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中秋节,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9月10日,这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中秋节。

  这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影响最大的一个中秋节。

  这天,34岁的毛泽东来到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领导农民革命军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掀开了中国革命、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毛泽东经典红军八角帽照01、八七会议

  1927年4月12日,革命形势风云突变,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步入转折。

  当时,为了坚持革命,我党继续和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合作。

  5月21日夜晚,隶属于武汉国民政府、早就对毛泽东领导的两湖工农运动深怀仇恨的湖南军阀、第35军军长何键,暗中投靠蒋介石。

  何键在蒋介石的唆使下,命第33团团长许克祥发动在长沙发动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

  马日事变以后,毛泽东遭到湖南当局的通缉,被迫转移到地下,坚持革命。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就此彻底失败,全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8月1日,周恩来、贺龙、刘伯承、朱德等人在南昌发动八一起义,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武装革命第一枪。

  8月7日,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会议,这就是著名的“八七会议”。

  与会代表讨论了一天,正在其他人讨论的时候,毛泽东吸了一口烟,向在座的同志们说:

  “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八七会议油画此言一出,大家迅速达成一致共识,我们再也不能任人宰割了,也要有自己的军队,唯有如此才能获得革命的胜利。

  问题在于,派谁去呢?

  与会代表几乎都是没有懂军事的求生,他们在会议上喊口号容易,可真要穿上军装带兵打仗,他们并不擅长。

  毛泽东沉默了一会,毅然决然地说,那就我去吧。

  其实在此之前,毛泽东除了在辛亥革命时期当过半年兵以外,他也基本上没有任何军事经验。

  敌人实力强大,兵强马壮,此去前途未卜,生死难料

  但毛泽东义无反顾的还是去了。

  于是,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准备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准备攻占长沙。

  02、秋收起义

  不久,毛泽东回到长沙,他先将杨开慧和孩子安顿好后,就离开长沙,去发动起义。

  8月18日,毛泽东组织召开湖南省委第一次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计划。

  会议成立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并打出了起义部队番号——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参谋长何长工),下辖三个团,第1团(团长钟文璋)、第2团(团长王新亚)、第3团(团长苏先骏)

  后又收编第4团(团长邱国轩)。

  秋收起义部队9月初, 毛泽东从长沙出发, 来到第2团驻地——江西萍乡安源。

  安源是毛泽东曾战斗过的地方,在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曾多次到安源领导革命。

  1920年,他第一次来到安源,随即他就写出了名文《告中国农民》,成为我党初期最早注意农民运动的先行者之一。

  1921年,他又来到安源,发动安源路矿工人参加革命,著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画的就是他的这次安源之行。

  1922年9月,毛泽东又和刘少奇、李立三等人领导了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传播了革命火种。

  这一次,他又来到安源,他将领导安源的革命志士,掀起新的革命浪潮。

  (小编是萍乡人,多说了几句毛泽东与安源的故事,算是宣传自己的家乡,请多海涵)

  著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毛泽东没有在安源久留,又经湖南浏阳, 奔向第3团驻地铜鼓。

  这一路,毛泽东跋山涉水、历尽艰辛, 曾险些被捕。

  最终凭借智慧,毛泽东躲过敌人的搜捕。

  9月9日,毛泽东抵达铜鼓。

  当天晚上,毛泽东住在了铜鼓县城肖家祠上屋左边的一间厢房里。

  明月当空,灯火摇曳,毛泽东高大消瘦的身影,随风摇动。

  他坐在桌前,在一张军事地图上陷入沉思, 他在为即将爆发的秋收起义做周密部署。

  这一晚,毛泽东彻夜不眠,米粒未进。

  第二天天亮时分,毛泽东随手拿着一个红薯,准备出门,到肖家祠堂大厅,和部队召开起义动员会议。

  当3团团长苏先俊(黄埔军校三期生,后叛变被处决)、张启龙(3团组织委员)和铜鼓当地的党组织负责人, 见毛泽东忍受着饥饿坚持工作到天亮, 心中很是过意不去, 说:

  “毛委员, 开完会我们就到乡下去买点酒肉, 过个中秋节!”

  直到此时,毛泽东才骤然想起今天就是中秋节,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

  毛泽东闻言,摆摆手,笑道:

  “不用买酒肉,我们也照样过中秋节。今天是工农集合起义的好日子,集合会师就是团结,,团结就象征着团圆嘛!”

  于是,这一年的中秋佳节,毛泽东没有大鱼大肉,没有美酒佳肴,也没有妻儿老小,阖家团圆,有的只是一群同心协力,万众一心的好战友,为了共同的目标,决心牺牲一切,慷慨激昂。

  这一年的中秋佳节,毛泽东没有把酒言欢,赏月品香,有的只是紧锣密鼓,战火纷飞,为了共同的信仰,决心抛头颅、洒热血。

  青年毛泽东高清修复图很快,第3团排级以上干部悉数到场(注:此时开国元帅罗荣桓任3团2营3连连长,开国上将陈伯钧任3团3营6连1排排长)。

  毛泽东马上主持召开会议, 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 分析了当前形势, 决定立即举行秋收起义。

  就在当天,驻扎在江西修水的第1团首先发动起义,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

  9月11日凌晨,第3团集结在铜鼓县城定江河桥头大沙洲上, 接受了毛泽东的检阅,部队吹响了嘹亮的起义进军号,高举“镰刀加斧头”的旗帜浩浩荡荡向湖南浏阳白沙镇进军。

  与此同时,第2团在安源举行起义,秋收起义各部彼此呼应,秋收起义进展顺利,如火如荼。

  9月11日下午,第3团攻占了浏阳白沙。

  9月12日,又攻克了东门市。

  起义按计划,进展顺利。

  03、转战井冈山

  正当起义部队准备乘胜追击,向长沙继续进发时,很快,敌人就发动重兵进行反扑,

  9月14日, 3团奋勇抗击数小时后迅速向浏阳东乡上坪撤退。

  其余各部,第1团攻打长寿街时,遭遇突然叛变的邱国轩第4团偷袭,损失惨重,团长钟文璋失踪,被迫向浏阳转移;

  第2团在发动安源起义后,进攻萍乡未克,只好向西转移攻占老关、醴陵后,又北进占领浏阳。

  秋收起义,遭遇严重挫折。

  毛泽东赶紧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命令第1、3团与第2团余部迅速到浏阳文家市集合。

  9月15日, 毛泽东率第3团转移到铜鼓排埠镇。

  毛泽东开始对起义部队几天来的遭遇和革命形势进行分析。

  毛泽东已经意识到,湖南省会长沙是敌人军事、经济、政治要地,防备森严,力量强大,敌我实力相差悬殊,再强行攻打长沙无异于灯蛾扑火。

  9月17日, 3团在毛泽东的指挥下, 由排埠出发, 向湖南浏阳城东南文家市集结。

  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文家市会师,当晚前敌委员会召开了会议。

  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力排众议,决定放弃原先攻打长沙的计划,保存实力,沿罗霄山脉南下,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

  秋收起义行进图9月20日上午,秋收起义部队1500余人在里仁学校草坪集合,毛泽东发表简短的讲话后,大手一挥:

  “我们要改变方向,上山去。”

  毛泽东率领这支“残兵败将”,开始向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转移,准备在山沟沟里求生存。

  起义军一路走来,遇到了很多挫折,国民党军队一路追击,地方地主、土匪团伙沿途狙击。

  9月23日,起义部队在江西萍乡芦溪镇遭敌反击,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

  不久,师长余洒度临阵脱逃。

  10月23日临晨,起义军在大汾镇遭遇土匪肖家璧偷袭,起义部队仓促应战,被打成两截,50多人牺牲,只有4连两个排掩护着毛泽东从老街后山转移到山腰。

  这一仗,毛泽东败得较惨,4连只剩下三十多人,加上随后赶上来的1连,一共才百八十人。

  但是,不管遭遇怎样的挫折和困难,毛泽东总是笑容满面,乐观自信地鼓舞士气,激励战士们继续前行。

  10月2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辟了著名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龙市镇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会师后两军并为一军,改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陈毅为政治部主任。

  同年12月10日,彭德怀、黄公略等人率领平江起义中组建的第五军和第四军在井冈山宁冈新城会师。

  从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从此,毛泽东率领部队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胜利之路。

  秋收起义油画结语、

  1927年的中秋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中秋节,一个载入史册的中秋节。

  那年,那天,毛泽东率领一支战无不胜、永不言弃的部队,开启了一段不可思议的胜利之旅,

  那年,那天,毛泽东领导一些可敬可爱、永垂不朽的人们,开始让中国迎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明月当空照伟人, 战地中秋志成城。

  点点星火燎原野,革命领袖济苍生。

  (小编信手涂鸦,随意写的一首诗,水平拙劣,贻笑大方)

  如此中秋,唯有铭记,

  如此佳节,唯有致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