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之家成为历史,中国家庭户人口2.62人,丁克家庭已超60万

  文 | 韦航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础。

  5月1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与上一次2010年人口普查相比,增速在放缓,2010年人口就已经接近14亿。

  对与国家来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备受重视,首先人口普查第一次使用电子化设备直接采集录入,第二有一个复查比对的程序,查缺补漏绝大多数,要求每一个户口都要找到去向,还有就是黑户问题解决了挺多。

  尽管有二孩政策的加持,相比2016年、2017年的1800万和1700万人口数来讲,降幅已经比较明显了。

  但在这份报告之中,也有值得注意之处,其中家庭户规模就是一个关键指标。

  家庭可以分为集体户和家庭户,按照国家统计局对家庭户的定义: 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家庭户。

  根据报告,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 129281 万人; 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 11897 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

  1953年、1964年、1982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均在4人以上,分别为4.33、4.43、4.41。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开始,每个家庭户降至4人以下,且人数稳定在3人左右。

  家庭户规模数据显示,1990年为3.96人,2000年为3.44人,2010年降至3.1人,比2000年减少0.34人。

  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家庭人口数3.44人,2001年家庭户规模为3.55人,2005年降至3.13人,2006年又回升至3.17人,在数据上保持了4年的稳定后,2010年又开始下降,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家庭人口数为3.1人。

  2014年降至2.97人,为历史最低,随后又经历升降, 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为3.10人、3.11人、3.03人。

  未来平均家庭户规模将维持下降的趋势,并在 2.5 人/户左右的水平上波动。对应于家庭户规模结构的变化,1人户和2人户的占比将维持上升的态势; 3 人户的占比小幅下降和 4 人户的占比小幅上升,但仍是家庭户规模结构的主要构成; 5 到7 人及以上户的占比则将进一步减小。

  家庭户规模缩小,三口之家也许很难凑齐,传统的家庭结构被颠覆。

  规模缩小的原因首先是出生人口在下降,2020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老龄化加速。

  第二,人口流动趋势的变化也有可能推动家庭户规模的变化。人口流动固然会带来家庭成员的分离和子女一辈经济上的独立,并带来空巢、独居家庭的增多。近年来人口流动趋势发生变化。一方面,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地回流至中西部地区和家乡附近发展。

  第三,城市化带来的生活压力,总和生育率降低,中国人对婚育的选择日趋多元化,单人户和夫妇核心家庭比例增长,由此导致家庭户规模降低。

  其次这说明“离异家庭、丁克家庭、晚育家庭、独居老人、独居青年”的数量在增多,在中国,目前已有超过两亿人单身,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超过60万的丁克家庭。

  家庭户规模总体下降与家庭核心化程度降低可谓一体两面,人口流动使得空巢、独居现象大量增加,现代社会民众婚育观念变化,导致单人户、夫妇核心家庭比例增加,标准核心家庭比例大幅度下降,家庭户规模也随之下降。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