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街》太三次元?《闪光少女》编剧却diss“成年人”
作者/红拂女
8月2日,真人版《镇魂街》在优酷登场了,这部一上来就对会员放出6集的自制网剧,开播一日播放量就已破亿。
不过,豆瓣亮分以后,仅仅1000多人打分、6.0的成绩似乎怎么也配不上这部众人期待已久的大IP改编作品。要知道,原漫画改编的动画版的第一季,在豆瓣上拿到的分数是8.3分,评价人数也有8000多人,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二度创作。那么,剧版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从已播的部分来看,这部真人版《镇魂街》在场景、道具和造型、人设方面都算是努力还原动画版,特效技术也可圈可点,但就是这样的努力,也很难得到许多粉丝的认同,一个有趣的观点是:“你们拍得太三次元了!动画的中二和‘燃’是很极致的,现在这样好尴尬,都热血不起来。”
而该剧的出品方之一雄孩子传媒创始人之一药军确实曾经说过:“既然要改编,就要突破原有的二次元粉丝群体,在保留原著灵魂的基础上,做一个大众都能欣赏的三次元作品。”
而另一个有趣的事是,前段时间因下跪事件被议论纷纷的《闪光少女》,昨日又被曝出争议,编剧鲍鲸鲸曾在访谈中表示“电影中二次元的部分不是拍给工作了很多年、浑身戾气、臊眉耷眼的那些人看的。”
“我们不需要这些人的赞同,我不需要这些人的赞同。”说出这话的鲍鲸鲸,一脸倔强和无所谓。此言一出,互联网上瞬间炸锅。许多“三次元”的人类,瞬间感觉自己被冒犯了,纷纷表示要脱粉。
我给你打call,你还diss我?很多人都想不明白。更何况,严格意义来说,《闪光少女》的属性还是偏三次元的,故事通俗易懂、符合绝大多数人的观看体验,二次元的ACG部分,只是其中一个元素,但并非故事主线。此片目前收获的近6000万票房里,主要贡献当然还是来自于三次元人群。
一边是努力向三次元示好被反噬,另一边则是明目张胆地diss三次元、却也没在二次元人群那儿落了好,这个世界怎么了?难道在二次元和三次元人群之间,真有高高耸起的“结界”?
作为一部已经周更七年的大IP,《镇魂街》原作的故事很难用三言两语表达清楚,姑且引用豆瓣上的解释(剧版):“魏武之后曹焱兵(汪东城饰)身为罗刹街镇魂将,誓守灵域一方安定,寄灵人夏铃(安悦溪饰)的意外乱入,引动灵域风云激变。一直暗中觊觎的神秘邪恶势力发动突袭,导致人世与灵域的结界被毁。为了守护家园、伙伴以及心中的道义,曹焱兵与夏铃踏上了镇魂之旅的故事。”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也许光是“罗刹街”、“镇魂将”、“寄灵人”、“灵域”、“结界”等词汇都能把人绕晕,如果是没有原作基础的观众,一下子进入一个具有复杂庞大世界观架构的全新世界,光是这些新鲜词汇就会竖起一道门槛,将普通人拒之门外。
所以,《镇魂街》其实做对了一件事:在一开篇就在剧情、台词中见缝插针地向观众“科普”这个世界的秩序、规则、人物的身份和技能。这其实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原作粉会嫌啰嗦,也许还会弃剧;但这却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有了这些科普,才能消除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间的“结界”。
小娱不由得想到在HP系列衍生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中,为了照顾没有看过《哈利·波特》的路人观众,电影一开篇就用画外音(报纸新闻)的方式讲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和事件背景,包括巫师、麻瓜、摄魂怪等不同的人群等级与秩序,在两个小时的剧情中,也有不少台词在向观众科普。
当然,不同的影视作品的科普效果就见仁见智,这个与编剧和导演的水平问题有关,但无论如何,有这个意识还是值得鼓励的。《镇魂街》即是如此。该剧没有做成一个完全照着原作一笔一划描绘的自嗨作品,而是努力在二次元与三次元、或者说原作与改编之间找到了平衡。
也就是说,《镇魂街》所引发的,其实不完全是二次元与三次元之争,也是自从有改编以来亘古不变的原著粉与普通观众之争。
不过,话说回来,剧版《镇魂街》也有努力找到一些二次元的感觉。用不同的光效、镜头来凸显主角们随时随地而起的内心os,这个在动画版中也有不少体现,包括男主曹焱兵的配音张杰,在配音时的语气、模式等等,都有努力向动画版看齐的倾向,尽管也有观众感觉很尬,但能看出来的是,关于原作的精髓,剧版《镇魂街》当然有着力保留。
并且,也许是由于审查限制,原作的属性偏向灵异类,剧版则改成了科幻类,“守护灵”这一原作中的重要元素,在剧中所占比重不大;而且,原作中偏群戏,男主曹焱兵与其守护灵许褚、于禁的戏份很重,和女主夏铃的对手戏不多,这显然不符合网剧观众常规的观看体验,所以剧版中也加重了两人对手戏。
由于网剧体量有限,加重了男女主对手戏后,男主的个人戏份自然会相应减弱,目前网友的争议都集中在:为什么守护灵许褚和于禁从主角变成了时常掉线、可有可无的存在?尤其是动画中最燃最催泪的一幕“于禁之死”,在剧版第六集中出现后,引发了轩然大波。
《闪光少女》又惹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厢《镇魂街》忙着同时照顾好二次元和三次元,那边厢《闪光少女》又惹出了争议。
事情是酱紫的:该片编剧鲍鲸鲸一次访谈被网友挖坟,访谈中其原话如下
1、 我觉得二次元不需要理解,也不需要体谅,我们圈地自萌
2、 我们这个电影也不是拍给那些“工作多年”、“浑身戾气”、“臊眉耷眼”的人看的。
看到这儿小娱不由得捏了一把无奈的汗,这番访谈说明在编剧自己的定位中,这部电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二次元电影,“我们拍着自己玩儿的”,但是,别忘了,在这部电影上映期间,收到的最猛烈的抵制,同样来自二次元群体。
我们来看看豆瓣短评
该电影最初引发争议,正是因为从剧情本身到宣发策略,都走的一种拙劣的把二次元标签化的路线:例如剧情中视觉效果非常饱满、随处可见的洛服、音阶猫、手办等各种道具设置,还有“二次元人群就是无法正常与人沟通”的人物设定,确实会让这一人群十分反感,甚至会感觉到被冒犯、被污名化;
所以,一直以来为这部电影疯狂打call的人,反倒是那些“工作多年”、行为处事方式都已非常职业化、但内心仍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三次元人群”。
这些人对二次元的理解不深,所以能接受剧中的二次元元素,而且该电影从剧本层次、剧情节奏、表达的价值观、配乐等各方面,都算是达到了一部优质电影的标配,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二次元与三次元之争,就回归到一部普通电影,它或许能走得更远。
首先,lolita服装虽然跟cos有一点点关联,但更多的只是一种个人喜欢的着装风格,但coser是一门艺术、一门职业,并不能直接说两者有何因果联系。
鲍鲸鲸还如此举例:“就好像成年人会攒钱买一个爱马仕包包一样。那种心情是一样的。”其实吧,成年人中也是有不少把LO服当常服穿的,这并非特殊,犯不着构成立场对立。
就像那位豆瓣网友说的,都什么年代了,二次元人群真在乎有没有被主流认可或者成为主流么?真正的高级,是尊重每个人群在这个社会平等存在的权利。
将二次元与三次元简单地立场化的后果就是,两边都不落好,反而还会把事情简单化了。鲍鲸鲸作为编剧,拥有的是创作者本位的心态,创作者比较自我有时候是一件好事,但其必然还是要为影片的市场表现负一定责任,怎么能“我自己爽到了”就不管不顾,让后续的宣发团队背锅呢?
就连安乐影业老总江志强,还在朋友圈“抛头露面”拜托各位同行为这个“苦孩子”多多支持,身为创作者,真能如此自在地置身事外吗?
两相对比,真令人心疼擦屁股的宣发团队……
结语
虽说《镇魂街》与《闪光少女》风牛马不相及,但两者正好都撞在了这个二次元与三次元再次交锋的当口,不免令人唏嘘。创作者对自身作品的定位、目标受众的画像,确确实实会影响作品的宣传策略和市场表现。
对于有的作品来说,改编意味着一种选择:要么照葫芦画瓢,会得到原著粉丝至高无上的追捧,但难以扩大受众圈层;要么颠覆性的改编,可能会失去一部分人的拥戴,但如果改编得当、逻辑自洽,也不失为一部好作品;
而有的作品,一旦涉及到所谓亚文化人群,应该慎重再慎重,选用某种元素是否仅仅只为了增添商业卖相?还是发自内心地尊重和真正的深入了解这一人群?相信这两个案例,能给我们更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