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坑酸菜”、事件的余波、土坑法用了几百年:老人说假话了
3月15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揭露了老坛酸菜是在菜地里用土坑泡制出来的。 里面的人用脚踩酸菜,其所作所为令人作呕,也令人愤慨。 事情曝光后,举世震惊,纷纷加以谴责,很多有酸菜的泡面也遭到众多大超市下架处理。 当地政府也是第一时间介入,进行严肃处理。 应当来说,这些处理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事情发生后,网络上竟然形成了两种尖锐对立的现象 除了加以谴责的声音,还有一种声音格外的让人十分刺耳。 这些人在不断地发视频,解释说,土坑泡菜就是当地一种十分普通的做法。
池子里发酵的糠那样子那味道自不必说,工人们光着脚在池子里挥汗如雨就够震惊了,不自觉就想象到我哥脱掉回力球鞋那一刻脚趾间被汗水泡泛的样子。 抑制住恶心 ,跟池子里的师傅攀谈,很快就被给工人阶级教育了。工人伯伯和蔼可亲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做酱油醋,翻糠是门手艺,其中光脚踩池子是必须的重要一环。真正有经验的师傅,通过脚,能感觉到发酵池子里原料成熟度,过熟的要及时翻上来,不然再酸就成酒了。至于卫生问题,师傅说,发酵的过程能把不好的病菌都杀死,剩下的都是我们能吃的。
这群老人说假话了!还在骗人,还要担心他们何去何从? 他们口口声声说土坑法用了几百年了,那么请问,30年前,还没有塑料薄膜时候,他们怎么用土坑法做腌菜的?那个时候市场对于腌菜的需求很小,都是自己家做自己家吃,都是用坛子腌制的,你告诉你家自己吃的用土坑法腌制?真是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 我估计用土坑法做腌菜,也就20年左右的历史,因为市场需求,当地菜农图省事,直接在田里挖坑用薄膜腌制(这种塑料薄膜有害成分肯定超标,都不用化验)。 明明是自己改变了生产工艺,近一二十年把坛子腌制改为了土坑腌制,现在还告诉我几百年都是土坑腌制,明明是几百年的坛子腌制的优良工艺被你抛弃了投机取巧弄了个土坑腌制,现在装啥无辜啊。
病从口入,这是一个事实,但人生是多方位的,全天候的。以人类的智慧做到尽善尽美是一个笑话。尽管能拆东墙补西墙,但按下葫芦浮起瓢确是一个常态。所以能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拒绝什么,能把握重点很重要。一种食品,到了口边,吃不吃完全在自己,想的多么美好,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就白搭。但很可悲,人类就是控制了太多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
所以千秋万代一句名言叫“眼不见为净”诚然,除非再过上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食品加工过程全部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进行方可放心。所以爱吃酸菜,如果自己不能亲自做,那买了回来,多清洗几次就可以了,不必过于执着。不要跟着媒体舆论走,早年间冯巩牛群说过一段相声讽刺媒体或是什么单位“前年说长寿属于男人,今年说长寿属于女人,再来就说长寿属于儿女子(双性人)。”所以弄这些东西的什么媒体单位这个就是他们的谋生手段,夸大或贬损是其惯用手法。任何事物都有其利弊两面,这难道我们不清楚吗?日常所做的事情就是带节奏?再平息民愤,也不清楚吗?
自从2008年主持人汪涵代言了老坛酸菜方便面。酸菜行业就一发不可收拾,进入了一个朝阳行业。紧接着酸菜面,酸菜鱼、酸菜炒笋、酸菜肥肠、酸菜豆腐汤、酸菜炒牛肉、肉末酸菜、金针菇酸汤肥牛、酸菜炒肉丝等菜品层出不穷。 酸菜鱼一大碗分量,口味酸爽开胃特别下饭,有酸菜鱼的汤汁都能吃两碗饭。深受顾客们的喜爱,所以酸菜鱼作为很多餐馆的招牌菜。我们也会发现很多餐馆直接以酸菜鱼餐馆来命名。金华有一家酸菜鱼餐馆刘老板表示:“以前一天销售30至50份酸菜鱼菜品,而如今一天只卖了3~5份,门店营业额更是营业额下降80%.
走访了几家酸菜鱼的饭店,以前都是生意热热闹闹,门庭若市。现在店铺基本上都没什么人,但也不排除是疫情的影响下,很多人都叫外卖直接打包回家吃了。 一进饭店正准备没点餐呢,老板就连忙把他的盘子装的酸菜拿出来给我们看。他说他们都是自己腌制的酸菜,让我们放心吃。说他们用的芥菜叶子自己腌制的。 老板很无奈说,生意差了很多,虽然门店还有很多其他的菜品,但是看到店门口的招牌上有“酸菜鱼”三字,很多顾客便不愿意进店消费了。
太多人吃过老坛酸菜面,没人会原谅他们。 从这件事里,我们需要看到乡镇经济的弊端,这也给乡镇不正规经济泼了冷水。 这很类似国企制和私企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企业发展的两种形式。 国企制是技术工人,没有培训、没有技术不上岗,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不升职,没有资历、没有进步不加薪,即使国企存在一些岗位确实是谁都能上,但并不是说谁都能做好,也不是说每个岗位谁都能做,更不是说所有岗位都是低技术含量。 国企制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中间力量的作用,使得整个中国经济顺利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步。
不只国企,包括以国企为模板甚至为引领的大企业、行业,无论什么性质的,都具备一定的规范性。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更相信大城市的规范大厂,特别是对人员有要求的企业。 这些企业实际上就相当于上海青,他们“卖”的就是叶子,都是“小白菜”,操着芥菜的心,不知道人家下面还有“货”。 在城市急速发展过程中,这类人有的有高薪,有的有保险,但是大多没存底,要么在还贷款,要么有房产。 房产经历了前几年的高涨期,包括对外宣传的保值、增值和好卖等,使得大量城市人把房子当成了“根茎”,实际上这“根茎”是假的,并不值钱,经济风暴一来,立马萎缩,卖不上价钱并不麻烦,麻烦的是卖不出去。
与之相对的就是私企用人模式,以富士康为主要表现形式,底薪里面包含计件数量,多出部分依然计件,所有劳动成果转化为现金。 这种劳动模式形成了大量农民工,考虑到建筑周期风险,特别是国外都发生过的次贷危机和经济危机,房地产企业包括整个行业,用人都是不正规的,为的是随时可以进行清理。 这两年,许多建筑企业处于停滞状态,受到打击的集中于资产、资本流通环节,大量底层劳动者也就是农民工并不受太大影响——没了叶子,还有根,他们大多在家乡有地有楼。 以插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乡镇经济,是农民工的另一种体现形式,好听点的说法是“发展乡镇经济”,是把本身有地的农民发动起来,进行工业生产,降低用工、用地成本。
土炕酸菜市场,大概下场会和中国奶粉行业一样,至少十多年喘不过气来。 因为比较关注芯片和电子硬件行业,本人也是知道有很多企业拿着国家的资助和补贴,然后做大做强后,倒过头来欺骗国家投入外资怀抱,且对内销售垃圾配置,对外卖的物美价廉。 这种整体市场对大陆消费者区别对待的恶行有十多年了,恨得几乎每个消费者都咬牙切齿,但是大环境下很多人选择忍气吞声且普法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合法维权,导致整体维权也越来越难。这波啊,属于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这也给了广大消费者一个警示,越惯着他们越不像话,我们应该在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懂法可以网上多听多问,市场大了之后,也会有更多律师来网上普法的。
眼下,洞庭湖平原上,华容县、君山区20多万亩芥菜正进入收获季节。数万户菜农眼睁睁看着一年的收成,面临“卖不出去”的局面。 插旗菜业、锦瑞食品、坛坛俏食品等当地涉事的酸菜加工龙头企业被勒令停业整改。农户们担心,辛苦种下的芥菜,会烂在地里。 独特的气候和土壤,造就华容生长的芥菜,叶大、茎粗、渣少,颇受食客喜爱。数十年来,华容芥菜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入选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市场经济主体活跃,华容县当地一个个家庭作坊整合升级,走过“小散乱”阶段,发展成小企业。
如今,华容县芥菜的年产量超过100万吨,规模企业达到40家,其中省级示范性龙头企业3家,年产值达50亿元,华容芥菜品牌价值达19亿元,形成“有基地、有园区、有品牌、有龙头企业”的产业格局。 芥菜产业已是华容、君山第一大富民种植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和运输涉及的从业人员达20多万人,每4名劳动人口中,就有1人从事芥菜相关产业。芥菜为每户家庭带来10万元以上的收入。 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品牌价值的积累,非一日之功,是数十年的筚路蓝缕,不懈奋斗。而品牌价值的摧毁,往往只在一瞬间。
就像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摧毁了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至今仍未完全修复。 企业有罪,奶农遭殃”,当年的情景仿佛将在洞庭湖畔再次上演:“企业有罪,菜农遭殃”。 “土坑酸菜”事件的背后,事关20多万人的饭碗。 对于华容芥菜此番遭遇的危机,很多网友认为是活该,是咎由自取,众怒难平。 对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行业协会,乃至每一个从业人员来说,如何实现产业自救,是最紧迫的问题。 回应舆情关切,认骂认罚,端正态度,从内部开刀,不护短,从严从重惩相关责任人,主动邀请媒体和消费者监督,势在必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