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娃35万!泡泡玛特是在“抢钱”吗?

  最近,娱乐圈又掀起了一股晒娃风潮,不过晒的不是自家孩子,而是玩具大娃。

  近日,宋茜、程潇、林允、王鸥、潘玮柏、谢霆锋等明星,纷纷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泡泡玛特的新款大娃,引起了饭圈和娃圈粉丝的广泛关注。

  

  

  01

  一个娃=一套房?

  这种近乎有真娃大小的娃娃,是泡泡玛特新限量发售的MEGA珍藏系列,分别包括Molly 1000%和Molly 400%。

  前者就是在盲盒娃娃大小的10倍,一个盲盒高7厘米,1000%就是高70厘米,而后者就是盲盒娃娃的4倍大。

  

  这两款新品一经推出,立马引起了娃圈的狂潮。仅在天猫一家平台,发售前就有超过98万人参与产品抽签。两款1000%规格的大娃,在天猫平台共限量发售1312套,400%规格的预售15000个,上线后均1秒售罄。

  为了提升娃娃的价值,泡泡玛特还采取了“饥饿营销”的方式,限时限量发售。比如毕奇牛奶白圆豆,只发售20体,早上10点开抢,拼的是手速。

  

  还有一种是限量抽签发售。如果你恰巧有一个娃圈好友,那大概每天都会收到10次求助攻链接。表面靠的是运气,其实靠的是友谊,真正的朋友才不会拒绝如此频繁的刷屏。

  

  兼具“独特性”和“稀缺性”的大娃,身价自然是水涨船高。

  比如Space Molly1000%的初始售价是3999元,Space Molly400%的原价是1099元,是盲盒娃娃的几十倍。

  “泡泡玛特赚不到我的钱,但黄牛可以。”照着几百块的基础定价,自然是买不到大娃的。一般都是得在闲鱼等二手平台上寻求卖家。

  据了解,MEGA1000%的大娃,在闲鱼等二手平台上已经叫出了89999元的高价。400%大小的,也卖到了1.8万元一个。

  

  但这不是最夸张的,最新消息显示,有娃娃的挂牌价居然飙升到了342999.63元(是的,你没看错,小数点前是六位数)!

  

  一个娃娃居然能卖到35万一个!这放到某些小县城都能买下一套房了,贫穷真是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02

  炒个盲盒娃,败光半个家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很多人都理解不了,为啥当代年轻人对一个娃娃居然有这么强烈的执念。为买一个娃,掏空半个家。

  “北京小夫妻4个月花20万买盲盒娃娃”“90后花百万收集盲盒”“60岁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万购买盲盒”之类的新闻可谓是数不胜数。

  此前还有报道,一个日本宅男,家里的盲盒公仔摆满一面墙,平均每个月花费40多万!

  

  知乎上还有男士犯愁:月薪7000的月光族,如何让老婆退坑盲盒?

  

  我们不禁要问了,盲盒究竟有啥陷阱,能吸引这么多年轻人入坑?

  首先是收藏癖。就像是小时候我们疯狂迷恋收集方便小卡片一样,现在也想收集全套娃娃。

  “一家人就是要齐齐整整的在一起,所以你单买一两个之后,就像强迫症一样想买全套”。别看一个娃娃只有几十块,但一百多个娃娃那就是小一万块钱。

  

  其次是隐藏款带来的惊喜感。“抽中隐藏款带来的不可知的惊喜,实在太刺激了。”“如果抽不到想要的那款娃娃,就想一直抽下去。”

  

  但如果想抽就是根本停不下来,有些隐藏款比例达到了140:1,非常难买到。看来,好奇心不仅能害死猫,还能掏空你的钱包。

  不过虽然理解了盲盒对年轻人来说有多诱惑,但大家也不一定能明白年轻人为啥能爱的这么疯狂。

  北京西单大悦城的一次Molly展,单场商场展收获了10万左右的粉丝。

  

  在某新品发售会上,有些人为了能准时抢到自己心爱的娃娃,觉也不睡了,连夜蹲守。

  

  在之前上海的一次潮玩展会上,保安抱着某限量款娃娃的抽签桶冲出展厅,身后追着乌央乌央的粉丝,那场面,真心好比是丧尸围城。

  

  年轻人对盲盒的钟爱,还催生出了庞大的二手交易市场。

  据闲鱼数据显示,平台上有超44万盲盒玩家交易(包括出售与交换),一个月的盲盒交易额就能超过1亿元,平台一年盲盒交易额接近泡泡玛特一年的营收。部分闲鱼头部潮玩玩家年入超200万元。

  由此,还养肥了一批专门套利的黄牛党。因为盲盒玩家们会在平台上把自己抽重复的盲盒卖出去,收回来的钱用来购买别人多余的款。但每一套盲盒里很难抽到的隐藏款是大家都稀缺的,这就滋生出赚钱的机会。

  一般来说,限定款和隐藏款都能被炒至上千元,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还能狂涨几十倍:

  泡泡玛特的潘神圣诞隐藏款,原价59元,现在已经卖到2350元的高价,狂涨39倍;

  Labubu怪物嘉年华盲盒原价仅59元,其隐藏款美人鱼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卖出了1899元的高价,翻了32倍;

  Labubu森林音乐系列盲盒售价为59元,隐藏歌唱家也卖出1555元高价,翻了26倍。

  

  闲鱼报告显示,有一位30岁的闲鱼用户,光是通过转让盲盒就赚了10万元。

  

  当然,泡泡玛特本身也是赚的盆满钵满。仅仅靠Molly一款大单品,单个售价59元的娃娃,一年就能狂卖400万个,实现2亿多元的销售额。

  想必这次大娃的推出,更是将炒娃风潮推至高点,能让平台和黄牛们再狠狠地发一笔横财。

  

  03

  泡泡玛特的六百亿泡沫

  不过大家可能没想到的是,这次大娃的推出,背后所反映的恰恰是泡泡玛特的焦虑。

  泡泡曾经是资本追捧、媒体热捧的“超级独角兽”,如今虽不能说已经衰落,但业绩确实在滑坡。

  2018—2019年泡泡玛特营收处于高速增长中,同比大增225.49%、227.19%,但2020年增速断崖式下跌,仅有49.3%,增速下降近八成,如今虽渐渐从疫情影响走出,但也只有116.8%。

  

  对应在股价上,就是近乎腰斩的市值。泡泡玛特总市值最高达到1472亿港元,疯涨200多倍的市盈率,也让泡泡玛特被誉为潮玩界的茅台。

  然而潮水来的快,去得也快,到今年3月,泡泡玛特股价就出现大幅下跌,最低点仅为46.47港元/股。虽然如今股价略有回升,但恐怕很难回到从前。

  

  从具体产品来看,泡泡玛特的IP危机已经显现。创始人王宁曾表示,“泡泡玛特要做这个时代的唱片公司。希望每个IP都成为像周杰伦、王菲这样经久不衰的爆品。”

  而Molly又是自有IP中的担当,它在2019年卖出了4.56亿元,占自有IP收入比例为27.1%;2020年营收降到3.57亿元,收入占比也降到14.2%。

  不过从目前来看,“经纪公司”泡泡玛特只孵化出了Molly一个超级顶流。2017年至2019年,Molly系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101.9万元、2.14亿元和4.56亿元,分别约占总收益的26.3%、42.6%和27.4%。

  但正所谓花无百日红,如今当家花旦的热度也开始逐渐减退。2021年上半年,来自Molly的业绩继续下滑,营收2.04亿元,这个数据和2019年底的4.56亿港元相比可谓是逊色不少。

  

  尤其是在当下的潮玩行业大背景下,大批竞争对手争相布局,泡泡玛特的危机感越发深重。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1200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潮玩、潮流玩具、盲盒。如今行业竞争已处于白热化状态,有业内人士甚至说:“现在做潮玩的人,比买潮玩的人还要多。”

  就垂直品牌而言,泡泡玛特的新对手们可谓是杀伤力满满。比如名创优品,将“9.9眼线笔”的性价比优势延伸至盲盒,其负责人介绍,“我们比泡泡玛特的便宜一半,是平价盲盒,学生党也实现了盲盒自由。”

  名创优品虽然2019年11月才入局,但凭借自身全国拥有两千多家门店的基础优势,放出了这样的豪言——很快追上5年有187家店铺的泡泡玛特。

  

  此外,就连互联网大厂们也纷纷入局,包括腾讯、百度、优酷、陌陌等也推出了一些潮玩产品。

  如陌陌早在2017年就已经推出了第一个潮玩品牌MOMOPLANET,目前这一IP的盲盒系列已经推出了两代,并且还推出了相应的潮玩衫。

  

  显然,随着赛道愈发拥挤,势必会进一步影响泡泡玛特的营收和利润增速。毕竟盘子就这么大,蛋糕真的不够分。

  而大娃的推出,就是泡泡玛特应对内忧外患的自救之举,试图挽回消费者(的腰包)。

  

  04

  未来还能留住年轻人(的钱包)吗?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虽然泡泡玛特用户众多,累计注册会员数量为1141.5万人,但大娃一个就单价不菲,从普通购买者进阶到高端购买者的人,究竟有多少呢?

  更重要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弃坑泡泡玛特。

  网友们纷纷表示,自打泡泡玛特产品火爆、尤其是上市之后,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很不走心,网友们戏称其为“拉垮玛特”。

  泡泡玛特新品娃娃中,瑕疵品的比例非常高,甚至还有消费者买到破损的娃娃。而当消费者就玩偶上的瑕疵与客服沟通时,有客服居然表示“盲盒是艺术品,建议亲亲距离30cm欣赏。”

  

  要是发现产品出了问题,想找客服,但泡泡玛特的售后服务让人更加窝火。有消费者吐槽:“我找泡泡玛特小程序人工客服,每次前面基本都有两三千人排队,有一次下午5点排队,结果第二天下午6点才排到。”

  

  小编不禁表示疑惑,泡泡玛特的市值和营收都这么高了,就不能花点钱多请一些客服?

  截至目前,在黑猫投诉上,有关泡泡玛特的投诉量达4736件,而已经完成的不到3000件。

  

  有消费者愤怒地表示,“到手就成垃圾的泡泡玛特,我再买就是傻。”

  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盲盒本身,并不具有多么高的收藏价值。

  一件东西想成为收藏品,一是必须有独特的品格,无论是产品还是情怀和故事上必须有独到之处;二是要有持之以恒的用户粘性,用户需要对品牌有极强认同感,有持续消费欲望。

  但显然,当前的盲盒还仅仅停留在“网红”层面,用户出于一时的新鲜感、刺激感去购买它。

  但年轻人的热情来的也快去的也快,当大家对它都失去兴趣时,它与地摊上普通的小玩具并无多少差距。

  不过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却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泡泡玛特不是一家盲盒公司,其本质上是一家基于IP的潮玩公司,未来会成为国内最像迪士尼的企业。”

  但是如今看来,泡泡玛特的“迪士尼”之路却走反了。迪士尼所创造的唐老鸭、米老鼠、白雪公主等典型IP形象,都是先通过各种动漫故事、影视剧为动画形象注入性格和内涵,通再生成IP,再围绕其开发出一系列衍生品。

  

  但泡泡玛特却恰好相反,先创造IP的消费品,把讲故事的“任务”交给了消费者。留下一片空白自己想象。

  总而言之,一切商业都要回归本源。支撑IP价值的是其蕴含的丰富内涵、文化故事,而非以新奇博出位、以营销为内核。

  前者是精耕细作的艺术品,而后者是铺天盖地的工业品,终究是逃不过从“滥大街”到“烂大街”的宿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