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情《牡丹亭》:一场好戏,道尽四百年的爱情梦幻

  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印度梵剧、古希腊悲喜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而在中国戏曲的各剧种中,昆曲是最古老的剧种,积淀了我国古代文学、音乐、表演等各种文学艺术的精华。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她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而且也成了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曾经策划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仅2004-2007三年就演出了100场,几乎每场满座;三年巡演期间,走进几十所著名高校;并走进美国加州巡演,常常爆满,反响激烈,甚至西方有舆论认为是自梅兰芳一九二九年访美演出后,中国传统戏曲对美国文化界又一次最大冲击。而且至今仍常演不衰。

  

  扫码观看戏剧经典《牡丹亭》

  ●

  昆曲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就连海外都为之着迷?

  昆曲,又名“昆腔”、“昆山腔”。最早是由元代末年的昆山人顾坚创立的。到了明嘉靖年间,魏良辅又对昆曲作了改革,将原来采用昆山方言演唱,改为采用“中州音”来演唱。

  改变演唱方式的同时,魏良辅还对昆山腔的演唱节奏进行了改革,放慢了演唱的速度,将一个字分成头、腹、尾三部分,与悠长的旋律相配合,徐徐吐出,细腻婉转、舒缓悠长,有如江南农家和水磨米粉,故此后民间俗称昆山腔为“水磨腔”或“水磨调”。

  

  继魏良辅改革昆山腔后,戏曲家梁辰鱼又按改革后的新昆山腔格律创作了《浣纱记》传奇,将这种新昆山腔搬上了舞台,更是扩大了新昆山腔的影响。使得新昆山腔成为曲坛“正音”,流行南北各地,出现了“四方歌曲皆宗吴门”的局面。

  作为一种集音乐、歌舞、文学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只有静下心来慢慢了解,细细品赏,才能感受到那沁入心脾百转千回的古典之美。

  

  看过张国荣电影《霸王别姬》的人,应该都记得这个片段:为了救被青木抓走的段小楼,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去给日本军官青木唱了堂会。剧中唱的就是一段昆曲,《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主题在于一个“情”字,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而且《牡丹亭》的情节,奇异到了怪诞的地步。杜丽娘也不是有过两小无猜的爱侣,也不是有过一见钟情的际遇,只是游了一次园,做了一个梦,就恹恹而死。梦中之人果有,死后尚能复生,这就更奇特了。

  但就是这样奇特的一部剧,一经问世,便以巨大的力量震撼了无数青年男女的心,更有许多传奇效果。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林黛玉只是隔墙听了几句《牡丹亭》的曲调,就已经“如醉如痴,站立不住”。

  

  ●

  《歌台舞榭》昆曲专题

  雅昌会员联合水磨心社,特别打造了《歌台舞榭》昆曲专题,通过最为经典的几部名剧《牡丹亭》《长生殿》《西厢记》,带领你近距离领略昆曲魅力,体会水磨腔里的六百年文化韵味。

  

  扫码观看戏剧经典《长生殿》

  

  扫码观看戏剧经典《西厢记》

  这次的几部演出视频由魏春荣和王振义主演,两位老师均为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表演奖获得者。两位自幼同门,在此次重新合作之前,已经在舞台上离别6年。这对舞台上的金童玉女,如花美眷,由于各自工作的原因,能够同台演出的机会非常少。两位老师同台演绎,对于传统文化和昆曲艺术的爱好者,实为一次难得的视听盛宴。

  曲目经由北方昆曲剧院重新配器,乐队精心合练,均按照录制唱片的标准来打造。在乐曲的编排上,力求烘托情绪而又浓淡相宜,层次丰富而不失雅致的处理。同时,作曲还要合理运用和声与复调等多种技术,使音乐情绪呈现出该浓则浓,该淡则淡,点线结合,层次分明的特征,有如一幅色彩分明的画作。

  

  文化学者余秋雨提及昆曲时所说:

  某一种文化如果长时间地被一个民族所沈溺,那么这种文化一定是触及到了这个民族的深层心理。以这种标准来衡量,中华民族在艺术文化充分成熟之后有几种群体性痴迷值得注意。第一是唐诗,第二是书法,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第三,我只能“举贤不避亲”了,是昆曲。它与唐诗与书法一样,让中华民族长久痴迷,长久疯狂,因此从审美意义上透露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奥秘。

  原标题:《雅昌会员 | 人间至情《牡丹亭》:一场好戏,道尽四百年的爱情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