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已成巅峰,却不知绿皮书的作用?生活不需要《绿皮书》

  导语

  "我独自一人住在城堡里,那些白人富翁花钱让我给他们弹钢琴,是想让自己显得有文化,但只要我一下台,我又变回了那个他们不屑一顾的黑鬼。因为那才是他们真正的文化,而我只能独自承受这种轻蔑。而且我也不被自己人所接受,因为我跟他们也不是一类人。如果我不够黑,也不够白,还不够男人,那你告诉我,我到底是什么?"——《绿皮书》

  豆瓣评分8.9的《绿皮书》是由彼得·法雷利执导的电影,时长130分钟内容,一经上映,便斩获了"金球奖最佳影片"、"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等诸多大奖。而这部电影以黑人音乐节谢利博士和白人司机托尼的旅程为主要内容的影片,深刻的揭露了种族歧视的黑暗,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

  电影《绿皮书》海报美国是一个多人种国家,所以自建国以来,种族歧视的问题便始终存在,可以说在美国的电影之中,"种族歧视"这个题材,已然老套的不能再老套了,不过就是这样一个老套的题材,在彼得·法雷利的手中,却造就出了《绿皮书》这样一部经典之中的经典。

  而这,主要要归功于影片中的人物塑造,一个一反常态的"神奇黑人"形象、一个颠覆认知的"白人救世主",以及在两者的纠葛之中,表达出的对现实的无奈与妥协。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影片中不同以往的人物形象,以及影片所要表达的深层寓意。

  高高在上的谢利一、【神奇黑人形象解读】谢利博士,《绿皮书》中不同以往的黑人形象

  在好莱坞的"兄弟喜剧"之中,"神奇黑人"的形象是经常出现的,这一概念是由克里斯托弗·约翰·法利所提出的,是一部影片中的配角。

  "神奇黑人"这一角色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帮助作为主角的白人,来克服与生俱来的缺陷,弥补不足,让作为主角的白人,更加接近其"救世主"的角色设定。

  (像《肖申克的救赎》中所出现的黑人狱友瑞德,就是这样。)

  而《绿皮书》不同,在这部电影之中,同样有作为"神奇黑人"所出现的形象,那就是谢利博士,谢利博士是一个黑人,但是与其他影片中生活在底层社会的黑人不同,谢利博士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家境优越、知识渊博,与白人托尼相比,谢利博士无疑是更有教养的。

  在与谢利博士的一同出行之中,身为白人的托尼,的确受到了谢利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他改掉了自己乱丢垃圾的习惯试着给妻子写信改变了以贿赂为主的交际方式甚至抹消了他那根深蒂固到种族歧视,与黑人谢利成为了挚友。与其他的电影相同,身为"白人"的托尼,的确是在"黑人"谢利博士的引导下,改变了自己,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但是与其他电影不同的是,在《绿皮书》中,谢利博士的形象并不能被简简单单的配角,比起托尼,他更像是影片的主人公。

  谢利要求托尼将乱丢的杯子捡回来二、【白人救世主形象解读】托尼,一个自我救赎的"白人救世主"

  前文所介绍过"神奇黑人"的形象后,"白人救世主"的形象也就不难理解了,顾名思义,"白人救世主",就是在影片之中,由白人充当救世主的形象。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好莱坞电影,其主人公都是白人。好像白人天生就是其他有色人种的领导者,唯有在白人的领导之下,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甚是讽刺。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美国漫威旗下的诸多超级英雄,无论是漫画还是电影,都有不错的收益,唯有到了黑豹、二代美队以及钢铁侠的继承者钢铁之心这里,口碑骤跌,究其原因,只因为主角变成了黑人。种族歧视,虽然没有摆在明面,但却早已深入人心。

  而《绿皮书》这部电影不同,在这部电影之中,身为白人托尼,并没有丝毫"救世主"的角色设定,与其他电影中被神化的白人相比,托尼无疑是对社会中绝大多数白人的真实展现,纵使穷困潦倒,不得已之下要为黑人服务谋生,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仍旧是瞧不起黑人的。

  谢利帮助托尼给妻子写信虽然在与谢利的朝夕相处之中,托尼也如其他电影中的白人一般,改掉了自己的许多缺陷,放下了种族之间的偏见,与谢利成为了挚友,但仅凭此事便说他是"救世主",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看来,他更像是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三、黑人与白人,颠倒的人生下对社会的妥协

  看完整部《绿皮书》之后,静下心来思考,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电影之中黑人并不"黑",而白人也并不"白"。生活在底层社会,整日里生计奔波的托尼,比起谢利更像是一个黑人,而生活条件优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谢利博士,则更像是一个披着黑色皮肤的白人。

  本应作为"白人救世主"所出现的托尼,对谢利博士的"拯救",在观影者看来,其手段十分的低劣,要么是用枪威胁,要么是用钱贿赂,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使是到了影片的结尾,托尼也没能将谢利博士带入白人餐厅,而是来到了黑人酒馆。

  托尼所谓的"拯救",便是带着谢利博士"回撤"到黑人的社会之中,这无疑是对于社会的妥协。

  被警察逮捕的谢利博士而谢利博士,虽然身处上流社会之中,但却无法接受自己黑人的身份,时时刻刻都想融入到白人社会之中,这一点通过他在与托尼的旅程中,无时无刻不再强调自己"雇主"的身份就可以看出。

  与托尼相比,谢利博士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社会地位,都要高出许多,但谢利博士在面对白人托尼时,仍旧很是自卑。

  而到了影片最后,经历了许多的谢利博士放下了他的"自尊",甘愿为托尼做司机,搀扶着疲惫的托尼下车,此时的他,已然接受了自己黑人的身份,不再刻意"扮演"一个白人精英。

  谢利博士重新融入了黑人社会之中,看似一个完美的结局,但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看到的是黑人与白人之间再无种族歧视,而非是接纳了自己的身份,对社会现实妥协。

  为同胞演奏的谢利博士四、避重就轻的电影,粉饰太平的社会,现实从未被改变,我们不需要绿皮书

  文章写到此处,各位读者可能都有同样的疑惑,这部电影以《绿皮书》为名,"绿皮书"到底是什么东西?实际上,所谓"绿皮书",是在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盛行时,为黑人出行提供详细介绍的手册,是美国社会中根深蒂固的种族问题的缩影。

  也难怪各位会有这样的疑惑,毕竟在整部影片之中,"绿皮书"只出现了一个镜头,电影以《绿皮书》为名,其拍摄的内容,本应该是那一段黑暗的历史,应该以谢利博士作为主角,但自始至终,影片都是在以托尼为主体。

  影片最后,拦住汽车的白人警官对于谢利博士不再恶言相向,看似是打破了种族的隔阂,但那也不过是自托尼眼中,自一个白人眼中,所看到的粉饰过的太平。

  谢利博士不被允许进入白人餐厅既然选择了种族主义为题材,导演为什么又要避重就轻的将迫害黑人的历史一笔带过呢?因为在现在的国际社会之中,种族问题仍旧是最为严肃的问题之一,虽然现在的国际社会中都在号召着种族平等,但对于有色人种的歧视与偏见,仍旧存在。

  仅仅是避重就轻的拍摄出了这样一部影片,都能陷入舆论与质疑之中,如若是真实的展现历史,为有色人种打抱不平,又会是什么样的下场?粉饰太平之下,现实从未改变!

  说这些种族问题,可能离我们都生活很远,毕竟我们祖国的人民团结一心,并没有因为民族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偏见,但是这同样可以给我们警醒,因为我们虽然没有民族的偏见,但在生活之中,偏见却不在少数。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绿皮书在生活之中,偏见却不在少数富人瞧不起穷人,城里人瞧不起乡下人,男人瞧不起女人……虽然说出来很是难听,很是难以被接受,虽然这种情况只是出现在部分人的身上,但这就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我们整日里被他人歧视着,也在整日里歧视他人,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去质疑这种现状,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已然向社会妥协。

  我有一个很喜欢的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长大了就是要和世界和解的"。当初年少没有读懂,现在看来,的确如是。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渐渐地形成了一本属于自己的"绿皮书",它保护着我们不受侵害,同时也阻碍着我们前进的脚步。

  结语

  单就选题与故事内容而言,《绿皮书》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但是影片以白人视角呈现黑人历史的手法,无疑是淡化了种族问题,一次旅程的结束,托尼和谢利之间再无隔阂。但在大的社会环境之中,"绿皮书"仍旧没有消失,甚至跨越了时间,延续至今,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你我的心中,束缚着我们的思想,阻碍着我们的脚步。

  因此,我们的生活不需要绿皮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