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震撼人心的不止是大场面,更是直击内心的人性面

  今年初,疫情突至,面对感染人数的激增,买不到口罩的无奈,我们担惊受怕过,甚至因为家人的一声咳嗽揪心不已。但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乱了阵脚,全力抗疫之下,建医院、医疗队赴前线支援,全国人民捐款捐物资,时刻牵挂着抗疫进展,每一个人都真真切切参与到了这场战斗之中,涌现出的抗疫英雄们让我们热泪盈眶。

  没想到,再次坐到电影院里,已是半年后。7月份电影院全面复工,我们终于可以坐下来舒舒坦坦的看一场电影。此时此刻,这部《八佰》来得太及时了,它关乎八十年前的一场战争,同样的家国情怀穿越了时空,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刻都感染人心,因为此时的我们,太需要提振士气了。

  《八佰》是以1937年危机四伏的中国为大背景,当时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上海岌岌可危,谢晋元率领八佰“游兵散将”坚守四行仓库,阻击日军四天四夜。这场浴血奋战的壮举,哪怕过去了八十多年的今天,仍然令人震撼无比,看着屏幕前的英勇士兵的壮举,不知不觉泪流满面。谁不是爹娘生养的,谁不想岁月静好,谁不想安居乐业?可战争面前,谁又能够全身而退呢?百姓不能,血性男儿更不能!

  《八佰》这部电影,形式上抛弃主角光环导了一部群像戏,内容上采用强烈的对比,烘托“隔岸观火”的浓烈气氛,最终通过揭露战争的残酷,警示我们勿忘历史,铭记英雄,珍惜当下。这部电影,隔着屏幕看的是历史,可坐在影院仿佛亲临了一场灾难,被震撼的心灵中带着揪心的疼痛。

  一、抛弃主角光环,导一部群像戏

  比起我们司空见惯的国产电影,《八佰》的导演很“贪心”。曾经的国产电影,你一眼便知道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可这部以他们命名的游兵散将,没有任何主角光环,相反,每一个都是主角。无论戏份多,还是镜头少,每一个都有自己最饱满的人物性格,塑造很立体。就像眼前一个个真真实实父母生养的普通孩子,他们可能是归心似箭的儿子,可能是素未谋面的父亲,可能是满身牵挂的丈夫。

  影片中呈现的生活在底层、很难成为主角的小人物,却有着主角的待遇,他们每一个都鲜明、独立,带着微弱和渺小,却一起干成了轰轰烈烈的大事,感动了当时的百姓,也感染了八十多年后的我们。导演和制作团队的野心,以及实打实的拼劲,这在国产影片里凤毛麟角,更显得难能可贵。

  在敌军一次又一次的狂轰滥炸中,老算盘看着对岸的灯红酒绿,那羡慕和憧憬的眼神里;在战士们全身挷遍炸弹,义无反顾跳向敌军的时候,对岸生活在歌舞升平的百姓中,侯勇在阳台观望,梁静在抱怨丈夫的收入,楼上的水漏得心烦……杜淳、姜武、张译、郑恺、王千源、欧豪等等壮士,演绎的似乎不是角色,而是历史中真实的人物,诠释的是芸芸众生下的普通人,普通士兵。在国难当头,也曾退缩过,也曾犹豫过,可不曾放弃过。

  《八佰》的群像戏,没有主角光环的加持,闪闪发光的是民族英雄的不屈不挠。以前没有这样既震撼又柔情的大场面,如今终于有了。这其实表达的不仅有浴血奋战的英勇,也有人性中,骨子里,血液中饱含的复杂面,贪生怕死是本性,英勇无畏是情操。

  二、采用强烈的对比,烘托“隔岸观火”的浓烈气氛

  片中一条苏州河,隔断了战火连天和灯红酒绿。河的一边是战火纷飞,壮士阻击日军的抗战大场面,而另一边却是歌舞升平的摩登公共租界。这其实是电影最讽刺的地方,对岸的人命悬一线去守护的人,却在灯红酒绿间活得恣意妄为,强烈的镜头语言将“隔岸观火”四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往现实中看,其实也在隐喻现实中的两群人,有人睡在天花板上仰望星空,惬意无比;而有些人,看到一丝星空就早已花光了所有力气,因为他们是托起天花板的人。真正应验了那句话: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侯勇和梁静饰演一对普通的夫妻,侯勇每天站在阳台上用望远镜观察对岸的战况,那些阻击日军,坚守四行仓库的“游兵散将”,稍一不慎可能万劫不复。而梁静每天喝茶打麻将,最大的烦恼莫过于丈夫收入太少,因为楼上漏水而絮絮叨叨。仅仅因为隔着一条河,而宛如活在天堂和炼狱一般,有着天壤之别。

  当战火纷飞搭配上鸡毛琐碎,苏州河像是隔开地狱与天堂的界限。一方是壮烈的抵抗,一方是可亲的人间烟火。强烈对比下,烘托出了隔岸观火的浓烈气氛,似乎也削弱了战争残酷和惨烈的真面目,而人间的烟火气也变得不再那么轻而易举。游兵散将们誓死守卫的是什么?是这片脚下的土地,是那个心心念念的家,归根结底是那团烟火气。

  三、揭露了战争的残酷,警示我们勿忘历史,铭记英雄

  八佰士兵用血肉之躯,护住百姓,坚守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炮火连天,最遭殃的是百姓,最拼命的是士兵,历史让我们珍惜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也告诫我们勿忘历史,铭记英雄。导演用战争切入,也不忘在战火连天的对面放入车水马龙,这次深意,是对战争的抵触,也是对英雄的歌颂。可是,八十多年后的我们似乎有些懈怠了,毕竟,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多年,似乎逐渐丧失了华夏子孙身上流淌的血液,忘记了曾经被挨打被羞辱的历史。所以,这部国产大电影的出现有多么及时,多么需要,我们始终要永记:

  1.没有横空出世的英雄,只有披荆斩棘的凡人

  摸着良心说,一开始看见这群游兵散将,丝毫不愿把“壮士”一词用于他们,在看到张译饰演的老算盘,跟干净利落的史今班长,叱咤风云的鸡毛陈江河有着天壤之别,论智商和聪明度也可能不及孟烦了,可再次在荧幕中以老算盘的身份亮相,你不得不佩服他演技的精湛,人物塑造能力的强悍。

  当然,这部电影不止张译一个人出彩,还有团附谢晋元,他是八佰壮士的灵魂,是核心,义薄云天,意气风发;姜武的憨厚可亲,郑恺的果敢决绝,王千源的强悍硬朗,都令人敬佩,可歌可泣。印象最深的欧豪饰演的端午,无论是演技还是人物角色设定,都令人刮目相看。一开始只想着回家,经过一次次的历练,他渐渐意识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都是家,守不住这个大家,心底的小家也就不复存在,自然也就回不去。

  罗曼罗兰曾说:生活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份从唯唯诺诺到茁壮成长的心境,像极了曾经为国人守住一寸一土的赤诚男儿。不是所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光环加身,无比耀眼的英雄主角,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一点点努力后获得的“英雄主义”。端午很像我们每一个人,一开始唯唯诺诺,畏手畏脚,后来英勇对决,与敌人浴血奋战,从“怂”到“体面”,他仅仅用了四天,也只能是四天。

  2.日常柴米油盐的琐碎,是英勇战士的向往

  战火纷飞时,战士们最向往的是家,那些昔日里丝毫不入眼的柴米油盐,在这样的氛围下反而难能可贵。战火连天和柴米油盐似乎搭不上一点点边,一个是保家卫国,一个是国下的一小个天地。

  成龙在《家国》里唱的那样: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誓死守卫的是国,也是一个大家,千千万万个柴米油盐的家,组成了一个国,战士们浴血奋战顽强守住的四行仓库,是一个国的底线,也是一个家的大门。所以,柴米油盐的琐碎,成为了英勇战士的向往,也是他们誓死拼守的“家”。

  3.今天的岁月静好,是英雄的浴血守候

  比起食不果腹,战火纷飞的年代,今天的我们活在岁月静好的和平年代,因为活得舒适,却容易忽略那些默默的牺牲和承担。其实,所谓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

  当你还在酣睡,满满的安全感是来自背后站立的中国军人,他们早已出发,无论严寒酷暑,训练从不停歇。灾难降临,他们冲在最前,面对危险,他们选择逆行。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2019年3月31日,凉山31名消防队员牺牲2020年3月31日,凉山18名消防队员牺牲

  同样的凉山,同样的山火,冥冥中似乎有天数,时隔一年后让我们再次悲痛又感动,悲痛的是大火无情,感动的是依旧有无数救火队员们义无反顾的向前冲,守护着一条条脆弱的生命。

  记得去年凉山那场大火,牺牲了31位英雄,其中森林消防队员27人,参与救火的地方干部群众4人,包括两位00后的小战士,最小的徐鹏龙烈士,尚不满19岁。

  有人说:“这个国家不完美,不像有些国家那样浪漫,不像有些国家那么文艺,但他就像一个钢铁直男,不善言辞,当你有难的时候能义无反顾站出来保护你。”

  回想,当武汉封城,千万人处于病毒的威胁时,钟南山院士、数万医护人员从神州大地各个角落驰援武汉,而他们说这是使命。

  2020年注定不是平顺的一年,我们见到了太多的逆行者,也遗憾着太多英雄牺牲,我们更加体会到,今天的岁月静好,是英雄的浴血守候。

  结语:

  《八佰》的上映,获得了众多影视圈同僚们的一致好评,也给我们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历史课。

  豆瓣网友评价道:不是《八佰》电影能够做到的最好的样子,但是是当下华语电影能做到的最好的样子。

  四天的时间很长,长到战士们精疲力尽仍然暗无天日;四天的时间很短,短到足以让一个唯唯诺诺的孩子瞬间成长为民族英雄。如果让我们选择,对岸灯红酒绿的百姓和浴血奋战的勇士,要做出何种抉择呢?战争足够残酷,人性也不曾简单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