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辽宁男子花1.8万买下一块长满白发的石头,半年后长了2CM

  1987年,辽宁一男子在路边摊上,发现一块长满白头发的鹅卵石,他暗自惊喜,于是花了1.8万将其买下,谁知没多久,白发竟又长了2厘米。

  

  这名男子叫田恩宏,是辽宁本溪人,这天他因公出差来到青岛,工作之余到路边闲逛,忽然在一个路边摊上发现一个奇怪的东西。

  他走近一看,原来那是一块乳白色的鹅卵石,有橄榄球那般大,奇怪的是上面居然长着上千根白须,就像是人长了一头白头发。

  “老板,这石头上的白须是自然形成的吗?”

  “当然,难道是我没事粘上去的不成?”摊主一脸不快地说道。

  田恩宏不相信石头会长白发,他跑到旁边的一个摊位上,买了一个放大镜,回来对着鹅卵石上的白发仔细观察。

  那发须比普通人的头发粗了一些,没有任何分叉,摸起来很滑腻柔软,就像蚕丝一般,白发的根部是黑色的,仿佛人头上的毛囊

  

  田恩宏看了又看,都没有找到用胶水粘贴的痕迹,确定它是自然形成的,便对这石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开口问道:“这块石头我喜欢,多少钱?”

  摊主见田恩宏对这个石头如此上心,和其他看热闹的人明显不一样,决定敲他一笔,于是说道:“这个石头,世间少有,找不出第二块,只要4万块。”

  “4万?”田恩宏虽然也是小有身家,但听到这个价格,还有点吃惊,要知道,那个年代万元户都很少见。他摇了摇头,说:“我没有这么多钱,能不能便宜点?”

  “不二价,你可以去别地儿再找找。” 摊主笃定田恩宏不会再找到第二块。

  田恩宏没办法,只能离开,但他是个石头迷,好不容易看见这么个宝贝,不买下来,心里就像猫抓一样,没法安定。

  

  之后几天,田恩宏没事就来到摊上和摊主闲聊,东拉西扯,软磨硬泡,摊主最后实在架不住了,就说:“得得得!看你这么想要,1万8你拿走吧。”

  田恩宏喜滋滋地抱着“白发石”回到了家中,一脸兴奋地和妻子说起这块石头。妻子一开始也觉得很稀奇,拿着石头左看右看,可是一听他说花了1.8万,立即脸色就沉了下来。

  “就这么个破石头,你居然花了近2万块!”她一举手,就要揍人。

  田恩宏发现妻子脸色不对,一把抢过石头,讪讪说道:“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就这么一个爱好。”

  之后,田恩宏没事就把“白发石”拿出来把玩,突然有一天,他发现石头和之前不太一样,仔细观察后发现,白发好像变长了。

  他拿起尺子量了一下,白发居然比之前长了2厘米,而且变得比之前粗糙,有点发硬,不再那么柔软。

  这是什么原因,难道石头上的白发还能自己生长吗?田恩宏心存疑惑,决定一探究竟。

  

  他剪下两根发须,拿起打火机点着,刚点着一头,另一头就冒起了白烟,看来发须两头通气,是空心的。

  发须燃烧很快,就像鞭炮的导火线,眨眼间就成了一堆粉末。田恩宏用鼻子闻了闻,并没有头发燃烧后的那种蛋白质味道。

  既然自己弄不明白,那就去找别人。为了揭开“白发石”的奥秘,之后的十来年中,田恩宏带着石头,走了数十家奇石买卖和收藏机构,见过许多的收藏家和奇石爱好者。

  他们都对“白发石”啧啧称奇,甚至还被“全国文化奇石展”推选为金奖。但是,没有人知道这块石头上的白发是什么,更不清楚它为什么会长白发。

  2005年10月,一家报纸知道了这件事,并推荐田恩宏去找中科院微生物所院士魏江春专家。

  

  魏江春对“白发石”也十分好奇,马上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确定这些白发不是微生物所形成的,更像是白珊瑚一样的海洋生物。于是,他介绍田恩宏去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找同为院士的刘瑞玉教授。

  刘瑞玉教授之前听说过“白发石”,对此也很感兴趣,他带着同事对这块石头,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研究发现,石头和白发结合处有一层薄薄的物质,把此物质放在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其中不含钙质,也没有海洋植物具备的细胞结构。

  经过检测和查找相关资料,研究员们推翻了“白发石”是某种海洋生物的可能性,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头盘虫附着在石头上所形成的。

  

  头盘虫在动物分类上属于半索动物门,主要生活在南极附近海域,目前发现的有18个种类,它们主要以海洋微生物为食。我国海域中未有发现头盘虫的记录,所以没有相关的研究。

  当头盘虫附着在物体上时,会分泌出一种物质,形成一根根柔软、纤细的中空管,外表类似人的头发,一般中空管中会存储水分。

  田恩宏在刚拿到石头时,头盘虫可能还是活的,它吸收了发须中的水分,所以有所生长,随后头盘虫缺少食物和水,死亡后,发须就变硬,变粗糙了。

  头盘虫是一种无脊椎生物向脊椎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中间类群,对研究海洋生物的进化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还有一个疑问,就是一般的头盘虫形成的发须更粗、更短,会卷曲和分叉,这和“白发石”上面的不一样,难道是一种新的头盘虫物种?

  

  基于此,再加上“白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