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金融】金屋·银屋·纸钞屋:西班牙皇家造币厂内藏百年博物馆

  文│俞然

  

  货币之家博物馆

  在美剧英剧大行其道之时,罕见的有部西班牙片子成为黑马,被炒得火热。 这部犯罪剧已陆续播放了三季,收视率极高,第四季也计划在明年播放。 该片片名译作《纸钞屋》,在某种意义上可谓是名副其实。

  从《纸钞屋》说起

  《纸钞屋》的前两季内容,围绕着八名匪徒绑架人质到马德里的皇家造币厂,妄图印刷24亿欧元跑路的故事展开。 随着连续剧的热播,理所当然地带火了马德里皇家造币厂周边的旅游业,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纷纷在造币厂前自拍、摄影。 然而事实上,出于安全保卫原因,同时皇家造币厂周边街巷相对狭小,交通繁忙难以进行街道枪战场面的拍摄,在实际拍摄外景时,摄制组选取了和造币厂外立面极其相似的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理事会作为拍摄地点之一,而为了尽量真实地体现印刷效果,印钞场面被安排在了西班牙阿贝赛报报社进行,印的自然也不会是真的钞票。

  

  《纸钞屋》海报

  每天都会有相当数量的粉丝只是为了打卡电视场景来到造币厂的门前,发现事情的真相固然会让这些粉丝有些许失落,但只要驻足,就能发现造币厂的宝藏——皇家造币厂内设立了一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博物馆,免费向大众开放。 按照西班牙语翻译,这座博物馆(Museo Casa de la Moneda)就叫“货币之家”博物馆。

  “货币之家”着眼于丰富和扩大其展品和展览,致力于相关展品的研究、保存、修复和记录工作。 博物馆展出跨度长达2700年之久的藏品,常设展览展品种类包含流通货币、邮票、彩票、票据、纪念章、艺术品、藏书以及制作这些印刷品的模板及插图,和雕塑模型等。 这些丰富的馆藏让皇家造币厂博物馆跻身世界最重要的同类博物馆之一。

  同时它为各大院校的师生提供了课外实践的场所,博物馆和学校搭档,组织各类参观学习活动,传播货币和印刷等知识。 虽然文字介绍采用了西班牙语,博物馆提供了讲解服务和免费的配套导览APP,观众们可以借助这些媒体以自己的步调品味历史; 博物馆也承办各类临时展览,涉及艺术、货币、纪念章等各类题材。

  历史有点长

  

  大英博物馆馆藏普列托画像

  这座博物馆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 博物馆原址位于马德里哥伦布广场的旧铸币厂大楼,1964搬迁至现址。 收购博物馆藏品的先驱是普列托(Tomas Francisco Prieto,1917-1782)。 他跟随名师学习了绘画、造型 和雕刻艺术后,开创了自己的工作室。 手艺的日趋成熟再加上运气,这位出生在西班牙萨拉曼卡的鞋匠的儿子平步青云,成为了西班牙皇家造币厂的总雕刻师,并担任了皇家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董事,最终获得了所有在印度和西班牙的造币厂的总雕刻师的头衔。 除了雕版,普列托也擅长铸造纪念章,在他手下诞生的美品数不胜数,功成身就使得一项颁发给纪念章雕刻者的奖项以他的名字命名。

  1771年(一说为1772年),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Carlos III)下令在马德里开办了一所雕版学校,以培训可以为西班牙皇室及印度皇室雕刻雕版的工匠。 普列托担任该校董事。 为了给招收的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和参考,以便培养出能为西班牙及其殖民地造币厂所用的工匠和人才,普列托四处搜罗购买各类硬币、纪念章、画作、印刷品和旧书,提供给学生们作为教材,学习技法。

  普列托去世后,卡洛斯三世于1783年将他所持有的教具全数收购下来。 这些收藏品构成了造币厂博物馆的核心展品。 之后通过继续购买以及获得的捐赠,博物馆的藏品越来越丰满。 同时依托着隶属的西班牙皇家造币厂源源不断的铸币和印刷品,博物馆近水楼台先得月,藏品数量和种类得以进一步扩大。

  1867年,在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Isabel II)统治时期,博物馆首次向公众开放。

  作为欧洲的博物馆,在钱币收藏方面自然而然也更着重对欧洲历史货币和伊比利亚半岛乃至与本国有关联的历史货币收藏。 “货币之家”的钱币展览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从有货币之前的世界到现代世界的商品交换媒介,展出了很多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金属币、中世纪和天主教社会使用的硬币、历史上的纸币和现代社会的货币。 从这些货币上能看到历史的进程——信仰的反复、政治的更替和审美的进步。

  

  在博物馆内还能亲手压制纪念章

  各国观众在这些展品中往往能看到熟悉的面孔,甚至还有来自中国的古老纸币——这张在银行博物馆也能亲眼看到的,14世纪用桑树皮制作的纸币,上面阐述了对制假币者严厉的惩罚。

  在参观的末尾,博物馆准备了一架机器提供机会让观众亲手打造一枚纪念章。 将金属薄片放进模具,挥动锤子击打上面的模具,取出时便是印上了博物馆标志的纪念章了。 在锤子的起落间,这种延续了几百年的货币打制方法,和观众在现实中交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