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中尉》影评:一个人的精彩,值得反复回味
一直期待着尼古拉斯·凯奇回来。看过这部翻拍的《坏中尉》(2009)之后,我可以很有底气地说,他回来了。至少他回来过。
自从《战争之王》(2005)之后,心里一直有种遗憾——我发现凯奇接的片子越来越多,可质量却总是差强人意。凯奇的“状态不佳”,他接的片子“很烂”,无法发挥他的“核心竞争力”,却也是在凯粉儿中流行很久的主流观点了。
于是,期待凯奇能够找回自己,带给我们惊喜——毕竟,从《我心狂野》(1990)、《离开拉斯维加斯》(1995)、《勇闯夺命岛》(1996)、《变脸》(1997)再到《战》……他成就了太多经典啊。为此,可能很多粉丝也像我一样(好吧,我承认自己也是凯粉儿之一)忍受了诸如《异教徒》(2006)、《预见未来》(2007)、《恶灵骑士》(2007)、《曼谷杀手》(2008)这样一些影片。
虽然在这些影片中凯奇的表现也不是一无是处,尤其是在《曼》的结尾处,凯奇扮演的杀手最终选择同恶者同归于尽时,那种悲壮而又决然,坚定却又无奈的复杂心理,被凯奇诠释得荡气回肠——显然,凯奇依然是那个用演技征服世界的伟大演员。只是在更多时刻里,他的才华被平淡无奇、支离破碎的剧情淹没了。
现在,看完这部翻拍的《坏》,我的内心满是欣慰。凯奇的确回来了,哪怕这只是他一个人的精彩。
说起来,在得知凯奇要主演翻拍版的《坏》时,心里的感觉还是挺复杂的。虽然凯奇的确主演过一些翻拍影片(比如《天使之城》(1998)、《曼》和《异》),可我从没像现在这么担心——不是说1992年版《坏中尉》里的哈维·卡特尔的演技比凯奇强多少,而是说像这种极具风格化的作品一经产生就会形成“心理定势”,是很难被突破的。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1992年版的《坏》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导致它无法被效仿,更难以被超越。作为一部仅用了18天就拍摄出来的低成本独立电影,由于《坏》涉及内容的敏感性和拍摄尺度的大胆性而被定级为NC-17。这个分级意味着它无法通过正常的院线公映渠道而与观众见面,然而在我的心目之中,它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这是一部于悲愤沉沦中揭露现实黑暗、于阴郁寡欢中鞭挞社会丑恶、于自我放逐中寻求信仰关怀的经典黑色电影。
还是回到电影本身吧。可以看出,无论是剧本的改编、镜头的运用,还是剧情的处理,翻拍版《坏》的主创团队都下了很大气力——这和时下好多翻拍明显是在吃经典电影的“老本”来赚钱,同时也在糟蹋经典的做法是非常不同的。而且,这里最大的改变是对影片结尾的处理,这绝对需要勇气——起码从剧情上看,影片完全逆转了1992年版《坏》中的那个戛然而止的结局。可能现在的这个结尾不如原版带给我们的震撼强烈,但是它足够悠长,可以让我们反复回味那些弥漫在剧情之中的悲哀和无奈。
于是,你可能会和我同样惊叹,一部翻拍影片竟然会带给我们如此不同的观感体验——这一定是电影主创团队的最大野心(除了赚钱)了。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凯奇,这部电影就无法实现它的野心。换句话说,为了实现它的野心,就只能选择凯奇。显然,凯奇没有让他们失望,片中他的那种略带神经质的张狂,辅之以根深蒂固的忧郁气质,恰到好处地把一个警员的内心世界及其转变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叫人拍手称快。
显然,凯奇没有变,更没有衰老——他的才华足以让他再次征服奥斯卡的那些刁钻的评委。
现在需要的,也许仅仅只是一个好剧本,和一个负责任的好导演。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