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谁是谁的

      大河电影口碑榜

      2016年第27期

      本期执笔王不动

      张嘉佳说,“要用周星驰的方式拍一部王家卫的电影”。所以《摆渡人》呈现的就是王家卫的心灵鸡汤加上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再加上张嘉佳浸淫酒场多年的心得烹制而成的鸡汤。

      最终的电影效果如何?鸡汤就酒好喝吗?如果喜欢,就是一部不错的类型片,如果厌恶,那就服之,卒……

      先说《摆渡人》的小说,这是从张嘉佳的小说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抽出的一部分,尽管该书鸡汤满满,被调侃成“睡前读物”,但它的销量打破了近10年的小说单本畅销纪录,用行话来说,就是一个大IP。《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被张一白拍成电影放到国庆档大卖后,《摆渡人》才算是张嘉佳的第一部电影作品,他既是编剧,也是导演。从创作的角度来讲,通过张嘉佳三年的筹备、118稿的修订、70万字剧本的撰写以及4个月的拍摄,电影成品应该跟张嘉佳的创作初衷保持高度一致。

      然而我们忽视了张嘉佳一年喝掉400瓶伏特加的纪录,《摆渡人》也是一部被酒精过度浸泡的电影。梁朝伟饰演的酒吧老板兼职“摆渡人”生意,简言之就是通过话疗,让对方渡过自己生命中的难关,他陆续遇到金城武、杨颖、贾玲、李宇春、马苏等饰演的角色,先后帮助他们打开心中的魔障,也顺便帮助杨颖饰演的小玉成为“摆渡人”,但最终他发现,最需要摆渡也最难摆渡的是他自己。一个典型的情感公路片模式,换到任何一个行活儿导演手里都会单拎出来一条情感主线作为主题,再把辅线当调料,从而编织通顺又符合观众观影习惯的叙事文本,交出一份中规中矩的商业片答案。

      但是别忘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就是一本“片儿汤话”小说,张嘉佳想哪儿写哪儿,猛灌鸡汤的能力也被带到了电影里,所以习惯“前序——展开——矛盾——高潮”的观众会感到有些无所适从,甚至会被《摆渡人》的烈酒呛到。因为无论是调整的几近偏色的画面还是密集的旁白,都会让观众有一种“你确定这不是有声小说吗”的感觉。几位主线角色情感遭遇的无逻辑穿插,随心所欲又漫画感极强的情节,都会让观者有所不适,不过调整心态后就会默念一切都好。毕竟鹿晗长大后都能变成陈奕迅,还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

      张嘉佳把《摆渡人》视为“用周星驰的方式拍了一部王家卫电影”,就事论事,单从创作上来说,张嘉佳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把周星驰电影视为简单的无脑搞笑,二是把王家卫当成了话痨。大道至简,不同表现形式的电影最终打动观众的都是能否用“生动好看的故事打动人”,而不是简单的场景拼贴和音乐烘托。其实《摆渡人》可以当作一部典型的电影新人教程,张嘉佳的功力不足以用画面来驱动故事,但文字功力尚可,所以大段大段的旁白时不时会骚扰到观众的思绪。这种旁白和王家卫的还不一样,王家卫虽然话也密,但正如“叶里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话要点到听者心坎上,方能“正好”。另外,可以说片中有几段打动人的地方都是配乐的功效,《十年》、BEYOND、王杰还有鹿晗的音乐,都推动着情节走向高潮,然而最终落脚点,还是故事。张嘉佳犯的,是一个电影新人常犯的错误。

      话说回来,作为影片监制,作为出品方之一,王家卫不懂《摆渡人》的种种不足吗?然而他并没有从创作上干涉张嘉佳的创作,而是愿意赌上自己的声誉和公司的投资跟他玩,个人分析,原因有二:一,正如片中饰演饼王的金士杰对梁朝伟说的一句话,“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要符合他们的行为逻辑”(大意如此)。浸淫电影圈多年,形成自己一套独特风格的王家卫为了适应市场变化,也需要用符合市场主流思维的方式来尝试改变。也许在同一想法下,梁朝伟和金城武才愿意放下偶像包袱,用久违的恶搞风格来试探电影市场的天花板。对于演员不用大惊小怪,因为“搞笑”本来就是他们的基本功,“高冷”才是外衣。第二,与人才相比,产品永远是第二位的。既然王家卫愿意给张嘉佳这位电影新人机会,允许他试错,虽然《摆渡人》很可能会成为又一部“高票房低口碑”的作品,但从公司长期发展来看,它的试验意义不容小觑。

      正所谓“醉花宜昼,醉雪宜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味道”,既然王家卫都这么有耐心当张嘉佳的“摆渡人”,我们不如也耐心一点,看看张嘉佳能否从一名“电影攒局者”成长为真正的“电影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