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尬吹了,廖凡徐峥也救不了垮掉的《江湖儿女》
电影中的江湖,离不开武侠,也离不开黑帮。
无论是《卧虎藏龙》《笑傲江湖》《侠女》等武侠电影,还是《美国往事》《教父》《英雄本色》,乃至《古惑仔》等黑帮题材影片,都在讲述着江湖的故事。
不同的导演,也有着不同的江湖。
吴宇森的江湖义薄云天,莱翁内的江湖却复杂背叛;徐克的江湖浪漫恣意,李安的江湖又纠结束缚……
这个中秋,我们终于等来了贾樟柯的“江湖”。
作为一位强调个性表达,抒写个人经验的作者型导演,科长的电影反复讲述着故乡山西的故事。
《江湖儿女》也不例外。
它开始于2001年的山西大同,中间延伸到四川、湖北、新疆,最后又回到山西,时间跨度达17年。
依旧是熟悉的贾式风格。
影片的开头是一段2001年的真实影像:
在来往于城郊的公共汽车上,镜头扫过一张张真实的脸,有的人还疑惑地望着镜头。一组群像过后,女主巧巧(赵涛饰)出现。
科长把之前拍摄的真实素材与主角的出场剪辑在一起,一下就把我们代入到了2001年的山西。
我们也跟随巧巧的视角,认识了斌哥(廖凡饰),认识了山西大同的江湖。
斌哥是大同地界儿上有头有脸的社会人物,一位沉稳高冷,威严霸气的江湖大佬。
他经营着迪厅、麻将馆、出租车等多种生意,手下更是有一众小弟跟随,一个吸烟的动作,能引来多只手上前递火。
巧巧是斌哥的女朋友,被尊为“大嫂”。作为大哥的女人,既柔情又干练,能主内,也能主外。
科长电影中的江湖,同样有枪,有暴力,有帮派,同样信奉关公,但也带有他个人的一些小趣味。
在录像厅看香港电影,在迪厅大跳迪斯科,还有他最喜欢的叶倩文的《浅醉一生》,都延续了他之前电影的某些元素,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
除了这些“贾式”元素,他还把山西江湖拍出了别样风情。
投资别墅的江湖大佬,因为母亲不愿离开老家,就一直住在乡下的老房子里。
我们会看到以下场景:
在一个极为朴素的住宅楼门前,一位穿着老式布衫,身形瘦小的传统老太太,被两个黑帮气质的硬汉用最最传统的竹轿,一前一后地抬着出门,场面十分魔幻。
同样魔幻的,还有葬礼上的国标舞。
在江湖大佬的中式葬礼上,两位舞蹈演员以一支热烈奔放的拉丁舞送别逝者。
临时搭建的传统灵棚旁,上演着异域风情的热烈舞蹈,伴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两位性感前卫的舞者,在荒芜干燥的黄土地面上大跳拉丁舞。
就这样,传统与新潮在贾樟柯的江湖中冲撞着,混搭着…
既突兀又和谐,散发着一种迷之气质,这既是另类的浪漫,又是魔幻的现实啊。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KTV里的喝酒场面——
房间里放着《喋血江湖》的配乐,一众兄弟围在桌前,把十几瓶酒统统倒入搪瓷脸盆中。
汾酒、啤酒、茅台、二锅头……倒满了一小盆,一人舀一杯,就这样喝了一个“五湖四海酒”。
喝之前,还不忘许下豪言壮语:
“五湖四海皆兄弟!肝胆相照!”
贾樟柯的江湖,另类,混搭,讲义气,但又不仅仅如此。
科长的电影,反复诉说着同一个主题——社会变迁下,个体生命的生活与情感。他的电影,从来没离开过时间与变迁这两个字。
《江湖儿女》也不例外。
年轻一代的出现,打破了旧有的江湖秩序。
斌哥被围攻,性命危急之际,巧巧朝天鸣枪,救了斌哥一命。
她还替斌哥顶下非法持枪的罪名,在监狱中度过五年。
5年后,巧巧出狱,想找斌哥重新开始。可是一切已经物是人非……
影片自此进入第二段叙事——2006年,四川奉节,巧巧来到三峡库区寻找斌哥。
也正是在这一部分,《江湖儿女》逐渐“垮”了下来。
这种“垮”在于乏味的重复与苍白的故事。
有人说贾樟柯在《江湖儿女》中建立了自己的电影宇宙,确实如此。
2001年的山西大同,《江湖儿女》中的巧巧与《任逍遥》中的巧巧,有着同样的发型,同样的衣服——
她还会以同样的姿势走过矿区的小桥,站在同一个地方等待开往市区的公共汽车。
2002年《任逍遥》剧照
就连《任逍遥》中的斌斌也出现在了《江湖儿女》的镜头中。
站在一群人中间,隔着铁丝网看大妈们跳迪斯科,脸上挂着同样的迷茫。
2002年《任逍遥》剧照
故事发展到2006年,巧巧又与《三峡好人》中的沈红形成了一种对应。
在同样的环境(三峡库区)中,有着同样的造型和同样的行为动机。
熟悉的三峡,熟悉的黄衬衫,还有手中熟悉的矿泉水瓶,和《三峡好人》中的沈红一样,巧巧来到了这个即将沉入水底的城市,去寻找时间里走丢的爱人——斌斌。
2006年《三峡好人》剧照
还有后面的飞碟,巧巧身上带有很多沈红的影子。
《江湖儿女》与《任逍遥》的对应,形成了一种有趣的联系,它与《山河故人》的对应,却让人感受到了大段的自我致(重)敬(复)。
2006年《三峡好人》剧照
广播里的三峡库区,等待搬迁的奉节居民,还有那光怪陆离的走穴演出,科长依旧擅长把人物放在环境中去拍摄。
可这不再是对现实的敏锐触感,反而更像是奇观堆砌,还是曾经熟悉的那种。让人觉得乏味老套。
到婚宴上蹭吃蹭喝,在酒店里碰瓷大款(张译饰),遭遇寂寞难耐的摩的司机……
这些是很新颖,很有趣,一点都不乏味,可它们除了逗人发笑的段子和明星客串的猎奇,又剩下了什么呢?
它反而造成了叙事上的苍白无力,对情感刻画没有丝毫作用。
以至于斌哥与巧巧旅馆分别那场感情戏平庸了许多,还得靠《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给它撑场面。
在2006年的这段故事中,给人带来惊喜的,反而是徐峥这场戏。
这个在火车上侃侃而谈的克拉玛依小卖部老(骗)板(子),有着“每个人都是宇宙囚徒”的感伤宇宙观。
对于巧巧而言,徐峥这个角色,代表着一种新的选择。
她可以跟着这个男人去新疆,抛掉一切,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不过她放弃了,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回到老家,勇敢地面对与斌哥这段失落的爱情。
影片的第三段故事又回到了山西。
这让人想到《山河故人》,时间改变了一批人,也留下了一批人。
和涛一样,巧巧留在了老家,她们是能在时代变迁中坚守自我的人。这又让人觉得重复,甚至可以说是主题上的重复。
即使巧巧在17年后的大同,为落寞失意的斌哥再度建立起了一方情义江湖,但由于过度地致(重)敬(复)自我和故事上的苍白无力(第二段故事),2018年的这段故事少了许多情感上的力度。
这段总会让人想到《山河故人》里的黄河边,同样是物是人非,但情感力度却淡了许多
对于科长的影迷来说,《江湖儿女》就像是“新瓶装旧酒”,既有熟悉亲切的“贾式风格”,又有令人失望的乏味重复。
科长用自己熟悉的手法讲述了一个熟悉的故事。依旧是原来的味道,但却少了原来的感动。
和《三峡好人》一样,《江湖儿女》同样用动车表示变化着的社会、变化着的人
《江湖儿女》不失为一部好电影,但却没像以前一样让人感动到心坎里。
比起之前的影片,它是老套的,是逊色的。
在《贾樟柯的电影手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青年论坛》的主持人格雷戈尔……跟我谈过这个问题:成功为我创造了一些条件,同时又带来了一些诱惑……比方说我拿了奖金,现在出门可以打“面的”,不用再去挤公共汽车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是再去挤公共汽车,自己的整个心态也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再也不可能有那样一种体验了,会变成一种刻意的做作。
贾樟柯的电影反复讲述着时间与变化,他本身也难逃这种变化吧。他已经不是那个来自基层的民间导演了。
可能是时候,我们要以一个新的目光去看待贾樟柯了。
会继续期待他的《在清朝》。
◎责任编辑:多喝水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