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素材】换个视角看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山水自在中国茶,附中国十大名茶冲饮指南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出自唐代,源自唐代。宋元明清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它又得到了深入的发展,相继出现了煎茶、点茶、斗茶、泡茶等不同的特点。然而,茶文化与地理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地理环境决定着茶树的生长、分布与质量

  茶树的生长、分布、茶叶质量的高低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茶树具有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湿怕寒的特点。我国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降水量丰富,空气湿度大,地形上有一定的坡度,排水条件好,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茶树是喜酸植物,只有在酸性土壤中才能正常生长,这是因为其具有喜铝厌钙的特性,而酸性土壤中正好含有丰富的活性铝离子,可满足需要。我国南方的红壤比较适宜茶树的生长。

  《茶经》中有“阴山坡谷者,不甚采掇,性凝滞,结瘕疾”之说。它是说,南坡,北坡所产之茶差别很大,甚至不及竹林之苔藓地上的茶叶更有风味。

  (一)气候条件对茶的影响

  1、气温:当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茶芽开始萌动逐渐伸展。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应在18度以上为宜,最适气温20—27度。生长适宜的年有效积温在4000度以上。如果当平均气温高于35度持续数日,又伴有旱情,枝梢呈枯萎状。

  2、光照:光照对于茶树的影响,主要是光的强度和性质,茶树有耐荫的特性,喜弱光照射和漫射光。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光波较短的蓝紫光部分最多,而漫射光主要是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茶树在漫射光条件下生长好是有依据的。

  3、雨量和湿度:茶树适宜的降雨量在年平均1000—2000mm,生长季节的月降雨量在100mm以上,相对湿度一般以80—90%为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80%为宜。这样的雨量和湿度最适宜茶树生长。

  (二)地形条件

  坡度小于30度,海拔1500米以下。我国名茶大多产于高山大川。“高山出好茶”的根据除了高山多云雾外,因温差大,漫射光多,日照时间短,湿度大,芽叶持嫩性较强,有利于提高茶叶香气,有好的滋味和嫩度。但这也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并不是山越高越好,事实上平地也有产好茶的。

  (三)土壤条件

  土壤是茶叶生产的基础。茶树生长的优劣和茶叶产量的高低与土壤条件的好坏密切相关。调查浙江省一些亩产干茶500斤以上的丰产茶园,这些茶园土壤的共同特点是:有效土层深厚,表土层(耕作层)比较松软肥厚,心土层稍紧而不坚实,土质不过粘过砂,既能通气透水,又能保水蓄肥,水分和养分含量较多,土温也相对稳定,也就是作为土壤肥力四因素的水、肥、气、势比较丰富协调。其具体表现为:土层有效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中间无硬实层出现,表土层厚度在25厘米以上。地下水位很低。

  1、土质,砂壤土至粘壤土,或夹杂少量砾石。

  2、结构性,表土层多为粒状、团块状结构。心土层多为块状结构。

  3、松紧度,表土层(10-15厘米处)容得1.00-1.40克/厘米3,孔隙率50-60%。4、心土层(35-40厘米处)容重1.30-1.50克/立方厘米,孔隙率45-50%。

  5、酸度和养分状况,酸度(PH)4.5-5.5。整个行间表土层于十月到十一月间的养分含量不低于以下数值:有机质1.5-2.0%全氮(N)0.10-0.13%,有效氮(碱解N)100-150毫克/公斤,速效磷(稀盐酸浸提P2O5)10-20毫克/公斤,速效钾(醋酸铵浸提K2O)80-150毫克/公斤。

  上述这些土壤条件中,土层、土质和具有酸性是最为基本的,凡是具备了这三个条件的茶园土壤,就有可能通过施肥、耕作等各种土壤管理措施,使其结构性改善,孔隙率增大,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增多,水分和空气状况良好,从而成为能够实现丰产的土壤。 进而,为茶叶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是茶叶贸易的自然基础

  青藏高原由于气候高寒,不适宜茶树的生长,不产茶叶。当地居民以畜牧业为主,食肉饮乳,饮茶可以去油腻、助消化,自汉唐时期茶叶进藏以后,藏族人民就再也离不开茶叶了,酥油茶成了藏族人民世世代代不离不弃的饮品。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茶叶在此不能成活。自唐开始,以马易茶的贸易就在古代北方边境或大或小的城镇里进行着,追溯历史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每次以马易茶贸易被终止不久,便有一场北方少数民族发动的对中原的战争,无论战争的失败与否,茶叶都是少数民族必然抢夺的物品,可见游牧民族对茶叶的情结。

  

  古代的商人通丝绸之路和漫长的海上运输将中国的茶叶带到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和地中海沿岸,并很快为思想较为活跃西方过度的上层人士所青睐,,饮茶成为了欧洲人追求的时尚。就欧洲来说,温带海洋性气候热量不足,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太强,干燥少雨,湿度大,冬季雨水多但温度低,都不能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

  

  三、饮茶成为一种文化

  饮茶最初也是在底层的劳动人民中开始流行的,由药用逐步扩展到饮用。俗语:“早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说明茶是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的组成部分。据说,茶是由御医的推介,才使得王宫贵族得以饮用,于是,饮茶习惯就开始由下层劳动人民进入了上层社会,并被皇帝接受,之后,茶叶变成了不可缺少的供品

  如果现在要在中国找出茶馆文化最为丰盛的城市,那么东有苏杭,西有成都,南有潮汕,北有北京,各有不同茶风。

  

  苏杭的茶,喝的是精致文化

  苏州的茶馆,大多环境优雅,配合着江南雨声的乍有乍无、时大时小,开窗往往便是一墙绿得实实在在的爬山虎,楼下拐角处,自在生出几杆青竹,“天然一段风韵、总在眉梢”。

  时常有情致悠闲的茶客聚拢来此,只要一杯淡茶,听着三弦叮咚,清脆欲滴如流水走过三生石畔,一天的时光就这样闲适地度过了。

  

  和苏州一样,杭州人也偏爱茶馆,偏爱精致和谐。

  杭州茶馆数量众多,形成了多种流派,有以茶艺为主的;有专门讲究茶馆生态环境的;也有集博物、欣赏、品茶于一体的文化性茶馆。

  

  成都的茶,喝的是平民文化

  成都人享受生活的较真劲,比起苏州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成都人喝茶,那才叫真正的“龙门阵、大碗茶”,不讲究茶的品质,不讲究喝茶的环境。

  

  大树荫处,凉棚底下,随随便便摆上桌凳,就可以喝上茶,追求的是喝茶之外的生活状态。

  

  唯独用长嘴茶壶倒茶的技法,样式繁多,有很多个门派,“峨嵋”、“青城”等等,一直也是难分高下的。

  

  潮汕的茶,喝的是礼仪文化

  说起潮汕,总会让人想起那品味讲究的工夫茶、精巧别致的工夫茶具和闲情逸致的烹茶技巧~

  

  茶叶以乌龙、铁观音等为上乘。茶具是一套精美的工艺品,茶缸、“孟臣罐”和三只薄如纸、声如磬的小巧玲珑茶杯,还有茶叶罐和水盂配套。

  至于斟茶“套路”更是讲究,总结下来美其名曰:“高冲低筛,淋盖刮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这样泡冲出来的茶汤色如琥珀,味道香郁隽永。

  

  从洗杯、沏茶到喝茶,每道工序都体现了“仁爱致祥”的儒家气息。潮汕人饮工夫茶不是以解渴为惟一目的,它繁琐的技艺、程序包涵了自然生活的情趣,是一种艺术化的品饮。

  北京的茶,喝的是热闹文化

  各地喝茶大都讲究环境的清静淡雅,可是北京却是喧哗热闹的。

  这跟北京人的性格有关:他们怕冷清,爱交流,尤喜扎堆儿聊天,茶馆便提供了这样一块谈天说地、呼朋唤友的社交场所。

  

  北京的老舍茶馆,大红的灯笼挂成串,舞台上锣鼓震天响,京剧唱罢相声接台,直来直往。

  

  在这里喝茶,服务员都好为人师,说起茶文化是如数家珍: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花茶要用盖碗、喝铁观音要用功夫茶具,丝毫含糊不得。作为茶客,也乐得听一番妙趣横生的讲解。

  四、中国茶叶产地分布情况

  我国茶区辽阔,分布极为广阔,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北至北纬38度的山东蓬莱,西至东经95度西藏东南部,东至东经122度的台湾东岸。在这一广大区域中,有浙江、安徽、湖南、台湾、四川、重庆、云南、福建、湖北、江西、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江苏、陕西、河南、山东、甘肃等共有21个省(区、市)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分四大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南茶区

  又称华“中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大漳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区域,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浙、赣、湘、苏南、皖南、鄂南等地。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全区基本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8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O%,秋季干旱。主产绿茶、乌龙茶、黄茶、黑茶、花茶等花色品种,也是我国发展名特茶的适宜区域。种植的茶树以灌木型为主,少数为小乔木型。茶区大多为低丘、低山,只有少数在千米以上的高山,如安徽的黄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浙江的天目山、雁荡山、天台山、普陀山等。这些高山,既是名山胜地,又是名茶产地,黄山毛峰、武夷岩茶、庐山云雾、天目青顶、雁荡毛峰、普陀佛茶均产于此。茶园分布于丘陵地带,土壤多为黄壤,部分为红壤。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又称“高原茶区”。位于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区域,包括黔、川、渝、滇中北、藏东南等地。是我国地形地势最为复杂的茶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以生产绿、红茶和边销茶为主。本区具有立体气候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5--19℃,年降水量为1000--1700毫米。该区为茶树原产地,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是茶叶的发源地。区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茶树的种类也很多,灌木型、小乔木型、乔木型茶树一应俱全。

  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其他茶区更丰富。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又称“南岭茶区”。位于大漳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区域,包括闽南、粤中南、桂南、滇南、台湾、海南等地。是我国最南茶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海南、广西、闽南和台湾等地。年平均气温为19--22℃,年降水量在12O0毫米--2000毫米,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其中台湾省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O0毫米。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区内水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茶区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该区以生产红茶、乌龙茶为主。还是生产乌龙茶、白茶、六堡茶、花茶等特种茶的重要生产基地。

  江北茶区

  又称华“中北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大巴山以东,山东半岛以西区域,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地处亚热带北缘,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5℃--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800毫米--1100毫米,且分布不匀,气温低,茶树采摘期短,尤其是冬季,会使茶树遭受寒、旱危害。种植的是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生态环境和茶树品种均适宜绿茶生产。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加之,本区不少地方,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机质的积累,因此,所产绿茶具有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特点,如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

  

  山水自在中国茶

  密林,溪谷,山石,云雾。

  当茶汤在口中漫延,那些藏在叶片脉络里的山川意韵便忽而在舌尖重现。

  难怪常有人说,想要与自然建立起联结,味觉体验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目之所及的山涧草木与阳光雾霭,都凝结在嫩芽之中,翻腾在掌心之间,最终铺展在舌尖之上……

  山水意韵 中国茶香

  相较于其他自然造物的滋味,茶似乎与自然山场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山脉一线相隔,江河一川变换,茶香便差之千里。

  

  论茶,绕不开“山场”的概念。陆羽在《茶经》中所说的“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大概每一位爱茶人都早已熟稔于心。

  

  天地生,然后茶生,不仅是土壤,山场环境的种种最终都将落于杯盏茶汤的滋味之中。所谓“山场”,包括了土壤、水文、温度、湿度,以及不同山坡朝向的光照时间、不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影响等等。

  

  都说“自古名山出好茶”,亦道出了山场自然的重要。纵观中国群山:从横断山系的怒山山脉、大凉山山脉,到秦岭-大巴山山系的大别山山脉,再到南岭山系的武夷山山脉、武陵山脉……每一座山都孕育着属于这片山水风土的独特茶香,绘制出一份千变万化的中国茶地图。

  

  地理条件的细微变化塑造着不同的茶香,同样,茶香中也蕴藏着无限的自然密码。

  

  饮茶时人们常提及“山韵”“岩韵”,听起来仿佛虚无缥缈,但倘若你曾置身于山峦叠翠,凝望过云飞雾卷,一定能因这一口茶汤开启所有的山水记忆。

  清风明月 中国茶趣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曾形容茶是“清风明月的物质文化”。在中国人心中,茶早已不只是“饮品”如此简单,从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开始,“茶”便被加入了独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走向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文化维度。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所谓清风明月的物质文化,其中蕴涵着本真、简朴、清雅的理念。清风、明月、茗茶,皆为风雅。

  

  中国素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唐代茶饮之道大行,在宋代则得到进一步升华。无数文人雅士以茶交友、以茶入诗,让饮茶逐渐成为沟通精神世界的雅趣之事,成为“盛世之清尚”。

  

  苏轼竹林煮茶,于清幽处饮茗茶,有诗:“花雨檐前乱,茶烟孤下竹。”梅尧臣投石而坐,于自然中品风雅,写下:“试拣松阴投石坐,一杯分我建溪云。”《大观茶论》中则有:“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

  

  千百年来,不同时期流行的饮茶方式不断演变,从唐代的煎茶,宋代、元代的点茶,到明代的泡茶。时至今日,一捧茶叶、一注沸水的泡茶法,依然是最主流的方式。

  

  与杯中翻腾舒展的茶叶一同延续的,还有匠心传承的制茶工艺。三百年前,王氏先祖从自然与时间中撷取做茶之道,晒青、摇青、炒青、焙火……每一道工艺的细微之处都决定了毫厘之间的品质。

  

  百年技艺传承至今,绿茶品类炒青、白茶品类晾晒、黄茶品类闷黄、红茶品类萎凋发酵、铁观音的摇青、岩茶的焙火、普洱的选料……让每一片茶叶的鲜醇清香里都带着制茶人掌心的温度。

  

  时间流转,茶事变化,始终不变的是茶在人们心中的精神内核。或是文人雅韵,或是人间烟火,茶早已成为国人的一种社交饮料,成为沉淀在民族血脉中的文化。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艺不断革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竞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中国这十大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而这每一种茶叶的泡法也都有所区别。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由此可见古人从很早以前就知晓茶的口味与冲泡的方法息息相关。

  

  1、西湖龙井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说明龙井自唐朝就开始产茶。而以“龙井”称茶名始于宋朝,到清朝才真正扬名。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四次到龙井茶区品尝龙井茶,赞不绝口,并将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更加身价大振,名扬天下,有“黄金芽”、“无双品”之称。历史上,按产地分狮、龙、云、虎、梅五个字号,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老井的品质为最佳。

  龙井属炒青绿茶,“茶中之美数龙井”,素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下,其独特的“淡而远”“香而清”的绝世神采和非凡品质,在众多茗茶中独具一格,冠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明嘉靖年间,有“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的记载。

  ①冲泡时,首先要选择符合标准的优质的龙井茶,即茶叶外形扁平挺直,大小长短匀齐,象一片片兰花瓣,色泽嫩绿或翠绿,鲜艳有光,香气清高鲜爽,滋味甘甜,有新鲜橄榄的回味。

  ②品尝龙井茶,宜选择壁薄、易于散热、质地致密、孔隙度小、不易吸湿 (香)的茶具为宜,如玻璃杯。因为玻璃杯质地透明、传热快、不透气,以玻璃杯泡茶,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逐渐舒展的情形以及吐露的茶汤颜色,均可一览无遗。用玻璃茶具冲泡龙井,杯中轻露飘渺,茶芽朵朵、亭亭玉立,上下浮沉,赏心悦目别有风趣。

  ③一般来说,冲泡龙井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是1比60,这样冲泡出来的龙井茶浓淡适中,口感鲜醇,滋味更佳。泡茶时,先将85℃--90℃的沸水沿着杯壁注入,约四分之一处,用来浸润杯中茶叶,随即稍加晃动,提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数圈。目的在于使杯中的茶叶浸润,便于继续冲泡时,茶叶中的内含物质能尽快的浸出,茶叶也不会因一时难以浸透,而浮在茶汤的表面。此时,可以乘机闻香,将杯送入鼻端,闻茶汤发出的香味,这时候是闻香的最佳时期。

  切忌用滚开的水冲泡龙井,它会破坏茶中的叶绿素,使其变黄;茶叶中的茶多酚类营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使茶汤变黄;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容易挥发,使茶的香味减少。

  ④龙井茶经浸润泡后,就进行正泡。采用单边定点注水,注水时,壶嘴低就,只朝玻璃杯边缘一个固定的点注水,注水至杯沿一厘米至二厘米处即可。西湖龙井在冲泡过程中,茶叶会慢慢的舒展,或似春笋,或为麦粒,或如雀舌,或如兰花。

  与此同时,茶叶在浸润过程中,还会因受重力的作用,产生动感,从上部缓缓往下沉。茶汤也会由淡到浓,颜色也会由无色到绿色。续水的时候采用留根法,就是品饮的时候不要完全喝净,要留三分之一的茶汤;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连续几泡茶汤的浓度,保持一致。

  ⑤品饮欣赏,齿颊留芳,沁人肺腑。龙井茶的特点是香郁叶醇,非浓烈之感,宜细品慢啜,非下功夫不能领略其香味特点。清代茶人陆次之曾赞曰:“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仍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龙井茶大多可冲泡三次,以第二次的色香味形最佳;初品时会感觉清淡,需细细体会,慢慢领悟,切不可囫囵吞枣,非下功夫不能领略其香味的特点。

  

  2、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原产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铁观音成品依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大致可以分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等三大类型。

  ①白鹤沐浴(洗杯):用开水洗净茶具。建议选用功夫茶白瓷杯组,这样在冲泡时既可享受铁观音冲泡时清香飘逸的茶香,又可欣赏铁观音叶底在水中舒展的优美姿态与晶莹剔透的茶汤。

  ②乌龙入宫(落茶):把铁观音茶放入茶具,茶和水的比例以1:30为宜。

  ③悬壶高冲(冲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铁观音茶条形紧结,要用近100℃沸水直接冲泡,才能散发出内含物质,其韵味和香气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由于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

  ④春风拂面(刮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⑤关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⑥韩信点兵(点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⑦鉴尝汤色(看茶):观尝杯中茶水的颜色。

  ⑧品啜甘霖(喝茶):乘热细缀,先闻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闻,浅斟细饮。极品铁观音,香气馥郁持久,有独特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喉韵好,唇齿留香,回味悠久,泡至7次仍有余香。

  

  3、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黄金片”和“象牙色”是黄山毛峰的两大特征。

  ①取杯温烫,将开水倒入茶具中温润一番。清洗茶杯的同时,对茶具进行温杯。

  ②采用中投法,将杯中加入1/4的水,投入茶叶,静止一分钟左右,取起杯轻轻摇动杯身,使茶汤均匀,加速茶与水的充分融合。

  ③以高温高冲法冲茶,请务必用95-100℃开水冲泡黄山毛峰(这点很重要)。因为黄山毛峰嫩芽上的毫毛很多,会阻碍水分进入茶叶内部,如果用普通冲泡绿茶的水温来冲泡黄山毛峰,那就很不得法,85℃的水温再经过高冲,降到杯子里可能再低上5-10℃,这样的温度根本驾驭不了黄山毛峰,表现出来就是茶叶浮在水面上,舒展不开,完全唤不醒毛峰的滋味和香气。

  ④冲水时应高悬壶、斜冲水,使水流紧贴杯壁斜冲而下,在杯中形成旋涡,让茶叶在杯中下翻动,促使茶汤均匀。此时你会见到茶叶在杯中翻滚,待茶叶慢慢静下来,会看到黄山毛峰杯中在杯中缓缓舒展,芽叶鲜活,可以感受到它还在茶树上生长时,一芽一叶初展的样子。与此同时,小小的鱼叶也随之舒展开来了。

  ⑤清澈的茶汤嫩绿明亮,茶叶鲜活,原本浮在水面的茶叶由于充分的润茶,会纷纷沉入杯底,待茶叶有95%左右下沉之时,这杯茶就算冲好,可以品饮了。轻啜一口,只觉此茶鲜爽甘醇,幽幽的兰花香从舌尖沁入喉头,上冲天庭,下润肺腑,满口余韵缭绕,久久地回味,仿佛置身黄山云雾仙境……

  

  4、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的形态特征为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有明显的岩骨花香。

  ①选择泡茶器具。武夷岩茶一般适合茶壶或盖碗,有很多老茶客经常使用紫砂壶或三才杯来冲泡各种岩茶。

  ②温杯洁具。冲泡之前,需要先用开水将所有器皿都烫一遍。“温杯洁具”,顾名思义,除了清洁茶具,温杯也是使茶汤更好喝的一个前提。如果直接将茶汤倒进没有烫过的杯子里,茶汤温度就会迅速下降,从而影响茶汤的滋味。

  ③取茶。取茶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茶叶太少的话茶香不足水味太重,太多则茶味过浓,一般来说100毫升左右大的茶具,放5-8g干茶,能够充分体现一款茶的特质。

  ④泡水温度。品质高端的武夷岩茶耐高温,95度以上的热水才可以激发岩茶的韵味。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泡茶的水不能煮得太老,水中的活性气体是有益于泡茶的,能增加茶汤的“活性”与茶香的溶解度。最好是一沸,最多二沸,三沸的水就太老了。

  ⑤浸泡时间。对于武夷岩茶,1-3泡的冲泡时间是10到30秒,特别是第一泡,出水一定要快。否则,第一泡出水时间长的话,后面的每一泡的口感都会大受影响的。在第3泡过后,从第4泡开始,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增加10到30秒。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1-7泡的汤色基本一致。

  ⑥品茶。好茶当然也要懂得欣赏,只有仔细品尝,你才会感受到岩茶的活甘清香。在品茶时,可以先闻香,再尝试滋味。对于前者,可以闻干茶香气,也可以细闻茶汤香气即盖香、水香等。

  

  5、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普洱茶,就像人生一样,“少年”不成熟时,其味苦涩、回味相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性也变得深沉起来,不仅口感润滑,味也醇香。古往今来,普洱茶,以其云南独有、制作奇特、茶味醇厚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来客。

  ①选壶。在冲泡普洱茶时,建议选用紫砂壶。紫砂茶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隔热性,有利于普洱茶叶舒展。在选择茶壶时,要注意茶壶的高度、壁厚和体积。同时,请记住“一壶不做伺二主”避免交替使用,如果你交叉浸泡,它会影响普洱茶本身的香气和味道。

  ②醒茶。要想品饮到一泡口感上佳的普洱茶,冲泡前的“醒茶”,是一道很重要的环节。通俗地说,醒茶就是使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水分的接触而苏醒过来,使叶片自然地呼吸,唤醒茶质,凝聚茶香。

  冲泡之前,可以先用热水充分温热茶具,然后投入茶叶注入热水,数秒左右立即倒出润茶水。一般情况下,普洱生茶润茶一次,普洱熟茶润茶两次。

  ③投茶量。冲泡普洱茶时,投茶量的大小与饮茶习惯、冲泡方法、茶叶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富于变化。就云南人的饮茶习惯而言,采用留根闷泡法时,冲泡品质正常的茶叶,投茶量与水的质量比一般1:40或1:45。如果采用"功夫"泡法,投茶量可适当增加,通过控制冲泡节奏的快慢来调节茶汤的浓度。就茶性而言,投茶量的多少也有变化。例如熟茶、陈茶可适当增加,生茶、新茶适当减少等等。

  ④水温。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温有利于发散香味,有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但高温也容易冲出苦涩味,容易烫伤一部分高档茶。所以水温的高低要因茶而异。例如,用料较粗的饼砖茶、紧茶和陈茶等适宜沸水冲泡;用料较嫩的高档芽茶、高档青饼适宜适当降温冲泡,避免高温将细嫩茶烫熟成为“菜茶”。在冲泡部分高档新青茶时,除直接降温外,还可通过不加壶盖或沸水高冲来降低水温,避免因茶叶烫熟而产生“水闷气”。

  ⑤冲泡时间。冲泡时间长短的控制,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香气、滋味展现充分准确。由于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的特殊性,决定了冲泡的方式方法和冲泡时间的长短。陈茶、粗茶冲泡时间长,新茶、细嫩茶冲泡时间短;手工揉捻茶冲泡时间长,机械揉捻茶冲泡时间短;紧压茶冲泡时间长,散茶冲泡时间短。

  ⑥品饮技巧。普洱茶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清饮指不加任何辅料来冲泡,多见于汉族;混饮是指于在茶中添加辅料,多见于香港、台湾,如香港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枸杞、西洋参等养生食料。

  品饮普洱茶必须趁热闻香,举杯鼻前,此时即可感受陈味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兰清菊之下。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饮入口,始能得其真韵,虽茶汤入口略感苦涩,但待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时,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时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韵"。

  

  6、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明朝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因茶叶形似瓜子而得名,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

  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①备器。冲泡六安瓜片,适宜使用透明玻璃杯,方便更好地欣赏六安瓜片在水中的姿态。

  ②烫杯。取开水壶,往透明玻璃杯中冲入约占杯容量1/3的热开水进行烫杯,作用是可以温杯和进一步洁杯。

  ③投茶。往杯中投入3-5g左右的六安瓜片茶叶,置入温热的空杯中,轻摇杯身可闻干茶中浓郁的火香味。冲泡六安瓜片,茶叶与水的比例大致为1:50,即每杯投六安瓜片3克左右,冲水150毫升。投茶量可根据个人浓淡喜好适量增减。

  ④摇香。将80度左右的水沿着杯壁倒入杯中,约四分之一处。缓缓的摇晃水杯,让六安瓜片让在水中充分的浸润、舒展,使茶叶中的香气充分发挥,使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充分溶解到茶汤里。此时,可以乘机闻香,这时候是闻茶香的最佳时期。

  ⑤注水。用80度上下的水冲泡瓜片。冲泡时提高水壶,让水由高处向下冲去,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将水壶由上向下反复提举三次,这一动作被称之为“凤凰三点头”。采用“凤凰三点头”一是让杯中的茶叶在水的冲激下上下翻滚,促使茶叶中的有效成份迅速浸出,使茶汤浓度一致。二是对宾客表示敬意,三点头象征着谦逊、真诚,如同行鞠躬礼。冲水量为杯总量的七成满左右,意在“七分茶,三分情”或俗语说的茶七饭八酒满杯。

  ⑥品饮。先赏茶汤,在观色、闻香、形,然后趁热品啜茶汤的滋味。六安瓜片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第一泡茶主要品尝它的鲜醇和清香,着重品尝茶的头开鲜味与茶香,饮至杯中茶汤尚余三分之一水量时,再续加开水。第二泡茶香最浓,滋味最佳,最能体现出六安瓜片茶汤甘泽润喉、齿颊留香、回味无穷的特征;第三泡时茶味已淡,香气亦减。饮至三开,一般茶味已淡,续水再饮就显得淡薄无味了。

  

  7、信阳毛尖

  苏东坡曾说:“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因其条索细秀、圆直有锋尖、白毫满披而得名“毛尖”,又因产地在信阳故名“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紧、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被誉为“绿茶之王”,是最优质的名优绿茶之一。

  ①洁器。冲泡信阳毛尖,宜选用玻璃器皿。泡茶之前需先用开水浇烫茶具,起到高温消毒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去除茶具的异味,还有助挥发茶香。

  ②晾水。信阳毛尖多采用1芽1叶制成,茶质细嫩,因此冲泡信阳毛尖,水温不宜过高,以80度左右为宜。水温过高就会烫伤茶芽,从而导致维生素C类物质大量流失,滋味不够鲜美。

  ③注水。冲泡信阳毛尖,一般采用中投法来冲泡,先倒入三分之一玻璃杯的开水,然后再置茶。

  ④置茶。置茶又称香茗入宫,人们通常把一个个玻璃杯誉为晶莹透亮的水晶宫,每杯置茶量在3-5克左右。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⑤冲泡。冲泡信阳毛尖,讲究“高冲水,低斟茶”的原则。往玻璃杯中注水的时候,需高提水壶,让开水自高点下注,使信阳毛尖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让茶叶中的有机物质充分释放出来。

  ⑥赏色。冲泡后的信阳毛尖,茶汤色泽嫩绿油润,叶底嫩匀、柔软,芽叶成朵,时而上浮,时而下沉,十分生动好看。

  ⑦闻香。信阳毛尖头泡香高,二泡味浓,冲泡后,香气高爽、鲜嫩持久,有纯浓的板栗香。

  ⑧品茶。品饮信阳毛尖茶,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细细品缀,入口味苦,旋而回甘,继之醇厚鲜爽,弥留于齿颊之间,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8、君山银针

  早在两千年前,湖南就已经是全国有名的产茶之地了。炎帝神农氏曾“日中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湖南产茶历史悠久,好茶名品云集,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君山银针。君山银针属于黄茶,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有诗赞曰:“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

  ①温杯。取开水壶,往透明玻璃杯中冲入约占杯容量1/3的热开水进行温杯。

  ②置茶。用茶匙取君山银针茶少许置放在茶荷中,然后向每个杯中投入约3克君山银针茶,放入茶杯待泡。

  ③洗茶。往玻璃杯中加入三分之一的温开水,手托着杯底摇晃几下,然后将洗茶水倒掉,洗茶速度要快。

  ④高冲。用水壶将85℃左右的开水,利用水的冲力,先快后慢冲入茶杯,至1/2处,使茶芽湿透。稍后,再冲至七八分满为止。为使茶芽均匀吸水,加速下沉,这时可用玻璃片盖在茶杯上,经2分钟后,去掉玻璃盖片。在水和热的作用下,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三起三落,蔚成趣观。

  ⑤品茶。大约冲泡数分钟后,待茶芽大部分立于杯底时即可欣赏、闻香、品饮。

  

  9、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此茶还有个别名“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

  ①沐浴瓯杯。用茶壶里的热水采用回旋斟水法浸润茶杯,提高茶杯的温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茶最大限度的挥发香气。

  ②碧螺亮相。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碧螺春有四绝之美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赏之,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浑身披毫,银白隐翠。

  ③雨涨秋池。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个很美的意境,雨涨秋池即向杯中注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满,水温以85度为宜。这是因为碧螺春十分细嫩,据说高级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足见茶芽之细嫩。

  ④飞雪飘扬。冲泡碧螺春采用上投法。用茶匙把茶荷中的碧螺春,依次拨到已冲了水的玻璃杯中去。浑身披毫,银白隐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纷纷扬扬飘到玻璃杯中,吸收水分后即向下沉,瞬时间银光烁烁、雪花纷飞,非常好看。

  ⑤闻香赏茶。喜闻幽香,碧螺春清香幽雅,独具天然花香果味。鉴赏茶汤,汤色碧绿清澈。

  ⑥品尝香茗。第一口品饮碧螺春感到色淡香幽,汤味鲜雅;第二口感到茶汤更绿,茶香更浓,滋味更淳;品第三口时,我们所品到的已不再是茶,而是在品太湖春天的气息,在品人生的百般滋味。

  

  10、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主要产于贵州都匀市,由毛爷爷于1956年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都匀地区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属于贵州名优绿茶。

  ①选择茶具。冲泡都匀毛尖茶,适合用玻璃杯或白瓷盖碗。都匀毛尖外形独特,似鱼钩弯曲缱绻,用玻璃杯可以观察到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游动、变幻的过程,冲泡后芽尖一齐冲向水面,悬空直立,随后又徐徐下沉,如曼妙的芭蕾舞者,美丽极了。

  而盖碗的保温性较好,好的白瓷,还可以衬托出茶汤的嫩黄明亮,且盖碗十分雅致,与都匀毛尖搭配,可谓是相得益彰了。需要说明的是,用盖碗泡茶时,除了出汤的时候,其它时间是不宜盖杯盖子的,若盖太久会闷熟茶叶,影响茶的汤色和口感。

  ②开水烫杯。都匀毛尖茶富含锌、硒矿物质,茶区无污染,加工过程不落地,清洁度高,所以冲泡时是不需要洗茶的,烫杯后直接将茶叶投入杯中,较高的杯温便能够隐隐烘出茶香了。

  ③引水入杯。都匀毛尖属于未发酵的芽状绿茶,茶叶鲜嫩,不适宜用温度过高的水冲泡,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使茶汤变黄,滋味较苦,同时水温也不宜过低,否则香味低淡,一般以80℃左右的水冲泡为最佳。沿杯壁注入三分之一的适温水,使得茶叶全部被水覆盖,然后微微摇晃茶杯,使茶叶充分浸润。此时的毛尖茶香高郁,恰是闻香最好的时间。

  ④再次注水。稍待两分钟,等干茶吸水伸展后,沿杯壁再次注入适温的水,将茶杯注满。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沉浮游移,别有趣味,正是赏茶的好时间。都匀毛尖素干茶绿中带黄,茶汤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以“三绿三黄”的特色而著称,此等独特景观,便能在此时尽收眼底。

  ⑤品饮香茗。茶汤入口润秀,香气清鲜,滋味醇厚,回味甘甜。待茶汤还剩三分之一左右时,再次续水,接着品饮。

  

  综合自CNG、如此这般学地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