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重打仗,老手看组织”,这土鸡汤“有毒”,要谨慎服用

  

  孙子兵法实战体悟 丨 作者 / 刘文新

  这是孙子兵法讲武堂的第38篇原创文章

  全文3073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新手重打仗,老手看组织”是想强调组织的重要性,这个鸡汤貌似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开始以文章标题出现,最近朋友圈经常以鸡汤文的形式出现,乍一看挺有道理,深入思考,发现这是“有毒”的鸡汤。

  《孙子兵法》专门讲打胜仗的规律和方法,从这个角度谈一谈,这貌似有道理的“土鸡汤”,问题出在哪?

  01一、打仗就是使用组织

  组织,包含了编制、流程、法令和管理,也就是企业中的架构、岗位职责、流程、考核和制度等。

  打仗,指挥组织以实现确定好的目标,过程中包含了基于战场形势对组织的部署和指挥组织行动的动向。

  就是说,打仗,就是在使用组织,无论新手,还是老手只要是指挥打仗,就无法回避组织的问题。

  所以说,这句话容易将不明就里的人思想带偏,尤其是没有操盘过任何项目的人,更容易找不到重心。

  打仗,在《孙子兵法》中最常用的两篇是军形和兵势,军形是强调以“攻或守”为功能的兵力部署,兵势是以“虚实之机”为导向的奇正兵力展开。

  所有军事操作,包括企业的项目操作都离不开这两项工作,即资源的部署和资源运作的奇正展开。

  这与组织有什么关系?

  军形的部署,是要求将组织(分数、形名)放在合适的位置(地)上,配置能够发挥地势、地利的兵种和兵力(数量)。

  兵势的奇正展开,是要求安排适合的团队(战力、作战特点、数量)去执行或奇,或正的任务。

  也就是说,无论是部署,还是奇正展开,都是对组织的运用,既要发挥组织的战斗力效能,又要为其寻找匹配的环境。

  可见,打仗与组织,并不能完全割裂开。当然,也可能这句话的创造者没有表达清楚,他想说新手总想着打仗的谋略或招数,老手注重组织的管理与运用,不过如果这样讲,传播性就差了。

  02二、《孙子兵法》对组织的要求

  大家读《孙子兵法》也都认识到了其中有许多治兵思想,都说《孙子兵法》既有用兵思想,又有治兵思想,如果仅仅这样理解,还体现不出《孙子兵法》对组织运用的实战思想。

  实际上,《孙子兵法》中绝大多数的操作实务都配有对组织管理的要求或保障,这是实战思想的体现。

  因为在对组织的使用中,体现了对人性特点的挖掘与运用,抓住了打胜仗的关键点。

  简单罗列几篇的内容,大家体会一下,可以开启这个方向的阅读思考。

  1、“因粮于敌”的激励模型

  作战篇的下半部分侧重战场消耗补充的“因粮于敌”问题,要实现战场补充,首要问题是打胜仗,打胜仗的重点是团队有活力,于是提供了一个“激励模型”。

  这个激励模型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入手:

  “杀敌者,怒也”是精神层次的激励;

  “取敌之利者,货也”是物质层次的激励。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是在物质层面给出了激励的标准。

  可以说,“赏罚之明”是组织管理的标配。

  2、目标管理的内部保障

  谋攻篇讲目标管理,上半部分提供了制定目标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和目标层次等操作实务,下半部分讲评估目标能否实现,其中“君之所以患与军者三”,就是组织内部协同的保障性因素。

  要想实现目标,必须确保“君”不能随便指挥军队的进退,不能参与军队治理之政,不能随意参与中下级军官的任免权,以乱军使战略目标无法完成。

  3、战阵之中的“修道保法”

  军形讲部署,古代侧重军阵的部署,军阵的关键在于稳定,一旦军阵的某个环节被攻破,都可能导致整个队伍如羊群一样被随意驱赶。

  因此,军形篇下半部分上来就强调“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道”是组织的精神力内容,“法”是组织物质力内容,修道,是要让其思想工作符合战场形势和战场进程的阶段;保法,既要保法之威严,又要适应环境、适应形势。

  4、战斗意志之自发性

  兵势的“势”,实际上更多是团队内部一种积极主动之势,一种战斗欲望之势,一种不由自主的冲锋之势。

  兵势篇下半部分讲激活团队,强调“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怎么才能不责于人?是要求将领按照“木石之性”的原理创造一种团队不由自主充分的环境或氛围,形成一种“高山滚石”之势。

  这才是组织运用的最高境界。

  5、战场移动之“四治”

  军争篇讲战场移动,一般而言,战场移动包含输送和行军,军争篇只讲行军,但行军除了考虑风险与“迂直”策略之外,更主要是组织治理上的保障,军争篇下半部分给出了“四治”的保障内容。

  治气、治心、治力、治变我们一般当成作战指挥来用,实际上它们更侧重的是保障战场移动的“后人发,先人至”,以实现“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的效果。

  6、统一思想、行动一致

  行军篇讲战场选择,在下半部分的团队治理保障工作中强调了“令文齐武”,即统一思想和行动一致。

  这是战前对团队的基本要求,也是将领的工作重心,因为到了战时状态,将军的任务是创造“高山滚石”之势,以发动团队奋勇向前。

  7、战时团队状态看领导力

  地形篇是战时状态,下半部分用了“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是一种领导力的体现,既体现与战时,也基于平时对士卒的态度。

  孙膑说对待士卒,要像子女一样爱他,要像老师一样尊敬他,这是对待团队的一种态度,因为这些人战场上是跟你“赴深谿”、“俱死”的人。

  但也不能“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这是《孙子兵法》给出的“爱”的限度。

  8、不同阶段的心理控制

  九地篇着重强调的是战场不同阶段、不同战场环境对士卒心理的控制,即九地之变,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战争处于不同阶段,团队的心理也完全不同,距离国土比较近的时候,大家恋故土尚不能全力一战,解放海南的时候,进入到解放战争的尾声,很多战友已经复员当了领导,必然对这部分官兵心理产生影响,因此,愿意率先登陆的干部非常少,韩先楚大将看了名单后就火了,他自己第一个登船。

  可见,这是团队普遍心理,也是人之常情,作为将领你不能抱怨、胁迫,要创造一种士气,控制这种心理。

  除了这几个部分的内容,大家细致读《孙子兵法》的过程中,还会有更多关于组织治理的体悟。

  这些都说明,孙子十三篇贯穿了对组织与管理的把握,也就是说,组织与管理是打胜仗不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任何将领(无论新手,还是老手)都要运用和发挥的内容。

  03三、打仗基本法则

  名将与普通将领的区别,不仅在于对信息的处理、地形的把握、应对敌人出招的反应速度,还在于对组织与管理把握的程度,尤其是对“人情之理”的认识深度。

  人性自利,这是本能,用好了可以提高团队的积极性、提振士气,用不好反为其所累。

  所以,将领(老板)要善于“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创造一种环境、一种形势,让团队如“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一样不由自主的奋勇向前。

  就是说,团队努不努力,有没有积极性,有没有执行力,不在于个体本身,关键在于领导有没有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氛围。

  我想,这是我们每个老板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什么样的“势”,才能让团队主动地动起来;

  什么样的“势”才能让经销商主动动起来;

  什么样的“势”才能让相关利益者积极起来。

  每位《孙子兵法》爱好者都有必要读一读的书

  《孙子兵法战术体系》

  1、它以“形势原理”贯穿前九篇和战术体系部分(亦是操作体系)。“形势原理”是《孙子兵法》的操作核心,为我们提供了兵力部署的功能、结构设计方法和工具,也为我们提供了奇正兵力展开造势的方向。

  ☆可以运用“形势原理”判断战局中的资源(兵力)所在位置、配置和状态,以及资源(兵力)的奇正角色(任务)和走向。

  2、以战术为逻辑起点理解《孙子兵法》,更容易用于自己的工作中,也更容易让《孙子兵法》思想落地,更容易掌握《孙子兵法》的操盘体系和手感,因为战争是放大了的战术,战术是战争中的细胞。

  ☆可以掌握项目操盘的程序、方法和工具,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培养手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