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古书揭开韩非子的死亡之谜,原来他并没有归顺秦国

  《史记》当中说,韩非子是李斯害死的,事实上,这本身就是对韩非子的污蔑,因为这一事件的基础,在于嫉贤妒能,在于韩非子归顺秦国之后,李斯担心他夺取自己的高位。

  春秋时期,卫国世子开方归顺齐桓公,齐桓公晚年,想让开方辅政,可管仲却劝阻说:“人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当君王,开方连君王之位都可以放弃,一定有更大的野心,这样的小人绝不能相信。”

  开方归顺齐国,被称为小人,韩非子就能成为君子?更何况,韩非子的地位比开方更加尊贵,他是韩恒惠王的儿子,是实打实的王子,如果他归顺秦国,能被后人谅解,那张良为韩国报仇,显然就成了笑话,后人评价古人,是不能用两个标准的。

  关于韩非子,古书《战国策》中倒另有一种说法,与韩非子的身份以及当时的局势较为吻合,从中可以看出,韩非子并没有归顺秦国,而且他的死,也与李斯无关,完全是自找的,故事就得从韩非子为什么要去秦国讲起了。

  

  一:韩非子为什么要去秦国。

  因为韩非子是韩国王子,所以打小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得以拜在战国大儒荀卿门下,和李斯做了师兄弟,一起养成一身学问,学成毕业以后,李斯屡经辗转,最终到秦国当了官,韩非子呢?

  除了父亲面前议论议论国事,闲下来就著书立说,写出好多爆款文章,很不小心的传到秦王 嬴政面前,嬴政看了韩非子的文章,就非常感慨的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这么有学问的人,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他弄到秦国呢?其实嬴政也不用着急,因为不久之后,韩非子就自己到秦国来了。

  秦王政十四年,即前233年,嬴政派兵攻打赵国,消息传出,韩非子的哥哥,继位仅仅八年的韩王安非常恐慌,他特别担心秦国战胜赵国之后,会顺便连韩国也一道收拾了,因此赶紧派弟弟韩非子西向入秦,到嬴政面前说几句好话,求着他放韩国一马。

  对韩非子来说,这趟差事是非常耻辱的,然而,有什么办法?他们已经习惯了。好在嬴政对韩非子还是非常客气的,但很显然,这份客气与尊重韩国无关,里面有别的心思。

  嬴政就像当年他的祖上秦穆公,对待西戎使者由余一样,虽然客气的不得了,也愿意跟你谈谈国事,谈谈学问,但就是不放你回国,韩非子就这样留在了秦国。

  若要因此说韩非子归顺秦国,显然,是子虚乌有的罪名,更何况,不久之后,天下局势又起了变化,这份变化之后,韩非子更走不了了。

  

  二:韩王安后悔了

  韩非子是因秦赵两国交兵,所以奉韩王安之命,出使秦国的,那么,秦赵两国交兵,最终结果如何呢?

  秦国攻打赵国的主将,是那位跟荆轲刺秦有关的樊於期,而赵国呢,领兵主将很了不起,北地名将李牧,单从名号上看,两人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因此,樊於期毫无意外的战败,战败之后,一竿子逃到燕国,当了燕国的统兵大将,嬴政一怒之下,杀了樊於期全家,樊於期从此就跟嬴政结下了生死仇恨,所以才和荆轲套上关系。

  樊於期之事暂不多说,但对列国而言,秦国居然也有打败仗的时候,这绝对是个非常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李牧战胜秦国之后,赵王迁信心膨胀,立刻派出使者,带着财帛以及与秦国交战时得到的战利品,游说列国,希望能号召他们一起攻秦,并很快得到楚国、魏国以及燕国的响应。

  韩王安听到消息后会怎么样呢?不得不说,他真的能“秋风未动蝉先觉”,英明的不得了啊,原本秦国还没打到家门口,他就派韩非子出使,向秦国求和,如今秦国居然打了败仗,而且还有四个国家准备攻打他,既然如此,还巴着秦国干嘛?干脆,投向赵、楚、魏、燕一边,事后也好分一杯羹。

  主意拿定,韩王安立刻变卦,由坚定地投降派变成坚定的主战派,打出三晋一家的借口,积极与赵国联系,他变卦之后,韩非子还能走的了吗?

  

  三:秦王嬴政的无奈

  不得不说,嬴政的确非常大度,尽管韩国打算对秦国不利,但嬴政呢,照旧对韩非子喜爱有加,让他参加自己的国务会议。

  当然,这次会议的主题,自然是如何应对赵、楚、魏、燕四国攻秦的事,对秦国而言,这场战争来的很不是时候,因此,嬴政就显得比较尴尬,国务会议上很直白的说:“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

  赵、楚、魏、燕四国准备联合起来对付咱,可是呢,国家财用不足,又刚刚打了败仗,此时与四国对抗,显然占不到半点便宜,该怎么办呢?

  嬴政居然也有没主意的时候,这种国务会议上,韩非子来了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他心里或者正幸灾乐祸呢,倒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客卿姚贾,很开心的站出来说:“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

  他想用三寸不烂之舌,拆散四国联盟。

  实力不够就用外交来凑,诸侯的合纵连横不就这么回事吗?嬴政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不但给了很多的钱,还将自己的衣服、帽子、宝剑都赐给了他,当然,是二手货,别想着嬴政能在朝堂上裸奔。

  换句话说,就是姚贾出使期间,可以借用一部分秦王的仪仗,这绝对是一种极高的待遇,完全意味着,出使期间,姚贾就是秦国的王,可以全权代表秦国,便宜从事,姚贾就是这么牛气,那么,最终结果如何呢?

  

  四:韩非子最为疯狂的报复

  姚贾居然成功了,不久之后,四国派使者入秦,纷纷表示:所谓四国合一,将以攻秦之说,完全是网络上毫不负责的谣言,他们哪里会攻打秦国,绝对一向很重视与秦国的传统友谊,准备世世代代跟秦国当好朋友的。

  战国末期,列国的最后一次努力,秦国最大的一次危机就这样,被轻而易举的化解,姚贾得意洋洋的回来,嬴政立刻拜为上卿,赏赐千户,使之一下子达到人生巅峰。

  韩非子呢,估摸着眼睛都给气红了,气愤之下,把姚贾当成最大的敌人,于是呢,一改一言不发的毛病,主动跑到嬴政身边,开启了最为疯狂的报复。

  他是怎么报复的?很简单,向嬴政进言,杀死姚贾。

  此时的姚贾,在秦国已经如日中天,已经是秦王嬴政身边的大红人,韩非子,一个可大可小,没有任何实际职务的客卿能杀死他?很显然,气愤已经使韩非子有点丧失理智,因此,能写出《说难》,深谙游说之道的他,竟用上了非常拙劣的理由,总结下来无非两点:

  一:姚贾出使期间,利用秦国的钱财和列国君王交好,显然,是假公济私,对大王不忠;

  二:姚贾是魏国门官的儿子,曾经辅佐赵王,又被赵王赶走,他出身下贱不说,人品还如此卑劣,这样的人登上高位,怎么给诸多臣工做表率?

  

  不愧是高贵的韩非子,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韩国王子,居然拿出身做攻击姚贾的手段,可他难道没想到,列国当中,秦国是最不在乎出身的吗?

  传闻韩非子有点口吃,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在激奋之下,将这些话说完的。嬴政呢,也不知道是怎么耐着性子听完的,总之呢,信了,并且有点恼火,将姚贾传来问话,当然,嬴政的焦点不在出身,而在姚贾是否忠心。

  对于这样的攻击,姚贾很轻蔑的回答:“列国君王是看在秦国的面子上才巴结我的,倘若我对秦国不忠,便什么都不是,他们还有巴结我的必要吗,至于出身,百里奚、范雎还不如我呢,但他们的贡献,秦国能忘得了吗?”

  嬴政一想,果然是这个道理,姚贾没问题,那就是韩非子有问题了,想起韩非子在秦国的所作所为,好吧,既然你不能为我所用,那就要为我所杀,因此“复使姚贾而诛韩非”,对姚贾信任如故,但韩非,自然抓起来杀掉。

  

  韩非子就这么死了,李斯能起什么作用?无非是身为廷尉,忠诚的执行了嬴政的命令,没有替这位同门说情,因此,就有了害死韩非子的嫌疑,然而,李斯能替韩非子说情吗?

  因为韩非子之死固然可惜,但于他而言,又何尝不是求仁得仁呢。

  文/斯文卿相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