与魅力,同时也体现出了罗马女性观的成熟。

  除此之外,贤妻良母、忠贞不二是罗马人对妇女最看重的品行,尤其是贞洁,它对罗马妇女而言堪比生命,甚至会牵扯到家族荣光与衰败。就像被罗马人广为传颂的女神维吉尼乌斯,她誓死保护贞洁的行为被广泛称赞。

  

  这种强烈的态度解释了这一观点:在历史的诸多的文明中,一个妇女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她的贞洁,那是对她的身体性权利的一种独特的保护。

  如果这种性的权利被无夫权的男人所占有,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她已经毫无价值可言。至少在罗马文化中是这么认为的。

  在罗马文化当中之所以将贞洁看的如此重要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在早期罗马社会中,人们婚姻之事与爱情关系甚微婚姻缔结的目的之一在于传承香火和家产的继承。在此过程中妇女必须要保持夫家血统纯正,因为这是正统香火传承的保障,同时亦是家产合法传代的保证。

  在古罗马人的心目中,除了勤劳、贞洁,相夫教子也是一个理想的妇女所要具备的品性之一。

  

  它不仅仅是人们对道德的一种诉求,更重要的是它成为罗马社会有效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一时期的妇女们在家庭生活中安身立命,相夫教子,成为后来罗马妇女们的典范,从一些铭文中我们可以略见一斑:“寥寥数语,愿浪迹天涯者驻足一读。这块不起眼的碑文下埋葬着一位美丽的妇女。

  父母为她取名克劳狄亚。她爱丈夫始终不渝,共生育二子,另一子在她生前已命赴黄泉。她言谈可亲,步履高雅,操持家务,纺线织布。我言已尽,君可离去。”

  还有罗马帝国时期的碑文;“她是我家的守护神,是我精神赖以寄托者,也是我惟一钟情之人。她想我所想,弃我所弃,对我总是敞开心扉,坦诚相见。

  她勤于纺织,节衣缩食。对丈夫却爱护备至。她总是要等我到了才一起共餐共饮。她处事有方,头脑聪明,委任高尚,有口皆碑。”

  

  诸如此类石碑数不胜数,这些不同时期的铭文都在传达着相同的理念:理想妇女形象的标准应该是能够和丈夫相濡以沫,悉心照料家庭,家庭生活是她们的重心。

  此外我们从对罗马人的生活描述中也能看出罗马社会推崇和认可的妇女特征:相夫教子、相濡以沫、忠贞不二、举案齐眉。

  在罗马共和国早期,社会对女性的赞颂通常是多多生育、相夫教子、勤俭持家、虔诚敬神、孝敬父母、忠贞不渝。此时的罗马,大部分居民以农为业,并且频繁地与邻邦发生战争。

  这就要求此时的罗马公民即是勤勉的农夫,又是爱国的军人。而此时理想的罗马女性则是“髋骨宽大,身体健壮,有生育后代的能力,能织布纺纱,操持家业,是早期共和国严厉而又粗鲁的农民武士的适宜伴侣。”

  

  由于共和早期的罗马社会还保留着不少氏族公社的生活传统,大部分罗马人都能够恪守严肃、质朴的家庭伦常,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和家庭生活比较稳定,离婚现象很少。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之下,罗马女性能够忠贞不渝,勤俭持家,虔诚敬神,讲求孝道。这从大量被发掘出来的古罗马墓志铭中就可以看出。一篇墓志铭上写道:“寥寥数语,愿浪迹天涯者驻足一读。这块不起眼的慕碑下埋葬着一位美丽的妇女。

  父母为她取名克劳狄亚。她爱丈夫始终不渝。共生育二子:身后仅存一子,另一子在她生前已命赴黄泉。

  她言谈可亲,步履高雅,操持家务,纺线织布。我言已尽,君可离去。”另一篇慕志铭上写道:“马库斯之妻埃米蒙,长眠在此。她品貌俊俏,心地善良,勤勤恳恳,是一位细心的家庭主妇,节俭整洁,行为正派,光明磊落,虔诚又朴实。

  

  还有一篇慕志铭上写道:“你谦逊、顺从、和蔼可亲、本性善良;你不倦地纺织,虔诚履行宗教义务;你衣着简朴、举止优雅大方。

  你热爱亲眷,有家庭责任感,照料我的母亲如同你的双亲一般。她先我而亡,是我唯一的妻子:她忠贞不二,信赖她值得信赖的丈夫,即使在艰辛的时候总是非常乐观:她从不逃避她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对女性美德的社会评价逐步形成了女性自身的价值取向,

  正如塔西陀所描述的;以前在每个家庭,一个端庄的母亲所生的孩子不是在雇来的保姆的阴暗的小屋里被带大的,而是在母亲的怀抱中长大的。母亲以能够呆在家里并受到孩子的束缚为荣。

  罗马社会对理想女性的标榜和提倡直接影响了女性的教育。在罗马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女孩儿跟母亲学习生火、汲水、准备食物、做饭、缝制和纺纱、为家人做衣服等生活技能。

  这些生活技能教育在母女之间代代相传,成为罗马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受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罗马女性被认为是共和时期的理想女性。

  

  另一方面,东方神秘宗教的传入对罗马女性教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据悉,随着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大,罗马引进了许多东方的神灵,供奉祈福。这些神灵的引入对罗马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罗马人会为迎接神灵进行隆重盛大的欢迎会,所有的罗马主妇均可以参加迎接神灵的工作,主妇们可以轮流在陨石下船后将其送进城内,并妥善安放在胜利神庙之中。

  据史料记载,对罗马人影响最大的是埃及神话中的女神伊西斯,伊西斯不仅是教徒心中的圣母,还一度产生了“伊西斯教”,伊西斯女神在罗马大受欢迎另一重要原因是她推崇“女子与男子取得平等的权力”,这一观点备受罗马女性尊敬。

  显然,古典文化视野下的罗马女性观具有尊重女性和歧视女性两种传统。从王政时期到帝国前期,罗马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拥有美德的女性受到社会的尊重。

  

  在社会政治领域中,女性积极的争取政治权利和社会平等,在罗马政坛之中所起的作用也愈发明显,贵族妇女甚至能直接对政治施加影响,男性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

  尽管罗马妇女的地位逐步提高,但在以男权为核心的罗马社会,女性要完完全全取得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是相当不容易的。罗马男性对女性品德的规范、父权与夫权对女性自由的压制以及女性政治野心家们的失败,无不体现出男权对女权的歧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