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日记》:这种全家都是精神病的剧,究竟好看吗?
1
作为大哥尹彪的得力助手,凭借一身功夫和油嘴滑舌,叶劲峰在帮派里混得风生水起。
泡夜店、秀腹肌、玩女人,还和大哥的老婆莫希欣有一腿。他的真实身份,是警方安插在帮派的卧底。当警方的拆弹专家游雁星赶到时,二人正困在驾驶室里动弹不得,可就连此时,叶劲峰都不忘吐槽一句“居然让女人来拆弹啊”。其实,叶劲峰与游雁星早就见过。那时的他,还是著名笔迹鉴定专家以及神探聂山的高徒。
名字叫作朱玑,其实是叶劲峰解离出来的另一个人格。当朱玑出现时,他总带着一副眼镜、围着围巾、浑身贴满暖宝宝,而他一直把游雁星当作自己小说的女主角。原来,早在童年时期,叶劲峰就目睹了母亲杨碧芯准备毒死自己和妹妹叶朗晴,正是因为这件事,感性冲动的叶劲峰分离出了理性冷静的朱玑,每每遇到困难就转换成另外一个人格拯救自己。
妹妹受刺激后精神失常,而此刻在精神病院照顾她的护工,其实正是十多年前突然失踪的妈妈杨碧芯。
哥哥是卧底警察兼笔迹鉴定专家。妹妹是案件受害者。而突然出现的妈妈似乎又带着许多秘密,眼见一家人都被卷入血字连环杀人案,叶劲峰开始和督查江政勋、精神科医生韦睿杰、拆弹警花游雁星、法医人类学家方菀芊共同破案。
母亲杨碧芯本身就是位饱受精神分裂困扰的病人。人称芯姐的她患有精神分裂,有幻视幻听,行事比较极端。
以上这几个人物在《刑侦日记》中纠结于一单又一单案件里,似乎能让观众在看剧过程中欲罢不能。
2
《刑侦日记》这部剧基本上是以精神分裂、人格分离和精神受害者为表达重点,批着刑事侦查的外套,进行叙事。其中叶劲锋在破案和爱情两不误的情况下,能时不时展现两种表演模式。孩童般的夸张感性,和成人后的理智谨慎。于是,在故事里,他撩妹和破案是不错的看点。
前几集中,这种写法的优势体现得不错,特别是爱情戏码上,拆弹警花游雁星与叶金凤和朱玑两位一体的恋爱,甚至能拍出生离死别的感觉,是加分项。但是在20集后,这种剧情就显得冗长无趣。
其实,这种强烈的悬疑压迫感和甜甜酷酷的犯傻港式恋爱,在港剧的套路剧情里并不少见,这部剧只不过复制了一次而已。
而且无论是朱玑还是叶劲锋,他们的存在都是因为自己的爱情,相当恋爱脑。问题是,两者的分配比例,在曾先森看来仍需斟酌。
譬如少年时期的叶劲锋,亲眼目睹妈妈用老鼠药给他和妹妹煮汤,还企图逼兄妹俩喝下毒汤未果,于是抛下自己的孩子远走他乡。
那个被妈妈迫害的孩子叶劲峰,因为走不出童年阴影,给自己创造出一个叫朱玑的人格,专门帮他收拾烂摊子。这种童年阴影以及成人后的工作矛盾足够放大扩充到大比例戏份,但编剧没有这么做。
再说说母亲杨碧芯。她是突然爆发的精神分裂,时而正常,时而恐怖,有时惊恐,有时极端情绪化。
表演上,惠英红多次奉献了从温暖笑意切换到手段狠辣的瞬间过渡。
于是,在设定好的情境下,是足够让饰演者视后惠英红表演她最拿手的精神分裂的。据说,拍这部戏时,惠英红调动自己的情绪记忆,将抑郁症经历融进角色诠释中。
实际上,这两个主要人物已经够精彩了,完全没有必要玩“全员神经病”。一来,一个人演几种人格的设计,本身对于演员的表演是有要求的。必须是表演者有能力驾驭集中性格塑造方可达成。
二来,一两个人精神有问题可以理解,几乎全员神经病,四、五个人精神有问题,实在过于频繁,这会让整个故事束缚于人物,让形式感与形式产生割裂。这个故事好与不好,都出在剧本上。在曾先森看来,本剧最大的硬伤,就是剧本的牵强。正是由于编剧们过于贪心,想玩复杂,让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非常夸张。
3
《刑侦日记》目前在豆瓣上的分数从开播的8.4降到8.1。
虽然几个主演确实通过极其到位的表演,贡献了故事里多个高光时刻。无论是中期出现的姜皓文的暴躁、人面兽心一般的袁伟豪,还是分裂到底的惠英红。
繁琐的人物关系和全员都神经病的设计,也确实符合“爽剧”标准。全家人都是精神病的故事,在港剧里确实可能是第一次出现。
但是,缺点仍是剧本的繁琐和人物用力平均,这让曾先森感觉8.1分还有点虚高。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