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能够改变一生的心理学思想

  《被讨厌的勇气》是由日本学者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两人一起合作的畅销书,这本书通过对话体的形式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心理学思想。

  全书都是以对话形式书写,主人公只有两个人,一个人是青年,一个是哲人,书中按照青年与哲人对话发生的时间分为五章。在书中,五章分别对应了五个夜晚。在每个夜晚的对话中,哲人都提出了引发青年强烈反思与震惊的心理学思想。这篇文章就摘录了书中的几个核心思想,这些思想能够完全改变你对人生的看法和理解。

  目的论

  阿德勒明确否定心理创伤。在阿德勒看来,心理创伤的解释逻辑是一种因果论的解释逻辑,具体表现为因为我曾经遭受了这样的经历,所以导致我目前遇到的困境。

  阿德勒倡导的是一种“目的论”的思考方式,具体表现为我目前表现出来的遭遇和行为,其实是为了满足对我来说有利的某种心理需求。

  这其中有一个比较底层的观点立场是:当我们在强调过去对我们影响的时候,我们在讨论的是一种无法改变的情境,而当我们在用目的论去思考各种行为现象的时候,我们是可以为改变我们的现状提出解决方法的。

  在阿德勒看来,过去并不存在。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目的有选择的筛选记忆和选择对于过去的看法。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

  自卑情结

  有些人无法认清“情况可以通过现实的努力而改变”,他们什么都不做就断定自己不行或者现实无法改变。这种情况就是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表现在生活中就是我们用“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的理论合理化自己。比如说“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

  在阿德勒认为,人们之所以做不到B,其实是因为缺少做出改变的勇气,或者不想付出改变的努力。

  课题分离

  这是一个可以让人际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的概念。人际关系的矛盾都是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我们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是因为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而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不会进行课题分离。

  因为别人的评价是别人的课题,我们是无法掌控每个人的评价,当我们寻求别人认可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把别人的课题看成为自己的课题。

  举个常见的例子,当自己的职业选择与父母的期待有差距,或者有冲突时,父母的不认可或者失望或者强烈反对,这些都是父母面对的课题。面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自己能够做的就是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

  共同体感觉

  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人际关系的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共同体感觉是指把他人看成朋友,并在其中感受到自己的位置。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做到自我接纳和对他者的无条件信赖,以及对作为伙伴的他人做出贡献。当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将思维扩展到更大的共同体之中。

  一个人都是属于多个共同体,比如家庭、学校、社会、企业、地域等。

  幸福就是贡献感

  当我们在共同体中确认自己的位置,就能够找到归属感,这是幸福的来源。

  当我们对他人有用,为共同体带来益处时,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不过,判断我们的贡献是否起作用是他人的课题。也就是说,“我对他人有用”这样的主观“贡献感”就可以体会到幸福。

  关注此时此刻

  人生是点和点构成的点的连续,而不是一条平滑的线。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计划式的人生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根本不存在。那种我们所熟悉的设定好人生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前进的是“潜在性的人生”。一旦中途发生什么意外,“潜在性的人生”就直接破灭了。

  然而,人生其实可以没有目标,由于人生是点和点构成的连续,所以人生总是处于完结状态。即使生命终结于现在,那也是完整的人生。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欢迎关注支持RG心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