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的细节有多微妙?放大30倍后,真相一目了然

  引言

  物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如何吃饱穿暖才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义。当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丰富后,便开始思考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以此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于是艺术便出现在了社会之中,它不限于文字、绘画、音乐等领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一定的推动力。

  从古至今世界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画家,在那个科技落后的年代,画家们凭借简陋的工具却勾勒出了不输当代画家的线条,有些更是成为了传世之作。作为历史上伟大的画家之一,达芬奇的诸多画作都成为了无价之宝,然而他在画作中似乎也埋下了一些伏笔,比如《最后的晚餐》中的一些细节就被专家们深度挖掘、剖析。

  

  01

  达芬奇生于1452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律师、政府高官,可母亲卑微的农村身份让达芬奇从出生起便成为了私生子,甚至没有一个正经的名分。

  童年时,达芬奇便跟随母亲在乡下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母亲依旧支持他学习生活,特别是达芬奇在艺术方面的爱好。据悉,达芬奇小时候就成为了周边有名的绘画天才,许多村民都排着队找他帮忙设计图案。曾有一个村民得到了达芬奇设计的盾牌,他转手将盾牌高价出售给了拍卖行,一位贵族一眼便相中了盾牌并买回家中收藏。

  

  青年时期的达芬奇已经具备成熟的绘画手法,他看待世界的眼光也变得与众不同,尤其是在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之后。达芬奇目睹过平民百姓被封建领主欺压的景象,他对这个黑暗的时代充满失望,却又渴望着人类能够在黑暗之中找寻到最光辉的东西,这也成为了他后期创作的重要思想之一。不仅如此,达芬奇还特意学习了生物知识,他把研究范围深入到人体内部结构,以至于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科学严谨的特点,这也是他与其他艺术家最大的不同之处。

  02

  1494年,达芬奇收到了米兰圣玛丽亚修道院的委托,他要为修道院创作一幅震撼灵魂的神学画作。经过日思夜想后,达芬奇决定将耶稣与十二门徒共进晚宴的场景绘制成壁画,没想到这幅壁画成为了流芳百世的佳作。

  

  在这幅画中,耶稣告知了门徒们他被十二人之一的那个所出卖,一旁的门徒们面露惶恐并交头接耳,而身为叛徒的犹大则强装镇定。在普通人看来,这幅画只是极为精致的壁画,每个人的面部神情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但一些专家将画作放大30倍后发现了一些隐秘之处,达芬奇在画中暗藏了许多细节。

  首先便是耶稣在晚宴中的姿态,他的两只手朝两边倾斜着放在桌子上,表面上看似是耶稣得知自己命不久矣而做出无奈的姿态,背后却与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核心教义有着一定关联。

  三位一体即为圣父、圣子以及圣灵,耶稣身为上帝之子拥有神性,他被教徒们视作上帝的使者,早已超脱人世间的世俗。可他的身体里又残留着人性,在得知出卖自己的人是门徒之后还是没有选择点破,一人选择承受所有的灾厄、苦难。

  

  03

  其次,每一位门徒在得知叛徒后的神情流露耐人寻味,特别是真正的叛徒犹大。在画作中,犹大一手紧紧攥着那受贿的钱袋,一边侧着脸紧紧地盯着耶稣,他的表情既充满了惶恐不安,又有几分因良心受谴责而愧疚的意味,充分体现了犹大此时内心中理性与欲望的激烈斗争,他在情谊和利益的岔路口摇摆不定。毕竟犹大不是耶稣那样超脱世俗的圣人,做不到像他那样意志坚定,在利益的诱惑下他难免不会动摇。

  除此之外,达芬奇为了引导观赏者们猜出谁才是真正的叛徒,他将线索留在了另一位门徒彼得的身上。彼得便是画中紧靠着犹大以及圣约翰的那个门徒,他还将一把匕首藏在了身后,而匕首的方向正好指向背叛者犹大,由此可见彼得也早已发觉了谁是叛徒,暗中用锋利的刀刃来警示犹大。那么为何彼得没有揭露犹大的罪行,这一切还有待专家们考究,毕竟达芬奇在画中潜藏的线索实在太过于复杂。

  

  结语

  达芬奇无愧于世界知名艺术家,他在绘画技艺达到顶峰后尝试着添加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成功引起了每一位观赏者的兴趣。如今达芬奇的经典画作都被博物馆所珍藏,寻常人很难有机会能够见到真迹,可见其价值之高。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