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战争,解放军32天击溃印军,张国华:这仗打得太容易了
1962年,在印度总理尼赫鲁“要用武力对付中国”的叫嚣下,印度本着“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向我国边防部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为了我国的领土安全,边防部队立刻实施了自卫反击作战。这一战几乎将印度近百年来的国运全数败光,而原本嚣张不已的印方将这次战争更是当成了“六二国耻”。
其中,我方作战指挥张国华,在对战的过程中,更是笑着表示“这场打得太容易了”,那么这究竟发生了什么,印度为什么会如此野心勃勃的要对我国发起战争呢?而张国华为什么会有如此感叹呢?为什么说1962年中印战争将印度的国运全数消耗殆尽呢?
在近代以前,中国与周边各个国家都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分界线,只是以过去传统习惯留下的大致分界线划分,而这其中就包括与我国有着近2000多公里长边界线的印度。
然而,这个墨守成规的习惯也成为了英国殖民者钻空子的“工具”。19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通过武力将印度强行变为自己的殖民地。清朝末年,妄图“收割”更多领土的英国殖民者,提出了所谓的“战略边界线”,而这也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的雏形。
1938年之时,英国开始炮制伪书,篡改相关书籍中关于西姆拉会议中的原始记录,并在书上标为1929年出版的。在这一本书中,英国还以“未标定界”非法公开麦克马洪线,企图将整个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中国领土,划归为印度殖民地管控下的隔离带。对于这一边界线,我国历任政府从未承认过,可却成为了印度挑起中印边境问题的祸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国邻国的印度成为了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因为同病相怜,所以虽然中印两国边界争端依旧存在,可是在明面上两国的关系依旧十分友好。
1952年,印度蝗灾爆发,虽然当时的中国尚未从战乱中缓解过来,但中国的人民却依旧勒紧裤腰带,先后向印度两次捐赠了20亿人民币。1953年,印度北部水灾爆发,紧接着我国又向印度捐赠了15亿元,所以在彼时的印度大地上,无人不称赞中国的好,无人不说中印两国是好兄弟。
但是,在印度总理尼赫鲁心中,一直有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梦”。在尼赫鲁看来,要成为世界大国,就必须先成为地区大国,所以为了保证印度在南亚的支配地位,在印度领导人超凡的理解中,南亚次大陆就属于印度的势力范围。
而这一期间,在尼赫鲁的积极促进下,印度一方面对中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对我国领土不断蚕食。为此,印度政府还完全继承了英国殖民统治者,所谓的安全战略观以及“西藏因为中印缓冲区”。尼赫鲁很清楚对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两国都没有承认。可是印度政府依旧自诩为“大英帝国天然继承人”,并表示要拿回所谓的英印殖民帝国在藏业权以及侵略遗产。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进军西藏,印度政府却公然出兵干涉,因为在印度政府看来,西藏地区的战略价值十分大,将其占为己有对于实现印度的“大国梦”有着非凡的意义。同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印度就利用中国正忙于在朝鲜战争上与联合国军作战,尚未来得及到达边境驻防,从中印边境东段大肆向“麦克马洪线”推进。
1951年2月,印度悄悄占领达旺,但因为当时我国正处于百废待兴,又忙于朝鲜战争,且因为西部边境的情报不及时不全面,所以对于此未能顾及,而这却让印度政府颇为得意。但很快,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尼赫鲁对西藏以及非法占领“麦克马洪线”的妄想被全数打破,可他却依旧不愿就此死心。
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签署了“通商和交通协定”,印度“被迫”承认了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对于中印两国签署的这份文件,尼赫鲁有着超乎常人的看法,在他看来,只要印度主动对中国示好,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并通过不结盟“盟主”的地位对中国进行牵制,那么中国就一定会“友好”地让印度,“获得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比如:一个友好的边界(麦克马洪线)和一个对该边界的默认。”
紧接着,在中印两国签订关于西藏问题的协定不久后,印度就按捺不住要将手伸向我国领土。在这一年里,印度几乎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全部占领,并在这一块非法占领的领土上,建立所谓的“东北边境地区”。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印度又侵占了我国的扎不拉宗的波林三多以及山口以西的草场,在1958年的时候还将中印边境中,印度又以“麦克马洪线”政策,侵占了我国扎锡岗管控的2000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侵占。
不仅如此,印度官方除了拒绝谈判变本加厉的推进以外,还开始对两国边境的地图进行片面的修改,并在新绘制的地图中,一改中印边界的传统画法,首次堂而皇之的单方面将“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两国间已定的边界。尼赫鲁曾明确表示“如果中国政府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的地图表明‘麦克马洪线’是我们的边界,不管地图不地图,这就是我们的边界。这个事实没有变,我们坚持这条边界,我们决不让任何人越过这条边界。”
1958年8月之时,印度非法侵入朗久,蓄意制造了“朗久事件”拉开了中印两国边境武装冲突的开端。这一期间我国正在修建西藏到新疆的阿克赛钦公路,可是在印度看来,虽然在最初它也未敢认定这个地方就属于印度,可是尼赫鲁在给我国的复照中声称: “这一地区究竟是在印度还是在中国境内,是一个争执中的问题,需要另行处理。”
1959年9月26号,尼赫鲁给周总理写的信中,更是表示,要求中国把整个阿克赛钦地区划给印度,而关于这一荒诞无礼的要求,就是英国也从未敢向中国这样提出过。在被我方毫不犹豫的拒绝后,同年10月,印度武装人员非法闯入我国空喀山口地区,并且他们还趁我军不备率先向我军开枪,出于自卫我国巡逻队开枪射杀了来犯的印军。然而,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印度,却恬不知耻地对这次事件蓄意歪曲,将所有责任都推脱到我国身上,他们表示这是异常中方对印度警察部队的屠杀。
1959年,为了避免中印冲突和流血事件,总参谋部的雷英夫汇报着中印边境发生的种种事情。并说明了在这一期间,我军的指战员对此已经达到了怒不可遏的状态。对此,毛主席面色肃然,不停地抽着烟。随后为了避免中印爆发更多的冲突,主席提出了隔离政策,既双方各自向后撤退20公里,如果印度不肯的话,那么我方自己后撤。
但在彼时,新中国正处于内忧外困的时候。被称为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苏联,妄图将新中国变为“附属国”未果,且因为诸多的分歧,让中苏关系出现恶化。而以西方为首的国家又对新中国虎视眈眈,所以彼时的新中国急需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因此,在1960年4月,周总理带着国家的使命与中国为了谋求和平的莫大诚意,冒着被刺杀的风险,在陈毅的陪同下飞抵了印度新德里。可是在近20个小时的交涉中,印度根本没有要与中国和平处理问题的意思,甚至觉得中方带来的诚意不够,多次向中方提出索要领土的要求。
对于中方为了谋求和平而做出的种种,印度都认为这些不过是中方怯弱的表现,所以他们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是变本加厉的向我国境内发起攻击。甚至在1962年6月的时候,印度军队还加快了对我国入侵的速度,在中印边境东段的地方已经越过了“麦克马洪线”,闯入我国西藏山地地区,甚至截止到这一年8月的时候,印度已经在我国境内建立了100多个据点。而其中这些据点与我国哨所不过几米距离,有的建立在哨所与哨所中间,有的直插中国哨所背后,不可不谓是嚣张至极。
正所谓利令智昏,认为自己在军事上有把握打赢中国的印度,叫嚣着“要与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10月17日,经过数日的部署,印度军队完成集结。伴随着印度前线指挥的一声令下,印军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肆无忌惮地侵入我国领土,对我边防部队发起进攻。在声声炮火中,印度的军事冒险行为震惊了世界,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
10月18日,随着中印边界各方面的情况陆续反馈到北京,毛主席在听取众人的意见后表示,这么多年来,我们为了和平解决中印边界的问题,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可是印度都不肯配合,甚至蓄意挑起冲突,愈演愈烈。“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也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俗话说,不打不成交,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界才能安定下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
至此,在毛主席终于下定决心对印度以反击的形式进行警告惩罚后,“四一九部队”的作战指挥机构就此成立。其中,前线总指挥为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根据总参的意见,对印反击战发起的时间为1962年10月20日。
而在对印反击战打响之初,美苏两国出于本国所在亚洲利益的考虑,纷纷表态对中国进行批评,对印度进行支持,除此之外,在世界上只公开支持印度的就有50个国家之多,这让印度更为得意,也让中国在这场反击战中更为艰难。
在中国的进攻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10月20日开始,在这一天上午7点30分,东方露白之际,我军通过对印军在克节朗地区排兵布阵暴露的弱点,先对印军两翼开刀,随后对其前重后轻的兵力发起侧后迂回,分割包围,逐个击破的作战方式,到了早上9点30分的时候,印军所占领的第一个据点就已经被攻克。到了晚上8时多的时候,克节朗战役就已经宣告结束,对于如此顺利的战事,坐镇指挥的张国华颇为好笑的耸耸肩表示“对于这样容易取得胜利的仗,我当了33年的兵,还是头一次遇到!”
在这之后,我军又克服了高山、峡谷等天然的屏障,只用了3天就已经将达旺地区抢占。在截止到28号,就已经将侵入我国境内的印军37个据点全部清除。
因为,我军本意并非是发起战争,而是为了给印度一些教训,因此早在10月24日,我军节节胜利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叫停了东线作战的部队,并发表了重开谈判、和平解决问题的声明,可是印度却对此再一次选择了拒绝,并向印度全国发起了紧急备战状态,在短短的半个多月间,就已经在中印边境增添了3万余人的兵力。
11月中旬,在印军向我国边防部队发起全线反扑之时,根据中央军委命令,部队再次对入侵的印军发起了反击作战。而在这一期间,55师九连负责对付的是印度步兵中号称“悍善战”的王牌部队,同时因为他们还配备了一个炮兵团,火力十分强劲。因此,印度士兵根本不把我军放在眼里。
11月18号,九连负责为后续攻打西山口做清扫行动,然而当负责尖兵打头阵的庞国兴、冉福林、王世军三人,在无名高地上,发现一伙残敌正向南方逃窜的时候,也紧紧跟随了过去。在途中三人还遇到了也在追残敌的周文轩。
而在追敌的过程中,庞国兴在一个山弯处刚发现了一伙敌人正在用3门榴弹炮向我军发起密集的火力攻击,这一期间庞国兴等人,采取两面夹击的方式,端着枪对眼前的敌人一段扫射。吓得敌人丢盔弃甲,扔下火炮拔腿就跑。
在占领印军的炮兵阵地后,庞国兴等人,又跟随着敌人的吉普车发现了一处印军炮兵阵营,紧接着四人通过迂回包抄的方法,再次拿下这处阵地。这一期间,周文轩在战斗的过程中,与其他三人走散,但3人未曾感到恐惧,甚至在被200名印军包围之时,依旧镇定的将带队的两名印军指挥官击毙。
最后以3个人的追击一个营,孤单深入敌人纵深15公里,缴获7门火炮、击毙 7个军官、4台汽车、推土机等物资的情况下,与战友一起夺取了这次战役的胜利。而在写关于这次战役报告的时候,庞国兴写到面对200多名印军的经历的时候,他这样写到“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对印反击战总指挥张国华,先后指挥的两次战役以及一些小型的战斗都取得了胜利。而这场胜利也以我军付出1460余人的伤亡代价,歼灭印军3个旅,生擒包括王牌旅长辛格等战绩,夺取了这次战役的胜利。
而这次战役后,原本在第三世界中有着美苏两国支持的印度,在国际的影响力一落千丈,而野心勃勃的尼赫鲁,也因此抑郁而终。在这之后,尼赫鲁原本为了富裕人民主体地位,加强中央集权而发起的改革运动也因此处于搁置状态。
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对于一个新生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来说,稳定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然而,在这场由印度挑起的战争中,印度的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且在战争中印度向英国、苏联等国家贷款购买的武器背负的巨额债款,以及随之而来的难民潮更是让印度一蹶不振。
除此之外,在战后,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也陆续向我国靠近,与我国建立起了友谊,所以毫不夸张的说,在1962年,这场由印度挑起的战争中,印方将自己国家近百年的国运消耗殆尽也不为过。或许是因为,这次战争带来的巨大影响,印度人甚至还将此视为“六二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