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战记》:中国科幻动作片的新尝试

  作者:厦门大学电影学院 黄鸣奋

  8月5日上映的《明日战记》虽然以“战”为名,但豆瓣电影、百度百科等都认为它兼有动作片、科幻片的特点。若将同期上映的《独行月球》视为科幻喜剧片的话,那么,或许可以直截了当地将《明日战记》定位于科幻动作片。这种类型的电影可以追溯到法国《月球旅行记》(Le voyage dans la lune,1902年),其描绘了人类宇航员与月球土著格斗的场面。在世界各国所出品的科幻动作片中,主角有超人、异形、朋克、僵尸、多类型合体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是机甲战士。

  通过对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进行考察,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已对机甲类科幻电影做出了诸多尝试,拍摄过不少以“机甲”为名的科幻片,如《机甲记事录》(2009年)、《机甲美人》(2018年)等;也拍摄过不少虽不以“机甲”为名,但塑造了机甲形象的影片,如《特警新人类2》(2000年)、《桂宝之爆笑闯宇宙》(2015年)、《星际密码》(2018年)、《皇牌机师:重装甲高校》(2019年),其中出现机甲战士形象的至少有《超蛙战士:初露锋芒》(2010年)、《钢铁飞龙》(2013年)、《请叫我救世主》(2017年)、《钢铁飞龙之再见奥特曼》(2017年)、《机甲前线》(2017年)、《昆塔:反转星球》(2017年)、《功夫机器侠之南拳真豪杰》(2017年)、《功夫机器侠之北腿乱云飞》(2017年)、《机甲核心》(2018年)、《重甲机神》(2018年)、《机甲神七》(2018年)等。与上述影片相比,《明日战记》在机甲特效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具备相当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就叙事而言,它所表达的环保理念令人深思。此外,古天乐、刘青云等演员的演技也可圈可点。

  

  硬核的末日设定

  《明日战记》展现的是战争,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战争片,而是着重体现军队在净化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影片在开篇中介绍,人类内部不同势力争夺霸权,刚研制出来的战争机器人迅即投入使用,导致硝烟弥漫,高浓毒素危及人类生存。为保护环境,某城市开始建设封闭空间净化空气的“天幕”。而两年前,有巨型陨石降落在B16区,带来了外星植物“潘多拉”。片中,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敌军”,只有三个意义上的对手:一是自然意义上的,即附在陨石之上坠落于城市空间的植物潘多拉,它不仅迅速繁殖,而且能够像巨型食人草那样行动,对城市里的560万居民的生命构成威胁;二是社会意义上的,即总指挥李升少将,他主持建设天幕,将它当成产业来牟利,因此对总部下达的改造潘多拉的命令阳奉阴违;三是心理意义上的,即恐惧,战士并非生来就不怕死,勇敢无畏源自对任务价值的认可,如果强行命令战士服从指令,那么很难消除战士内心的恐惧,尤其是要面对神秘莫测的潘多拉。

  《明日战记》之所以被视为科幻片,主要原因不仅在于设想了潘多拉作为不速之客对城市环境带来的挑战,还在于构思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解决办法。这就是科学家陈苍松博士所提出的,用“基因子弹”改造潘多拉,让它由野蛮生长、为害环境向吸收毒素、造福生态转变。要实现上述计划,必须用大型军用运输机(“巨鲸”)载运小型飞行器(“飞鱼”)到达潘多拉繁衍的B16区,发射显影弹。潘多拉的触手状枝叶会将所吸收的显影液汇聚到母体。人们只须追踪显影信号就能找到母体所在的准确位置,投放基因子弹,以限制潘多拉的生长和改造其基因。这一计划由科学家设想而出,在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必须有军队的支持和掩护才有可能实施。

  《明日战记》之所以用“明日”冠名,主要原因之一应当是其中所描绘的战争带有指向未来的幻想色彩。更准确地说,这场战争是未来两类人机共同体之间展开的。他们原本隶属于同一支军队,之所以刀兵相见,由于执行了不同的指令。一方是以基层指挥员郑重生、泰来为代表的机甲战士,执行的是总部关于向潘多拉投放基因子弹的命令;另一方是以机器人刑天、穷奇为代表的战斗机器人,执行是总指挥李升个人关于阻止向潘多拉投放基因子弹的命令。前一命令是相对公开的,由总部派来的谭冰上校监督执行;后一命令是秘密下达的,机器人受命之后阻断“飞鲸”与总部的通讯,用手榴弹炸毁了两架运输机。

  创新的科幻想象

  从创意的角度看,《明日战记》所展开的时间想象、空间想象和末日想象有其特色。

  从时间想象的角度看,《明日战记》通过执行计划的时间被压缩和计划失败的严重后果,营造出紧张气氛,同时设计了对付潘多拉的A、B计划:A计划的要旨是投放基因子弹,让潘多拉接受改造,“化敌为友”;B计划的要旨是通过投放大型炸弹,夷平潘多拉所在区域,没有提前安排疏散(避免引起恐慌),当地的16万人将因此牺牲,与潘多拉“玉石俱焚”。A计划先行,B计划备选。由于负责执行任务的两架运输机被炸毁、空战部队失联,谭冰初步判断A计划失败,准备执行B计划。这当中有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差。由泰来、杨霖、光仔等组成的战斗小队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挫败潘多拉反扑、找到失落的基因子弹、解开运输机坠毁的谜团,殊非易事。他们为此展开的行动,产生了扣人心弦的效果。

  从空间想象的角度看,《明日战记》描绘的战斗是在城市中展开的。它不是进攻者与防守者之间通常的巷战,而是由机甲战士和战斗机器人之间的较量。为了增加看点,编导加入了不明来历的怪物,让它先和泰来带领的战斗小队在维多利亚医院的地下室打上一阵。杨霖在这一仗中英勇牺牲,初次参战的光仔逐渐成熟起来。获悉战斗小队失联,身在总部的基层指挥员郑重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主动向谭冰要求由自己去增援。为此必须解决交通工具问题。谭冰不同意派仅存的一架“巨鲸”(B计划靠它执行),郑重生只好求助于先前因被视为“怕死”而脱下军装的“臭鼬”(即游大朗少尉)。此人本有怨气,但被说服参战,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在其后的“街战”中立了大功(包括在中央大道避开刑天机器人放射的导弹等)。

  从末日想象的角度看,《明日战记》展示了“末日毁灭”“末日重生”两种不同的结局。光仔及其女友小绿都是通讯兵。光仔奔赴战场,女友在指挥所工作。他们互通消息,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内查出李升出于私利命令机器人炸毁“飞鲸”的证据。泰来与郑重生密切配合,成功地将基因子弹投入潘多拉母体。李升眼看阴谋败露、大势已去,在其办公室饮弹自尽。在集体的意义上,由于基因子弹起作用的缘故,潘多拉被改造,不仅不再威胁市民生存,而且发挥了吸收环境毒素的作用。这就是画外音所说的“地球重生”。

  《明日战记》作为科幻片虽然有其特色,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一是机甲不新。该片虽然包含了不少机甲战士行动与格斗的镜头,但缺乏机甲功能的新颖设计。郑重生、泰来深入坠机现场地下50米寻找基因子弹之际还遇到了喷射器不太灵的问题,说明机甲工作不可靠。这一细节如果是因反思机甲性能与价值而设计的话当然可以,但前无铺垫,后无引申,显得突兀。二是悬念不悬。李升作为反派人物的定位太过明显。从他一开始说“天幕就不建了?”,观众就可以猜想到他面临利益冲突。往下李升的所作所为似乎都顺理成章,但对观众而言却没有了破解疑团的兴致。虽然这部影片并不以科幻悬疑片为目标,但若多一些峰回路转,可增强吸引力。三是亮点不亮。改造潘多拉前后对比不鲜明。所设计的生态效应主要是通过潘多拉吸收毒素来表现,但编导似乎没有找到如何通过视觉影像来充分展示其成果的方式(也可能是影片在格斗特效上耗费了大笔预算,对生态效应展示顾不过来了)。尽管存在着上述不足之处,《明日战记》与以往同类型作品相比,其在特效制作和价值设定都算是国产科幻动作电影的上乘之作,具有一定里程碑的意义。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比较视野下中国科幻电影工业与美学研究”[批准号21ZD16]阶段性成果)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