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高概念和撒糖,治愈系的《当你年少时》给新青春剧打了个样
2022年10月3日刊| 总第3013期
“这部网剧将青春记忆里的熟悉场景一一再现,塑造出有血有肉、灵动可亲的小镇青年群像,为疲于内卷、日渐焦虑的观众打开精神解压阀……”
不久前,新华社对《当你年少时》的高度评价,让越来越多的观众注意到这部小而美的青春校园剧。
看过之后,不少《当你年少时》的剧迷纷纷感慨,“好久没看这么真挚的群像戏了!”“诙谐逗趣又治愈,好像海边小镇版的《请回答1988》”……
出乎意料地,在这样一群海边小镇少年身上,不少阔别校园多年的观众找回了自己遗失的青春碎片。
在国产青春剧的发展周期中,新一轮的类型融合,正在取代此前以校园为关键词的怀旧向青春叙事。
但即将大结局的《当你年少时》,却在这个时间点,为校园青春剧探出了一条风景别致的新路。
主创将镜头下沉至沿海小镇的一所高中,聚焦于五个性格迥异的少年身上。当爱与成长的话题置于更清晰的时空坐标下,那些幼稚、无聊的高中生活似乎也在记忆里鲜活了起来。
麻糖镇五子,友与爱的乌托邦
真实、还原、温暖、接地气,是《当你年少时》一众好评里的高频词。
“麻糖镇五子”是每个中学校园都存在过的小团体。五个人集齐了班级里最有代表性的性格:毒舌学神成海、天然呆学霸笑然、憨直体能少女向南、寡言校草瑞哥和瓜田百晓生阿涛。
从小一起长大的五子,小吵不断、感情不散。他们总能让离开校园多年的观众猛地回想起,当年我也曾拥有过如此纯粹的友情。
比如,五子误烧杂物间,被勒令在国旗底下念检讨,但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受罚,犯的错再丢人也不觉得窘迫;再比如,笑然生日派对惊喜变惊吓,蛋糕不得不用雪糕代替,但最好的朋友在身边,巧乐兹也能吃出生日蛋糕的味道。
羁绊在共患难和仪式感里越来越深。麻糖镇五子的感情始于地缘,又因彼此的包容牵挂得以延续。他们吵不断的友情,是人们在学生时代最向往的关系。
在都市剧中,女性情谊常以友好中夹杂着比较的复杂面貌出现,脆弱且易碎。相比之下,《当你年少时》发挥了青春效应,勾画了一种纯粹、温暖,带着理想色彩的女性友谊。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女性往往通过交换情绪和感受获取亲密关系。十六岁是最敏感的年纪,教室的半封闭空间中,细微的情绪摩擦都极易给感情带来裂痕。但五子中唯二的女伴——笑然与向南,并没有寻常少女情谊的脆弱易折,这多少和向南男孩般的粗线条性格有关。
“你怎么和别人去买饮料”“放学为什么没等我”这些念头大抵在向南脑海里停留不过三秒。尽管粗神经如向南,提议为笑然筹划惊喜派对的是她;笑然被谣言困扰时,主动扮丑替笑然解围的也是她。
理想的友情都是双向奔赴,笑然对向南也是如此,学习上连吃饭的时间都不放过,但怕向南期末挂科,笑然却甘愿花费几整晚为她补习。
文静和笑然缘分深入的过程也让人眼前一亮。
沈文静作为与成海相识已久的插班生,身份上算是笑然的“情敌”,但文静并未按一般戏剧逻辑,破坏成海和笑然的情谊,反而成为笑然的“妈粉”:班级业务上支持,私下相处中关怀,可谓眼里心里都是你。
文静与笑然这种始于“心灵磁场”的靠近,正是许多青春期女孩相识的真实写照。三个女孩的感情刻画,也为打破塑料姐妹的刻板印象出了一份力。刻画少女关系并不需要靠狗血的“情敌”和“僚机”配置,女孩的相识相处,本身就有足够宽广的叙事空间。
相比剧中友谊的热烈表达,《当你年少时》的爱情线就要朦胧许多。
青春期爱意暗潮汹涌,但话到了嘴边,却总变成无法坦诚相对的欲说还休。《当你年少时》里,青涩的悸动是基于眼缘的日久生情,是青梅竹马的双向暗恋。
成海与笑然这条线,难得地以男性视角展开,我们因此看到一个玩世不恭的毒舌男孩,面对心仪女孩是如何埋藏心事、小心翼翼。
成海和《请回答1988》中的“狗焕”异曲同工,表面对笑然嘴硬又嫌弃,但私底下会为了帮她买演唱会门票,带病兼职赚钱;会找到她丢失的专辑后,偷偷摆到音像厅的架子上等她自己发现。
另一边,向南追瑞哥也追得格外辛苦,小太阳始终融不化这个慢半拍的冰块帅哥。
三岛由纪夫曾说,青春的状态总处于“渴望”与“未得到”。
麻糖五子的所有心动,在日复一日的陪伴扶持中都有迹可循。但暧昧,又总在玻璃纸将被捅破之前戛然而止。这也是正是青春的魅力所在吧!因为还有更好的未来,遗憾都有被圆满的机会。
幸福与酸涩交织,亲情的真实脉络
和爱情一样,亲情同样是滋养少年期人格的重要养料。家人,既是少年们对抗生活的底气,也是焦虑来源。
《当你年少时》对代际冲突的呈现毫不避讳:陈昊因成绩下滑,被父母打伤手臂;向南每次都大声抗议,但父亲进卧室从来学不会敲门;成海妈妈每看到成海的懒散懈怠,都会怒骂“你怎么就不能学学笑然”……
过分鸡娃、边界感模糊、说不完的“别人家孩子”,这些中国父母都会犯的错误,渗透在麻糖镇五子的烟火日常里。细节还原无形增强了代入感,也让观众看到了自家父母的影子。
五子各家有各家的“不幸”。但剧中没有一味放大亲子矛盾的焦虑,反而以喜剧的方式,消解了冲突的紧张感。
向南总觉得父亲进屋不敲门是想偷窥隐私,但实际上,醉醺醺的老爸只是来送自己没吃完的下酒菜;成海不满意大家偏心笑然,气得把筷子插在米饭上,成海妈看见怒喊“给你妈上供呢这是”。
将代际矛盾具象为啼笑皆非的家庭日常,源于导演对青春生活的细腻捕捉。
如此呈现规避了现实冲突的焦虑,也贯彻了本剧温暖治愈的回忆向基调。
看着成海母亲一边教训成海,一边默默为儿子备好感冒药,我们难免会想起家里那个嘴硬心软的妈妈,我们与她反复因小事争吵又重归于好。她习惯性的关怀,总能缝合亲子关系间的巨大裂痕。
《当你年少时》注重亲情的治愈,但并不回避原生家庭带来的种种深刻议题。
麻糖五子并非都家庭完整,亲情缺憾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明显而刻骨。
父亲早年离世,与母亲一路辗转来到麻糖镇的笑然最为早熟,她除了忙学业还要操心不会做饭、容易上当受骗的母亲。如果没有成海与众人的热情引领,内向的她很难靠自己摆脱孤独与不安。
青少年时期,死亡教育的缺位使我们很难面对亲人的突然离去。奶奶是留守儿童阿涛最亲密的家人,奶奶的猝然病逝令阿涛意识到,真正的告别并不会留下一句再见。如果没有朋友的开导陪伴,阿涛不会这么快摆脱这段阴影。友情填补了亲情的缺位,是阿涛不幸中的幸运。
回归“纯粹”,新青春剧的要义
当90后成为最后一代拥有集体记忆的群体,随着主流审美分化,青春剧逐渐分化为“都市甜宠”“家庭伦理”和“魔幻现实”等多个子类型。
然而,故事边界被拓宽时也逐渐失去了普适性。
《当你年少时》并未选择在年轻人的身上做加法。这部剧口碑不错,恰恰是因为回归了纯粹的青春写实。
影视作品是照见自己的镜子。观看怀旧剧的乐趣在于,任何与时代紧密相关的服饰、地标都能促发我们的回忆之旅。《当你年少时》中常出现的音像店、溜冰场,甚至笑然被迫穿上的粉色豹纹西装,都是后千禧年的典型元素。
剧作对时代细节的还原不仅停留在置景、道具上,年代流行文化与麻糖五子的生活是深度融合的。
比如笑然开场弄丢了陈昊《Jay》的磁带,甚至不惜逃课去找,这一点,只有经历过周杰伦时代的人,才能懂得这张首创专辑的意义与不可替代。
向南在课堂上半睡半醒唱起的《求佛》,五子一起偷偷看的未删减版《泰坦尼克号》,都是青春记忆里曾风靡过的经典内容。他们为之痴狂的样子,有着跨代际的感染力。
哈佛大学教授博伊姆,曾在《怀旧的未来》中解释过回忆色彩浓厚的年代剧大幅流行的原因:“在一个生活节奏和历史变迁节奏加速的时代,怀旧不可避免地会以某种防卫机制的面目再现。”
观众在现实中找不到生活解药,便会期待能顺着影像与记忆回溯,找回特立独行的自己。
可惜的是,如今的青春剧越来越不愿意单纯讲校园生活故事。不少创作者都想要对标《请回答1988》,剧本落地时却又没有靠近旧时光的勇气。
无论如何,题海、朋友和未宣之于口的爱意永远是中式青春的母题。《当你年少时》证明,不必迎合潮流拓展类型,不必糅合新的时代焦虑,驻守青春剧的怀旧治愈也有出路。拿捏好群像分寸,白描式的校园日常,同样能讲出新意。
【文/葵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