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0大圆柱电池技术解析!比克全极耳 VS 特斯拉无极耳

  

  前段时间,国内的比克电池发布了关于自行研发的大圆柱电池最新进展。在一次公开会议上,比克电池首席科学家林建博士表示,比克的大圆柱电池研发进度理想,性能测试结果满意,有望成为新一代圆柱电池的主流产品。

  电池圈和汽车圈的朋友们都了解,这种大圆柱电池最早是由特斯拉提出的,去年9月份特斯拉电池日活动中,马斯克揭晓了全新动力电池,发布了全新的无极耳4680电池。全新4680电池在改善成本的同时,能量密度方面提高5倍,续航里程提高16%,动力方面提高6倍。这性能参数,看上去就感觉什么续航焦虑,应该可以缓解不少。

  事实上,比克和特斯拉的大圆柱电池有哪些区别,各自用了新的技术和工艺?接下来,我们简单聊聊,这两款大圆柱电池。首先,两家公司研发的电池,比克研发的是全极耳电池,而特斯拉研发的是无极耳电池,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极耳”!

  1、什么是极耳?

  电池是分正负极的,极耳就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的说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是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这个接触点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电池外表的那个铜片,而是电池内部的一种连接。极耳分为三种材料,电池的正极使用铝(Al)材料,负极使用镍(Ni)材料,负极也有铜镀镍(Ni—Cu)材料,它们都是由胶片和金属带两部分复合而成。

  2、全极耳 VS 无极耳

  比克电池全极耳专利中提到,全极耳圆柱锂电池帽盖,通过防爆阀、隔离圈、连接片和密封圈组合形成,去除了顶盖的设计,减少了帽盖的零部件的数量,减小了帽盖使用状态时的电阻值,通过防爆阀的连接部和防爆部的厚度设置,当电池内部气压过大,冲破防爆阀上的破裂刻线,气流将在此区域排出,保证电池安全。

  

  而特斯拉“无极耳”专利早在2020年5月就被正式披露,其核心设计理念是通过 正负极集流体与盖板/壳体直接连接,成倍增大电流传导面积、缩短电流传导距离,从而大幅降低电池内阻,减少发热量延长电池寿命,并提高充放电峰值功率;并通过优化电池结构件、简化电池生产工艺流程等,提升电池标准化生产能力、降低电池成本。

  

  从上面两家公司公开的专利来看,其实无论是全极耳电池或者无极耳电池,并不是指电池集流体全部都焊接着极耳,也并非真的没有极耳,而是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直接利用整个集流体尾部作为极耳,并通过盖板(国内称“集流盘”)结构设计增大极耳传导面积及其连接处的连接面积、缩短极耳传导距离。

  因此,“无极耳”实质与国内圆柱全极耳电池的设计理念基本一致,都是通过集流体与电池壳体或集流盘的全面积、直接接触式连接,从而达到大幅降低电池内阻的效果,只是“全极耳”的连接形式更为多样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特斯拉“无极耳”可以理解为一种特定形式的“全极耳”。

  3、全极耳or无极耳的优势

  提升安全性:传统的单极耳最后的电流就会在单极耳上汇流出来,所以单极耳会有一个发热点,就是极耳的地方。但是全极耳或者无极耳电池,在电池内部是没有集中发热点的,热都是在里面均匀分布的,这样对电池的整包会带来一个热管理方面的很大优势。另外特斯拉采用的4680电池直接脱掉了外壳来散热。

  

  快充性能提升:在15分钟内,可将电池从0充至80%的电量。也就是说,一辆续航600公里的车,在充电站停10-15分钟,可以充400-500公里,已经可以媲美燃油车了。

  降低生产成本:比克方面提到,采用全极耳4680大圆柱对BMS各方面的管控要求会少很多,成本也会下降。比如说原来18650是3Ah的,4680现在是25Ah,这就是8倍的差距,就意味着原来一个电池包可能需要8000颗的18650,现在只需要1000节的4680。据了解特斯拉生产的4680每千瓦时的成本也可降低14%。

  

  比克的全极耳大圆柱已经实现批量下线,将以联合开发为主,明年年底做成量产型的标品,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对非定制化的客户送样。特斯拉的无极耳电池也进入试验阶段,预计明年会量产。

  结语

  目前4680是生产圆柱电池的大电池厂炙手可热的技术路线,无论是比克的全极耳还是特斯拉的无极耳电池,都是4680大圆柱,主要还是在于4680综合了能量密度、成本优势。究竟两家产品如何,都需要经受市场的考验,生产商既要考虑到降本,同样也需要关注用户体验以及安全性。

  本文内容由自媒体“WY”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