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这本书只有自己内心忧郁沉闷的时候才能读进去

  但是国内的话开国以后的我就读了王小波王安忆比较多吧,读了全集那种,茅盾文学奖的很多人我都没读。因为其实我还蛮害怕的,读国外痛苦的作品还没那么痛苦,读国内痛苦的作品会让我自然而然的有逃避心理,就很害怕但是写得好又会忍不住读下去。因为我真的挺害怕有些历史有些故事的,所以我高中真的没读多少国内的小说。

  人间失格,为什么?这原来是一本小众作品,很多国人都是为了读而读,懂我意思了吧,还有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不是他说的,人间失格觉得这四个字很高大尚。日本话叫丧失了做人资格,好家伙这翻译加鸡腿。整篇小说抑郁的一批确实不适合大部分人阅读,就算是少部分能在书里找到共鸣的读者,这本书也没有激励不要放弃,而是让更加失望更加颓废,那么这个共鸣还有什么意义呢。

  他的细节写得太好太真实了,这本书只有自己内心忧郁沉闷的时候才能读进去,真的有共鸣感。有些绝望的事情,书中看似轻描淡写的写了一句,但是仔细想想,真的跟令人痛苦。日本文学夏目漱石的部分作品也很好懂,那么多老师推荐的青少年读物不去读,偏偏要去看一些偏晦涩的书,跟着网络的风潮曲解它的核心观念。学校要求必读的书目读完了,也读了很多名家大师的作品。

  最喜欢的女作家是张爱玲,但是道行不高读不大懂,只是被她的风格文笔所吸引。最爱的男性作家是东野圭吾,基本他的书都读完了,最爱他的恶意。还读了很多别的类型的书,最受震撼的是看见。学校的推荐书目是基础,但爱读书的人决不能把自己局限于哪里对吧。学校要求读水浒传我就一定要爱水浒传吗?

  我反而觉得人间失格真的是一本不错的书,我和主人公在某点有一定的相似,我明白这本书在讲什么。我不是文学评论家,我不懂他的语法在国内外是否正确,我只是从不同的书中看到不同的世界。我总在一些细枝末节之处与人家的观点产生分歧,然后郁结于心,再无法畅快地阅读完后文,总要隔段时间才能再拿起。以我看来假如能找到一位能产生共鸣的作家,抑或仅仅是一本书,是件极其幸运的事。

  有多少人是真的去看完《人间失格》再来评论的,我自己看来它是本好书,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跟需求,反之觉得好的书,别人不一定想看,有人觉得它就是一本丧书,对人生没有任何启发作用。乐意读想去读也是挺好的,毕竟读和真读懂又是一方面,“读一本书”本来也是人的经历,等慢慢又长了一些年岁回头再读的时候,今昔对比一下会发现自己以前一些挺好笑的观点啊认知什么的,未尝不是一种成长和反思。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