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经典影片《完美的世界》:世界不完美,唯有爱可以补偿救赎

  刚过去不久的六一,你是否有为自己买过玩具,或者说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玩具都想买给孩子?有数据显示,一年有7000万成年人会给自己买玩具,有很多是小时候玩的,比如发条青蛙,滚铁圈等,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童年补偿”,小时候欠缺的,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总想补偿,“我只是希望让孩子得到最好的。”仿佛这样人生就“完美”了。

  而有一个男人,把他童年缺失的父爱,补偿给了同样缺失父爱的一个8岁小男孩,几日的相处里,通过点滴梦想的实现,为他重建了一个儿时各种梦想可以实现的父爱满满的完美世界。他们,一个是逃犯,一个是人质。他们,是精神上的父子。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之作《完美的世界》,在豆瓣上评分9.0。影片以六十年代的德州为背景,公路片、西部片以及劫匪片的特点元素复杂交织,塑造了多个立体化的性格人物。布奇劫持了小菲利普做人质,相处的时日里二人却如如同父子,布奇帮助小菲利普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童年梦想,尽其可能让这个孩子感受到父爱,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爱补偿了自己支离破碎的童年,同时也在被小菲利普信任、依赖的爱里得到救赎,逃犯与人质,本该对峙的关系却充满温情,已经构建的父子之情却在枪响后戛然而止……

  最终的悲剧收场,催人泪下,让人久久回不了神。经典的魅力在于历久弥新、价值永恒。这部影片之所以成为经典,发人深省之处在于布奇通过爱来补偿童年,也从爱中得到救赎,虽然结尾是无尽的悲伤与惆怅,但至今仍颇具社会、道德、教育意义。如果不是因为里面的古董车,真没想到是27年前上映的影片。

  《完美的世界》爱的补偿:一场从劫持开始的父子情

  男主角布奇(凯文·科斯特纳饰)的人生可谓糟糕至极:父亲嫖妓、酗酒、家暴,在他六岁时离家出走;母亲是妓女,在他十二岁时因为梅毒晚期自杀身亡;他八岁为保护母亲开枪杀人,十四岁因为偷车被送进感化院。之后他的生活就总和犯罪联系在一起。

  八岁的小菲利普没有爸爸,他和妈妈以及两个姐姐一起生活。妈妈相信她的信仰可以将他们提升到一个更高境界,所以,在这个家里,孩子们没去过游乐场、不能过圣诞节、不能过生日,更不能开party。即便在想象的万圣节角色扮演中,两个姐姐一个是彼得潘或仙女,一个是公主,菲利普只能扮演木头。菲利普甚至都不知道棉花糖是什么滋味。

  布奇和同伙越狱成功,为找吃的闯入小菲利普的家,被发现时劫持了小菲利普作为人质,向德州边界逃窜。与此同时,德州警探瑞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饰)带着手下和州长特派的犯罪专家萨利(劳拉·邓恩饰)一同火速追捕布奇。双方在德克萨斯州境内展开了一场公路赛大竞技。途中,布奇干掉了试图伤害小菲利普的同伙,而小菲利普也经历了很多从未想过的经历与快乐,并与布奇产生了一种近似父子的不寻常感情。

  1 父亲式的陪伴-给你一个完美的童年

  或许是8岁的小菲利普让布奇想到了当年8岁的自己,或许是小男孩连棉花糖都没吃过让布奇深感同情,在跟菲利普相处的时候,布奇的童年记忆被触发了,那些无法磨灭的创伤、遗憾被激活,而他已经成人有力量来爱这个仿若是童年时的自己的孩子,他有意无意想要弥补想要补偿这种遗憾,设法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亲。他让小菲利普列了个心愿清单,并陪着他逐一实现:

  不给糖就捣乱逃亡路上,他停下来给小菲利普补过万圣节,过了节气,老妇人说没有礼物了,布奇用手枪悄悄地威胁,在菲利普成功要到糖果(还有钱)后,布奇对他说道:永远别低估一般人的善心。布奇用谎言的方式让小菲利普有了第一次完美的万圣节体验。

  服装购物时被警察发现,混乱中小菲利普在商店偷了一套鬼马小精灵的衣服以及面具,布奇虽然不赞成但选择了宽容,还让这个小男孩有了下台阶:“让我们彼此了解了解,偷窃是不对的,懂吗?但如果你真的需要又没有钱,你可以暂时借用一下,这叫做例外。”之后在绵延的公路上,菲利普穿着以前从来不能穿的万圣节小精灵服装,过足了瘾。

  时光机他想让小菲利普体验云霄飞车的快乐,没有游乐园,于是把小菲利普绑在车顶,用极端快的速度飙车。"这是一辆偷来的时光飞船,哦不,只是暂时借用。加速,是通往未来,减速,是回到过去。当你停下来的时候,你需要享受现在的生活,我们是穿越德州的时光旅行者!”菲利普的笑,飘荡在空旷的路上。

  与小菲利普相处的时光,布奇极尽耐心,力所能及用父亲般的爱给小菲利普搭建了一个完美世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部片子之所以经久不衰,这珍贵的父子情应该是打动我们的重要一环,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当我们与朋友相互吐槽“丧偶式育儿”时,当我们打电话回家父亲一句“你跟你妈说”时,内心总是有浓浓的失落感。有人说,“焦虑的母亲+缺失的父亲+失控的孩子=中国式家庭”,虽然有些片面,但对父亲陪伴的渴求是真实存在的,孩子的成长,应该有父亲的陪伴才完美。

  2 教小菲利普做一个男人

  布奇告诉孩子:“你跟我很相像,菲利普,我们都是英俊小生,我们都喜欢可乐,我们的老爸都是废物------我们这样的人,必须独立自主,才能寻求自己的命运。”渴望父爱,这是一个孩子最深沉和迫切的心理需求。布奇以一个父亲的角度,帮助小菲利普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与自信心,也让小菲利普从此学会做一个男人。

  拿枪对着坏人当越狱同伙凌辱殴打菲利普母子时,布奇果断出手打倒了他,手枪掉在地板上。小菲利普此时是茫然的,布奇蹲下身来,指导小菲利普捡起手枪,教他指着自己说“举起手来!”孩子按他的要求做了,他满意地说:“完美。”这分明是父亲教儿子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应付突然的侵害!

  放弃约会汉堡店里,布奇和服务员眉目调情,干柴烈火间被菲利普看见,于是放弃。菲利普满脸困惑,问布奇:你为什么亲她?是因为你爱她吗?布奇撒谎道:对,我爱她。他想要呵护这个孩子眼里那相爱才会亲吻的完美世界。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70%以上的罪犯,都来自缺少父教的家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这个研究与中国“子不教,父之过”的忠告异曲同工,而布奇内心善良,即使被认为是危险的惯犯,他做人也有自己原则,却最终走向犯罪道路,以悲剧收尾,可以说与他父爱的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

  犯罪是一个极端,更多的时候,父亲这一角色常在主动或被动情况下成为家中的“隐形人”,湖南卫视曾推出的《爸爸去哪儿》刚开播就成为当年四季度毫无争议的收视“黑马”。《爸爸去哪儿》为什么这么火?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它让整个社会引发了对“爸爸该在家庭中担承担哪些责任”的深层思考。

  《说文解字》中说:“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父,是规矩的代表,是一家之长,是带领、教育子女的人。字形从属于说文部首“又”部,像一个手举杖教训子女的样子。父亲在家庭中应负垂范训导之责,不仅仅是经济的供给者,更是孩童教育的引领者,孩子成长的完美世界里,需要有父亲的力量。

  爱是救赎:恨无法填补的童年创伤,爱可以

  弗洛伊德说过:“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悲惨的童年经历,长大后再怎么成功、美满,心里都会有个洞,充斥着怀疑、不满足、没有安全感……”像《陈情令》里的薛洋,因为童年的创伤,他用恨对这个世界进行报复,恨断指,恨常慈安,恨世人,一直站在一个受害者的角度,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他,最终害死了唯一关心他的晓星尘,彻底泯灭了他心底的一道光。而他自己至死也未能从童年的伤痛中解脱。

  而布奇打动我们之处,在于他内心的善良,童年的创伤是他内心深处不能碰触的痛苦,但他用爱的方式补偿小菲利普的童年,让小菲利普在体会到父爱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亲情得到治愈。

  1 对童年创伤极为敏感,极易愤怒:孩子是拿来爱的

  布奇童年被父亲打骂的阴影在心底挥之不去,随后父亲又在生活中消失,这种童年创伤在他心中蓄积多年,在遇到有小孩受到家庭暴力时总是极其敏感,像被按到了开关一触即发一点就着,他零容忍,难以自控,于是经常以暴制暴,表达他的不满,却因此最终酿成悲剧。

  再次抢车车子出了故障,加上躲避警察,布奇和小菲利普碰巧搭了鲍勃一家的便车,鲍勃的两个小孩因为调皮不乖被妈妈责骂,和煦的妈妈因生气变得歇斯底里面容扭曲,怎么可以对待孩子这样?这种行为让布奇极为愤怒,于是毫不客气地抢劫了他们的车。

  惩治打骂孩子的爷爷他们停车在一片浓密的玉米田里睡觉时被黑人马克叫醒,这个雇农热情地邀请这他们到自己家休息。早上,有音乐,有早餐,看起来相当和谐,而在马克第一次打孙子时已经有些让布奇反感,而马克在听到追捕逃犯的广播后起疑受惊而再次打骂孩子的爷爷,布奇终于忍无可忍,童年被打的阴影被激活,情绪终于爆发:“你为什么要打克里?他的动作不够快吗?也许他有时候太高兴了,没听见你的话。你让我想吐!”以暴制暴,他几乎要失去理智,逼着马克对孙子说“我爱你”,看起来要杀掉他们,反应过度的行为吓坏了小菲利普,这也导致了小菲利普拿起枪射向布奇。而后小菲利普把枪扔进井里,取下车钥匙扔掉,就像布奇曾经做过的动作一样。

  小菲利普的一枪让布奇终于从极端的愤怒中醒悟,他把刀子放在桌上还给马克,转身去追小菲利普,当他踉踉跄跄跟小菲利普解释:“我只杀过两个人,一个伤害了我妈妈,一个伤害了你。”荧幕外的我们再难抑制泪水决堤,这种悲伤真是意难平,布奇既不想在孩子心中留下他杀人的阴影,也不想孩子背负射伤他的阴影,他想留给他一个完美父亲的形象。

  2 与父亲和解及接受小菲利普的亲子之爱:一丝亲情就有爱的满足

  前往父亲明信片里的完美世界父亲在儿童的心中都是伟岸的,尽管父亲留给布奇更多的是伤痛,但他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父爱,抢劫时他只抢福特车,因为父亲爱这个牌子。

  他拿着折旧的明信片,向着父亲明信片里的地址义无反顾出发,“亲爱的布奇,只是要告诉你,我的离开与你无关。阿拉斯加是个美丽的地方,常常冷的要死,将来有一天,你可以来这里,我们彼此也许可以更了解一些。”这封温情脉脉的信,是布奇父子之间仅有的一丝甜蜜,也是布奇的完美世界。

  他在成长中选择来爱选择原谅,与父亲和解。

  接受小菲利普的亲子之爱布奇给了小菲利普一个完美的世界,小菲利普何尝不是也同样给了布奇亲情的幸福,其实有好几次小菲利普可以离开布奇,但他没有,他对布奇有孺慕之情。

  他们动身去讨万圣节礼物的路上,小菲利普去拉布奇的手,开始他躲开,后来就像父子那样手牵手。

  逃避追捕时,小菲利普会帮他一起偷车,会咬抓他的被偷车主的手,会帮布奇甩开警察,他要同父亲在一起。

  为了交谈不露出逃犯的身份,布奇临时给小菲利普起个化名“巴兹”,在马克家,马克孙子自我介绍说:“我六岁了,我叫克里。”而菲利普说:“我八岁,我叫菲利---巴兹。”小菲利普其实从内心认同布奇的亲身份。

  小菲利普对他的信任和依赖,让用爱补偿童年的布奇最终体会到了那种作为父亲的幸福感。

  只是,他终究是找不到他的完美世界了,他抬手准备将明信片给小菲利普时,狙击手开了枪。不幸一天中弹了两次的布奇,最终永远地躺在了那片草地上,就像睡着了一样。陪着他的,是他告别时塞给小菲利普的一张张钱币……还有小菲利普的鬼马小面具。

  在影片的结尾,布奇与警方商议,菲利普母亲必须允许他玩“不给糖就捣蛋”,带他去吃棉花糖,玩过山车,实现他愿望清单上的所有愿望,妈妈答应了。布奇人生的最后时刻,是欣慰的。

  小菲利普抱着他哭,如同失去了父亲。

  “你不坏,对吗?布奇。”

  “嗯。

  假如他有孩子,他一定是个会陪孩子玩教会他各种人生道理的温柔爸爸吧。

  结语

  经典会重塑我们的世界和思维。

  《完美的世界》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不完美的现实世界,但给了我们一次自我省视的机会。每个人的成长中,在某些特定的时候,都会有过“不被爱”、“缺少爱”这样的体验。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或多或少带有童年的创伤,我们都会从后天的经历和行为中去补偿童年,或通过物质,或通过行为。有的人可以成功治愈童年,有的人却迷失了方向。接纳与消化童年遭遇的那些伤害、遗憾、不满足,真正地放下过去,是我们很多人成年之后要走的路。

  而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无法穿越时光回到童年去补偿自己,但我们可以允许痛苦体验存在,我们可以乘坐“爱”这台“时光机”,踩着那些伤痛和遗憾,放下、和解、原谅,慢慢长大,一路向前,用爱去补偿童年的缺失,让我们更爱自己也更爱别人,尽可能去重塑属于自己的完美世界。

  而我们,完全不用等到布奇这样回不了头终究意难平的时候。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