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盗的他,在清代是一个传奇,据传说在他死后留下了巨额宝藏
清朝嘉庆年间,有一个叫张保仔的大海盗横行在广东沿海,今天在珠江三角一代流传着他的很多故事,许多地方的名称也与他有一定的关系。更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一个传说,那就是他将自己掠夺的宝藏藏在了很多地方,并且留下了线索。
当时有一个海盗郑一在张保仔15岁的时候把他劫走了,从此张保仔成为了一名海盗。张保仔这个人既会说话,做事还总是很好,郑一很是赏识他,很快收了张保仔为义子。他在郑一死后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红旗帮的首领。
据说张保仔带领的红旗帮,只劫外国的商船和官船,对于当地的百姓也是很好,张保仔还经常分一些掠夺的财务给他们。这也吸引了很多当地的百姓加入他们,红旗帮也越来越强大,拥有1000多艘大小不等的船只,红旗帮发展到顶峰时期人数也大到7到10万人。就是葡萄牙海船队也被他打败过,他也被称为“郑成功第二”。
但是海盗活动对社会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这也是朝廷心生忌惮,多次围剿红旗帮。在张百龄任两广都督时,还禁止船只出海,断绝粮草和经济往来,最后张保仔也不得不走上归顺朝廷这条道路,最后还升为海军军官,协助朝廷围剿海贼,卒于1822年。
张保仔去世了,但他却对广东沿海一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民间也流传着许多他的故事,他在世时经营的很多地方,后来都因为他而命名,像东营盘,西营盘,香港的扯旗山,赤溪的扯旗角。后来的许多电影也都是关于他的故事。可见此人影响之身后。
而张保仔死后到处藏有宝藏的传说引起了人们广泛的争议。当时红旗帮有着很大的势力,活动能力也非常强,张保仔生平掠夺的宝藏,只对一小部分进行了利用,更多的则是吩咐自己的手下藏在了各个地方,张保仔也命人对各个藏宝地点写了一首藏头诗,并手抄了一份手册,但后来不幸遗失了,这也就留下来很多传说。
据传说在民国时期,张保仔的一个老家人,凭借着老家流传的一首藏头诗发现了宝藏,地点就在扯旗山的石船的石锚间。但这并无真凭实据,仅仅是一个传说。在广东沿海也是流传着很多藏头诗,版本也是各种各样的,但是有两首藏头诗很有名,但也只是解开了一半,另一半仍是毫无头绪。
其中一首藏头诗为“榄仔对峨眉,十万九千四,月挂竹竿尾,两影相交地”。人们根据这首藏头诗也找到了确实有一处石堆,外形也与橄榄和蚕眉石块神似,同时也找到了一处插竹竿用的石洞,直径约为4厘米,但由于这首诗写的是“两影”,按理说还有一处竹竿,但线索貌似到这就断了。通过另一首诗,当地人也找到了诗中的石船,石香炉,以及炉下的井字,但这三十六周线的含义却无从得知。
在那时张保仔藏有宝藏是完全有可能的,毕竟有足够的实力,时间过去的也不是太久,仅仅两百年。四百年前张献忠留下的沉银都已经找到。但是关于张保仔的传说的真实性,也有待检验,也许是一场误会,但或许哪一天宝藏就被发现了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