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干3个人的活,还减薪50%”:这样的公司还不辞职?那都对不起我自己了

  这是有意思教练公众号

  有意思故事第23篇

  如果你有故事不吐不快,如果你的那些酸甜苦辣的经历,还历历在目,有意思教练·有意思故事栏目向您发出约稿邀请:

  感谢投稿,故事经授权使用

  隐私部分已做模糊化处理

  —

  “人生的运气测试,

  是从现在开始的,你才刚刚站在了起点上。”

  ——《派遣员的品格》

  我是一名刚刚裸辞的失业打工人。

  我辞职的这个公司我算是元老了,6年,尽心尽力,但由于上层战略错误,公司还是出现了问题。

  大量人员辞职跳槽,这个时候,公司 CEO 找我谈话,大致意思就是现在部门人手不够,你可不能一走了之哈!这是不负责任的。

  我当时就有些不高兴了,什么叫我这个时候走就是不负责任。

  但那个时候我觉得公司还是可以好起来的,说不定坚持一段时间,过了这个坎,我正好能升职加薪了呢。

  于是,我一个人同时兼着2-3个人的活儿。但公司并未像我想象的那样,后来甚至开始全员减薪50%!

  估计是怕我走,CEO带着CTO来敲打我,意思是扛六个月,扛过去就好啦,到时候融到钱就补50%。

  我问,那要是扛不过去呢?

  他们避重就轻地说扛不过去,公司也就这样了。

  我就说:

  “大家出来工作,都希望能奔个前程,现在公司这么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扛,减薪也行,但怎么扛?

  大家都要吃饭的。退一万步讲,只要能让公司好转起来,我工资可以不要。

  那公司扛过来之后,你给大家什么奖励?”

  没有!!!哈,扛不过,工资少拿一半,扛过去,没有奖励!?

  第二天,我就接受了一个面试,面试官觉得我很有能力,非常希望我能到他们公司。

  当天我回去就辞职了。

  全世界都看到我的价值,我的老板却视而不见!

  但这种豪气过去之后,内心有一些莫名的愧疚,觉得在公司困难的时候离开,有点过意不去;

  但又觉得这样的老板跟下去也没啥前途,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患得患失的。

  这该死的矛盾心理!

  

  —— 教练说 ——

  冯小苏 教练:

  今年年初,某互联网大厂的一名员工,凌晨一点下班,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昏了过去。

  在医院抢救了6个小时,可最后没救回来,年仅23岁。

  紧接着,知乎平台上,大厂方面开始回应,大家可以仔细品一下这“PUA”意味浓厚的回复:

  

  这句话不管是公司找公关代理个别人发的,还是官方发的,都成功让舆论偏向对受害者有“罪”论,包括但不限于:

  “你明知道自己正被压榨,那为什么还那么拼命?”

  “这么累了可以选择辞职啊。说到底还不是为了钱?”

  ......

  虽然不知道事情的具体经过,但真正设身处地来看问题,就会发现:

  很多人虽然痛苦到想死,可就是没法辞职。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你应该庆幸,你是自己走出公司的,而不是躺着被抬出去的。

  

  01

  离开,是目前你能为

  自己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根据盖洛普的调查,75%的员工离职原因,都是觉得自己上司的管理风格或人品有问题。

  前段时间,我的一个朋友给我发信息说:“我辞职了,裸辞。”

  我问她:“怎么这么突然,是发生了什么吗?”

  她告诉我:“受够了,每次和老板沟通都那么费劲,不想再和他多说一句话。”

  虽然是自己主动辞职,然而内心更容易认为自己是被上司“逼”走的。

  情绪之下的辞职,你感觉自己“炒掉”了公司,但其实真正想炒掉的是“领导”。

  影响结果的原因,往往不在结果附近。

  看似只是你和领导之间的沟通产生了问题,实则,是你们之间的信任出现了危机。

  

  信任是一切的基石。

  一般情况下,管理者都会注意到员工的情绪变化。

  有的不太会处理这方面问题的,会本能地选择逃避;

  有的就是觉得,这需要员工自己去调节和消化;

  有的是默许问题的存在,无视员工的需求,不照顾员工的情绪,要么是他想让员工辞职,要么就是笃定了员工不会离开。

  所以,当员工情绪达到一定节点,无法再忍下去时,员工只能选择通过辞职这样的行为,来结束这令人恼火的关系。

  其次,对工作最初的理解其实很简单: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对于普通的职员来讲,工作最基础的作用就是为了生存。

  如果待遇足够高,即便领导脾气不好,工作压力大,同事各种奇葩,相信很多人也会为了生活,不轻易辞职。

  为了钱,我能忍。

  但相对的,如果一家公司连“员工努力做好事情,老板就给其合理的报酬”,这个最基本的条件都满足不了,员工为什么还要留在这里呢?

  离开,是目前你能为自己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所以,这个时候离开不是你的错,你却在为别人的不道德感到愧疚,真的会很冤枉自己。

  

  左:我加班后的精神状态

  右:我

  02

  和领导的每一次对话,

  都是无形的向上管理

  彼得.德鲁克曾说:

  “你不必喜欢、崇拜或憎恨你的老板,但你必须管理他,让他为你的成效、成果和成功提供资源。”

  其实,很多看似“一言不合就辞职”,其背后都有着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彻底解决的矛盾和冲突。

  这些矛盾和冲突在积压后发酵,最后随便一个压力就会“爆发”。

  这些所谓“矛盾和冲突”,就是员工和领导之间的认知差异。

  1、

  你理解的“被看见”

  VS 领导认为的“看见”

  “全世界都看到我的价值,我的老板却视而不见!”

  我们平静地想一想,是完全“视而不见”还是“没有全部看见”?

  如果你是领导,当员工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如何能看到每个人所有的能力,毕竟领导也有自己的工作重心,对吗?

  如何让自己的能力能让领导看见,让领导对自己的价值有信心,这是我们需要做的功课。

  2、

  你理解的目标和期望

  VS 领导认为的目标和期望

  “上层战略错误,公司还是出现了问题”;

  “但公司并未像我想象的那样,后来甚至开始全员减薪50%”;

  很多时候,我们会出现这样的问句:“真的不理解老板为什么会做这样愚蠢的决定?!”

  很多管理者在做战略分解或者战略向下传递的时候,往往变成一个单边的指令。

  他会告诉员工怎么做,也不是很关心员工是否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认为这样简单的方式会让战略落地的更有效。

  但现实情况并不一定,管理者无法真正理解实际执行的痛点;

  员工也有可能因为局限于自己现有的工作视野,无法真正理解上级决策背后的深层动机。

  很有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实际执行的方向和交待的不完全一样,甚至完全不一样。

  这时候再做纠偏,很可能就什么都耽误了,不仅会产生很多管理和业务成本,员工还会由此产生对领导的逃避、抱怨、甚至愤恨。

  所以,如果你的领导在交待任务的时候,你有不明确或者不确定的,一定要询问。

  

  ——写在最后——

  张嘉佳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写道:

  “遇到事情就问自己会不会死。会,那不能搞。”

  如果你觉得你辞职会给公司带来麻烦,老板还说你落井下石,那我们就要意识到,该反思的不是你,而是公司。

  因为一个公司不可能因为一个员工的离开就倒闭,一定是公司在架构设置上或者战略布局上等方面出了大问题。

  如果你觉得你辞职换工作,会对不起公司对你期望,那咱琢磨下,真的吗?不是在给自己加戏?

  是不是把自己想的太重要?换句话说,你再怎么拼,你可以取代CEO,成为公司新的领导人吗?

  如果真拼出了毛病,像年初那位一样,公司会怎么做?如果你真出事了,会不会给家里造成更大的负担?

  

  其实,每个人从旧环境出走,换到新的地方,内心总会有一些衡量与摇摆。

  人不会因为不开心,而无法工作,也不会因为开心,就没有办法换工作。

  说句看上去三观不是很正但很现实的话:“喜欢胜过所有道理,原则也抵不过我乐意。”

  人就是这么在现实面前,慢慢变得脆弱又强大。

  当你出现这种矛盾的心理时,可以试着问问自己这几个教练问题:

  - 到底为什么要辞职?

  - 在这一段工作关系中,你收获了什么?

  - 自己真正想离开的是人,还是企业?

  - 在这份工作中,你想实现的目标和价值是什么?

  - 什么是工作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即使减薪50%也可以去做的?

  - 如果要开展下一段工作关系,什么是你需要去改变的?

  - ......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选择是错误的,关键在于你做出选择之后做了什么。

  封面、文/图源:

  日剧《派遣员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