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理发师:街头见证岁月时光

  益阳日报·大益阳客户端记者 刘舒婷 黄云

  在赫山区滨江路与会龙山大桥交汇处一棵大树下,鲁师傅的街头理发摊已经摆了20余年。一个木箱、两条凳子、一面镜子、一个铁盆、一把扫帚、一件披衣,这就是鲁师傅的理发摊。在这里不仅能享受到理发和修面的服务,还能体验到许多传统理发的“绝活”——掏耳朵、颈部按摩等。

  

  用小毛刷沾上香皂泡沫扫过面部,一把小刀沿着脸颊、嘴唇四周将胡须刮干净……为顾客理发、修面后,年过七旬的街头理发师鲁师傅并没有马上休息,而是拿起扫帚清理地面。

  鲁师傅今年71岁,15岁开始学习理发手艺,16岁便出师闯荡。这些年,他的小摊收费也从起初的五分钱到如今的十五元。谈及自己的传统手艺,这位理发师流露出自豪之情。他指着身旁的小木箱介绍:“这个小木箱可是从我开始学徒就跟着我了,是个‘老古董’。这把是剃头的剪刀,这把是刮后脑勺的剃刀,很多人都喜欢这把刀的推感,很舒服的。”

  

  每年除了下雨天和春节,鲁师傅几乎每天都会来摆摊。“下雨天是难得的放松时间,总要劳逸结合一下嘛。”他说,自己每天会接待10多个客人,以附近居民和路过的市民为主,还有一些是他以前的老顾客。最近因为天气变冷,天黑得早,他一般8时左右出摊,下午4时左右收摊。

  今年58岁的李先生非常喜欢鲁师傅的“修面”服务,原本常去理发店的他,三年前在鲁师傅的理发摊偶然体验了一次街头理发,便自此成为常客,不到一月就会来一次。“鲁师傅手艺好啊,服务也很周到。我还会经常掏掏耳朵,刮刮胡子。”李先生说。

  鲁师傅用传统手艺为益阳带来温暖的同时,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我是看着这条风貌带慢慢变化的。以前的岸边只有稀疏几棵树,堤岸是条破破烂烂的水泥路,哪像现在有这个多休闲娱乐设施。”顺着鲁师傅手指的方向看去,资江风貌带上有不少居民驻足,他们有的三两齐聚在下棋,有的独自一人挥舞着鞭子、抽陀螺,还有不少儿童在家长陪伴下,在游乐设施中嬉戏玩耍。

  “很久之前,就有人建议我开个店面,我一方面时觉得租金贵了,另一方面是喜欢这里的环境,自由、热闹,能感受到烟火气息。我现在还不觉得累,反正在家也无聊,能干就一直干下去。”鲁师傅边乐呵呵地说着,边拿出磨刀石,坐在长凳上开始磨刀,准备迎接下一个顾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