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关注的《警察荣誉》,给国产职业剧吹来一丝新风

  

  最近正在播出的公安题材电视剧《警察荣誉》惊动中纪委了!

  不光是“点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官方网站甚至专访了导演丁黑和编剧赵冬苓,探讨剧集创作的内核。

  剧中主角的警察同行们,也不吝表达赞许。

  警界大v“@法医秦明”被妻子曝光在家追剧一晚上连说“几百遍‘真好’”,他本人不止一次在微博转发这部剧的信息,“剧真好,含着泪看的。”

  要知道同期播出的顶着他本人名号的同题材电视剧《法医秦明之读心者》,他可一个字都没提。

  《警察荣誉》讲的是四个初出茅庐的见习警察,在警情高发的城乡接合部八里河派出所历经各类案件洗礼,在师父们言传身教下成长为合格人民警察的故事。

  乍看之下,这部剧很容易像许多国产职业剧一样,和“青春”“热血”“爱情”联系在一起,然而并没有。

  这部剧的豆瓣评分从7.7分逆袭至如今的8.2,评价却呈现两极:喜欢的人说它“真实”“平凡中见真章”,不喜欢的人说它“一地鸡毛”“遍地狗血满眼奇葩”。

  职业剧一向是国产电视剧质量洼地。《警察荣誉》既不像近年来多数内地职业剧那样披着“职业”的皮“谈甜甜的恋爱”,也不像许多人推崇的昔日港产职业剧那样处处揭秘般凸显“专业度”。

  这是一部不以“破案”为主线的公安题材电视剧,但我的警察朋友们说,这“是近年公安题材里‘最接近真实’的一部剧”。

  偏离公众对“职业”的既定看法和刻板印象,《警察荣誉》或许为国产职业剧带来一丝新风。

  爽·不爽

  雨后午夜。

  一队警察合围着杀人嫌犯朝村口警车快速跑去,后面是踉跄追赶的嫌疑人父母,撕心裂肺地喊着“我儿子没有杀人”。

  只有见习警察杨树见老人跌倒,放着同事们一声声“上车”催促不管,扭头跑到老人身边,劝慰“大娘,别跟了,我们也是依法办事”。

  在这之前搜查时,其他警察拿着手电、取证仪在房间四处搜寻,也只有他蹲下身安抚老人,“只要他投案自首,真的可以从轻处罚。”

  面对这样一个英俊、善良又热心的杨树,放在其他剧里,大娘该捶胸顿足一边哭喊“儿子你好傻”一边交代罪行了吧?

  毕竟隔壁《女士的法则》里的两名律师,就凭类似短短几句“嘴炮攻击”和“心灵鸡汤”,就成功阻拦了渣男作伪证,鼓动了“网红”公开呼吁男女平权。

  结果,大娘几个耳刮子扇过来,大喊“抢人啦”,引来村民集体堵截,警察们不得不举起证件和取证仪数次警告。杨树躲在众人背后,不知所措。场面一度剑拔弩张,最后还是村主任赶来平息了事态。

  在国产职业剧里所向披靡的“善良”,在这里怎么不好使了呢?

  《警察荣誉》开场第一次处理案子,就有些“反套路”。

  不光“善良”不好使,在一部以警察为题材的电视剧中,一些案件甚至连许多网友心中的“正义”都没实现,让人看得血压升高,格外憋屈。

  比如遛狗纠纷中,孙姓老人出门遛狗不牵绳,大狗追着一对小夫妻的儿子导致孩子摔伤,小夫妻话还没说,老人先讹上二人要求赔钱。

  民警曹建军带着杨树出警,原本劝慰好小夫妻“互相说几句软话就此和解”,谁知那边的老人不依不饶:“我养了一辈子狗了,就没办过什么证”;“我今年七十多了,有胆你就抓我”……最后使出昏倒招数,让家人抬着去派出所闹,上小夫妻家砸门泼油漆,就是要“赔偿”。

  要放在过去一些“快节奏”的职业剧里,孙家一连串作死行为至此,已经可以进展到被雷劈的程度了。

  可这部剧的解决办法呢?

  竟然还是让小夫妻妥协,甚至让他们“搬出去住一阵”“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唯一看起来“主动”的办法,就是走司法诉讼的途径。

  这实在太让人不“爽”了。

  

  两代警察在车里曾有关于“现实”和“理论”的对话

  播出之前,许多公众号在盘点“2022悬疑题材剧集”时,都把这部剧与近期播出的《暗夜行者》《猎罪图鉴》等列在一起。

  如果你怀抱看悬疑剧的心态来看《警察荣誉》,一定会失望。这里没有故弄玄虚的案件,更没有具备特殊技能或开了金手指的天才主角,总能“碰巧”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现实是现实,理论是理论”。面对法学硕士杨树的质问,曹建军在车上道出了其中的无奈,“咱们的现实就是要解决问题。不是较真谁对谁错,把矛盾解决了把事情平息了,那才是真的。”

  这样一席话,不光我的警察朋友们听得心有戚戚焉,许多职场中人恐怕也能感同身受。

  “和稀泥”当然不是观众所能接受的,观众爱看正义打败邪恶,恶人受到惩罚。

  影视剧当然可以按照观众所希望的“爽”来拍,但爽过之后,只留悬浮和空虚。

  我的警察朋友说,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矛盾处理大多也是通过调解“息事宁人”,否则要么事态升级后治安拘留,要么进入周期漫长的诉讼程序——看效果,未必比“和稀泥”更好。

  难怪同样在派出所工作的豆瓣网友yolo留言,“越看越不想看,越不想看越看”,因为“太真实了,真实得让我看了起鸡皮疙瘩。”

  现实·理想

  但,现实如此,便一定是对的吗?

  在遛狗纠纷中,面对曹建军的“教育”,杨树的反诘或许代表了许多主创与观众的心声——

  “咱们是警察,是执法者,不应该一句现实就混过去了。”

  剧中,曹建军、杨树与陈新城、李大为两组人马在医院相遇,为的是性质类似的案子,但处理方式却不同。

  公交车上,年过七十的老人王建国满嘴脏话逼着抱婴儿的年轻妈妈让座,双方进而发生肢体冲突。

  年轻气盛的李大为看不惯,想拘留老人,但陈新城点醒他,法律规定70周岁以上老人行政拘留处罚不予执行,且双方都有动手,被拘留的反而只会是年轻妈妈。

  就在这时婴儿突发疾病送医,王建国见状假意倒地也要就医,却在担架上生龙活虎地嚷着“别让那娘们跑了啊”。

  然而,意外入院让王建国被查出肝硬化晚期。虽然户籍显示他有家庭,他却自称“被家里轰出来了”,一直处于半流浪状态。

  半夜回派出所汇报情况,他与李大为的对话让我印象深刻——

  “王建国儿子的地址你弄清楚了吗?”

  “大概没问题。”

  “什么叫大概啊,法律的事儿能大概吗?”

  “今天就去找他?”

  “你觉得这事儿能拖到明天?”

  向来对李大为没有好脸色的陈新城却对王建国的儿子笑脸讲述情况,其子却表示已经和王建国断绝父子关系,不去医院照看。

  原来,老头曾长期家暴。当医院表示王建国只能换肝治疗时,剧情并没有强行走向父子大和解的“正能量”路线。

  作为警察,陈新城没有劝王建国的儿子“孝道是传统”,反而轻声告诉他,“这件事完全由您自己决定”“没人知道您经历过什么样的痛苦,和这个人有什么样的情感,所以别管别人说三道四”。

  

  陈新城不强行“正能量”

  最终王建国的儿子如何选择,剧中没有给出答案。这或许更接近于现实的真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

  派出所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一脚在法律的殿堂之中,一脚在俗世的烟火之内。法律之内,严格依法办事;人情之中,尊重每一个具体的人。

  就像忽然面对病倒的王建国,非亲非故的李大为得留在医院帮他把屎把尿,所长王守一得带头捐钱帮他垫付医疗费——这些本不该是派出所的事。

  剧中两村村民融合成一个社区后纷争不断,因为一只鸡丢失了大打出手。王守一带着警察们到现场维持秩序,提出自掏腰包买四只鸡赔给村民。双方不领情,冲突还要升级。

  好不容易拉来两个村的村主任,都推说村子合并了,“还能管啥”。

  最后因为一个小孩意外坠井,女警夏洁舍身救人,才暂时稳住了这场闹剧。

  我许多警察朋友再次看得心有戚戚焉:这样的事在现实中,发生得太多了。

  有人批评这部剧中案例太过“狗血”,当事人都是“奇葩”。我的朋友说,但凡来派出所坐一天,会发现现实比电视剧更狗血更奇葩。

  纪录片《巡逻现场实录》《派出所的故事》《守护解放西》,喝醉了讲自己是“当地一霸”的,喝醉了夸民警太帅的,名场面不要太多。

  可这些事为什么还得管呢?

  “报警已是最后一道防线了。我们再不管,难道真让人‘生死有命’?问题是本来许多事层层都该有人管的,为什么非要落到最后‘兜底’?”

  英雄·凡人

  穿插剧中许多小警情,一地鸡毛又有种“恶趣味”。

  比如四个“新瓜蛋子”接的一单警,报警的大姐埋怨4楼邻居的夫妻生活动静太大,“鬼哭狼吼”“墙壁都跟着晃”,要求警察上门告知今后“动静小一点”。

  信奉法律的杨树告诉大姐上门提醒一下就好,大姐振振有词:“让我上去敲门说你们夫妻生活小点声,人家不把我打出来啊?”“你们警察就是干这个的呀!”

  李大为脑子转得快,拉着报案人一起上楼,话说得也在理:“我们一没看见二没听见,总得有个人证是不是”。

  报案人只得作罢说“算了”,李大为还得及时送上接警单,让大姐签字确认,回报指挥中心“当事人已撤销”。

  就这短短一场戏,细节可不少。

  四人下车便闻到一股怪味,原来住宅前被开出了菜地,味道来自“有机肥”——这异味可能就是下一次警情的缘由。

  看到警察下车,立即有邻居上前围观。杨树轻轻拉开他们,说“了解下情况”,既不让群众聚集,又不驳报警人面子。

  这样的细节在这部剧里面还有很多。比如故事主场“八里河派出所”,院子里的篮球架,办公区的分割板,所长室的西晒,更衣间的高低床,我好多警察朋友说“人间真实”,城郊接合部派出所场地比市区略宽敞,陈设布局就是如此。

  翻看那些同题材的影视剧,办公环境有工业风的loft,有整片落地窗的风景,或是满墙的科技设备,哪个基层公安机构能到这水平?

  剧中人物也多少透露着些许“反英雄”色彩。

  

  赵继伟虽急功近利,但师父还是帮他兜底

  比如形象不讨喜的赵继伟,初出场就抢着打扫派出所卫生。

  他清楚,相比脑子活络的李大为、“北大博士”杨树、公安英烈之后夏洁,自己能依靠的只有“勤奋”。

  被分配成为社区民警后,他着急表现,听说追踪过的系列盗窃案因嫌疑人去了隔壁街道不属于八里河辖区管失魂落魄,师父张志杰答应让他跟别的派出所一起展开抓捕。

  结果他怕嫌疑人跑了,不顾其他警察阻拦率先冲出去,导致原先跟踪至窝点“一锅端”的计划翻盘,嫌疑人丢掉赃物,赵继伟自己也被划伤。

  结果他还坚持要把嫌疑人从其他派出所带回去,殊不知接回个烫手山芋——既没抓到现行又没证据,打草惊蛇让其他团伙成员全跑了。

  祸不单行,嫌疑人突发肝炎家属拒绝陪护,不仅自己危险,整个派出所都要消毒。

  好在有老警察们帮他兜底,王守一想到以“妨害公务罪”拘留嫌疑人争取侦破时间,张志杰带他去办其他案件,安抚他“当警察谁没出过岔子”。

  又比如曹建军,对徒弟抢功甩锅,最终因为酒驾、肇事逃逸被“扒了皮”,甚至面临牢狱之灾。

  就算同事乃至观众都觉得曹建军的问题在于有个不省心的丈母娘,王守一看得清楚,“这是他丈母娘的问题吗?他自个儿没判断力吗?”“工作不是为了争风头,更不是为了讨好丈母娘。”

  但王守一虽然对民警们说曹建军的事儿“怎么处理看法律的,跟咱们没关系”,自己却等在局长办公室泪眼婆娑:“道理我都明白,但我不能不来啊,我得给建军争取那最后一点点希望啊”。

  尽管曹建军此番下场算咎由自取,但这段戏依然看得不少人动了情。毕竟铁齿如鲁迅也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曹建军犯错,于法不容,但于情王守一却不舍

  “这个和平年代,什么职业最能实现英雄梦啊,那不就是警察了吗?”李大为的一席话,说出了许多警察的想法,也说出了观众热爱公安题材影视剧的原因。

  他第一次出警抓人兴奋异常:“咱们这么兴师动众的,是去抓几个呀?”得知只抓一个时还有些失落,陈新城当场回怼他,也更像是告诉观众:“你是不是以为警察办案子是去玩命呢?”

  当李大为和辅警孙前程一起摸排情况时发现嫌疑人准备跑路,在陈新城再三告诫不要擅自行动的情况下依然实施抓捕,结果负伤。

  李大为对此不以为意,“我要是死了,绝对不麻烦所里。”

  王守一劈头盖脸地骂回来:“屁,你的命是你自己的吗?你要是死了,你的父母怎么办?”

  就在李大为还在抒情“我要是怕死我还当什么警察啊”,王守一反问“人家一个辅警一个月两千多块工资,你想让人家把命也搭进去?”“我宁可天天到禁闭室给你们送饭,也不愿年年到墓地给你们上坟!”

  这好像是我第一次看到公安题材影视剧大大方方地提出“工资”问题,明明白白地表达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反对。

  在看惯了影视剧鼓励和弘扬军人、警察、消防人员、医生等特殊职业不畏牺牲时,终于有一部剧敢提出他们首先需要保护好个人生命安全。

  职业身份之外,他们首先是个人。人有七情六欲,人会贪生怕死。他们肩负着为民除害守护平安的使命,他们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会为打分评优、面子收入这样的俗事缠绕。

  我的警察朋友说,其实在现在的环境下,已经很难诞生传统意义的“孤胆英雄”。

  一方面各类案件特别是刑事案件的数量逐年下降,社会治安不断向好;另一方面公安技术不断进步,从证据锁定到信息查询效率大为提高,分工更专业合作也更高效,很难像昔日那样依靠一个综合能力惊人的“神探”。

  编剧赵冬苓也说,目前公安题材创作主要集中在破大案、除大恶这样一些高设定、强情节、充满悬疑的题材。但她了解到公安大部分工作是落在最基层。为此她在济南采访了五个派出所和一个刑警队,接触了大量一线的民警,跟着他们值过夜班,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

  “在采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让我们觉得非常激动、非常难忘、能够激发我们创作灵感和创作热情的这样的人和事。是这些东西最后坚定了我们创作这样一部戏的决心。”

  我很希望国产职业剧的创作者,能沉下身心了解行业的现状,不必拍脑门设计不合逻辑的冲突,也不必将恋爱变成解决问题的终极灵药。

  请拥抱真实的生活,琐碎却丰富,烦恼又精彩,平凡中亦有英雄。

  最后还是记下罗曼·罗兰那句被滥用的话——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简工博

  题图来源:电视剧《警察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