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哪怕人生很艰难,我们还是可以做绿子啊!

  文|喵大小姐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阿甘正传》

  

  但现实生活里,有的时候,我们接到手上的可能不是巧克力,而是一个个巴掌;

  一个接着一个,让你应接不暇,你怎么对待它,就决定了你的一生。

  

  直接面对,迎来新生

  10年前,我上一个普通大学,当时,学校的风气并不好,同学们都不怎么读书。

  老师们上课就照本宣科地讲,学生们也很随意地听,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况,学期末考试,成绩岌岌可危。

  大二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位特别的、胖胖的女老师。

  第一节课,她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老师来自于山东的某农村,出生后就被遗弃了,所幸,她遇到了养父母,没有被饿死。

  

  但收养她的父母家庭也不富裕,家里还有一个妹妹,从小在缺衣少食的环境中长大。

  万幸,她的父母让她上了学。当然,学费是向全村人借的,上大学时,交完学费她什么都没有了,是的,是身无分文的那种。

  于是,解决吃饭问题成了她的重中之重 。

  我的老师,在命运向她挥了巴掌的时候,只能自己选择硬着头皮顶了上去。

  她们学校附近就是村子。

  因此,老师一家一家地去敲门,询问人家是否有小学、初中、高中的孩子,她可以去辅导孩子们学习,只要人家愿意管她饭。

  当然很多人拒绝了她,快天黑的时候,她有些灰心地敲开了一扇门,那是一个初中的孩子妈妈,对方问了她的学校情况,同意让她试试看。

  老师终于有饭吃了,这家管她一日两餐。

  靠着给人补习功课,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好,毕业之前她都是靠奖学金和给学生补习挣的钱度过的。

  

  然而还没完,大学毕业,家里的妹妹检查出来患了病, 妈妈无奈,只能问她有没有办法。

  当时的她,她放弃了免试研究生的机会,决心努力工作挣钱。

  靠着之前辅导学生的经历,她给自己定了目标,要更专业一点。于是细化任务,每天研究优秀老师的方法,模仿,总结,针对性解决学生问题,编教材,写提纲。

  她用时间弥补了不足,哪怕是在孕产期也每天工作到深夜,然后陆续开始有了更多的收获,成为金牌老师,家里的外债还清,还在西安买了房子,将父母接到了身边。

  稻盛和夫先生在《干法》中分享:“自己年轻时,觉得苦难,不要才好,而后,感悟到苦难是一笔人生的财富。”

  老师说:“虽然你们的学校不怎么样,但是选择权在你们手上,她还说,其实自己每一次遇到被命运扇巴掌的时候,都痛苦不已,但如果自己不迈过去, 就像小时候被遗弃那会一样,可能连生命都没有了”。

  她说话时泪眼婆娑。

  

  于老师而言,命运对她从来都是不公的,没有任何巧克力,她接到的都是巴掌,如果被动的接受,可能也就听不到她的分享了,也无法激励到当时的我们。

  到现在,我还在想,是那段苦难成就了老师,还是老师成就了苦难呢?

  

  逃避现实,带来的是毁灭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里,主角们都生活在孤独之中,迷失是她们的共同特性。

  有的人活着,有的人死去了。

  但我最想提及的是两个人,绿子和直子。

  

  小说里,小林绿子的童年生活很不幸,她从小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但父母并没有满足她。

  小时候,父母为了面子将她送去贵族学校,绿子面对同学的阔绰,内心还能坚定地读书,毕业。

  长大了一点,父母不做饭,她自己买来菜谱学习,渐渐做得一手好吃的饭菜。

  为了买心爱的厨具,父母也不愿意拿出钱,她省下买内衣的钱买了厨具,但自己却一个内衣穿了三个月,有时候早上穿时还湿漉漉的。

  而后,经历了妈妈病危、死亡、爸爸生病、住院、死亡,都是她和姐姐照料,葬礼上还要顶着别人的嘲讽,而她,那会儿也不过是个学生。

  为了追求爱情,哪怕照顾病重的爸爸期间,她也要去找渡边。

  绿子就像一朵朝气蓬勃的花儿,时刻绽放。

  

  而直子,就像探头探脑的小草,还没真正成长就被冬天的严寒冻死了。

  因为她过于悲观。

  小时候,她亲眼见证了姐姐的死亡,那样的阴影在她的生命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而后,男友木月的死亡再次将她推向了无底的深渊。

  终于,她在渡边彻身上找到了希望。

  但是,面对渡边的盛情相邀,过于追求完美的她终于无力支撑自己的信念,选择了自杀。

  

  直子的命运,让人惋惜。

  但真正让人得到启发的,是小林绿子的那种旺盛的生命力,哪怕经历生死,经历种种挫折,毅然决定正面抗争。

  就像小说里,绿子说:“每次遇到麻烦,我总这样想,先把这个对付过去,往下就好办了。”

  是啊,巴掌接踵而至,生活从来都不会对我们优待,问题要一个个迈过去,而不是过度苛求完美。

  绿子的直接面对,和直子的逃避解决,导致了不同的命运安排。

  

  扛过去,你就是生活的王者

  极少有人能体会在集中营生活的日子。

  20世纪40年代,德国,维克多·弗兰克尔和新婚妻子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命运的巴掌第一次猛烈挥来。

  在集中营,每天活下去是最重要的事情。

  没有食物,或者仅有一块面包度日;毫无原由地遭受囚头们的抽打;顶着水肿,膝盖不能弯曲的状态,在暴风雪天气,去铁路上干活,连鞋子都结了厚厚的冰;身边偶尔还爆发斑疹伤寒,死去很多人;这些,仅仅是物质上和身体上的折磨。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没有目标的等待,从一个集中营迁徙到另一个集中营,有时,是转移到毒气室,人们永远不知道在那一刻你会突然死亡。

  或者,当犯人们抱着一个期望,在某一年的圣诞节可能所有人会获得释放而未被释放时,他们的心理随时崩溃。

  

  因此,在集中营,有很多种死法,有直接在铁丝网上电死的,在毒气室里死去,被病痛夺去生命,被冻死,被炸死,精神疯掉自杀等……

  而弗兰克尔前期饱含着对新婚妻子的思念,后得知妻子和母亲不幸在集中营去世,但依然怀着对生命的意义的追寻,创造了心理学伟大的“意义疗法”。

  《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就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写,感动无数人。

  他常引用尼采的话:“打不垮我的,将使我更加坚强”,这使得他后半生活的健康快乐。

  对于弗兰克尔来说,命运的巴掌对他也从来都不仁慈,他也可以在集中营就直接放弃掉生命,但是他没有。

  生活本该有意义,他握住了自己的选择。

  

  回到熟悉的场景,让我们来谈一谈真实的巴掌。

  吴军老师在《见识》中说:“小时候,你可能会突然挨了一个巴掌,对于挨了一个巴掌的反应正常来讲有三种:

  第一种,一巴掌扇回去;

  第二种,认命,被打脸后默默走开;

  第三种,先冷静分析,也许我们真该被扇,那就接受教训,如果并非是我们的过错,应当寻找帮助,向对方讲明情况。

  这三种选择里包含着命运对我们的安排。

  第一类人,暴力的解决,没有计较后果;

  第二类人,默默接受,打落牙齿和血吞;

  第三类人,自己思量清楚,从巴掌当中学习。”

  这些都是我们的处理方式,然而这些方式会逐渐影响我们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麻烦和难题。

  它们就如同别人或者现实生活在不断地扇我们巴掌,如同我的老师,绿子、直子和弗兰克尔一样。

  当一个巴掌挥向你时,你会是什么反应?

  躲开,接受,还是第三种选择?

  生而为人,我们从来都不容易。

  但是要记得,那些打不垮我的,终将使我更加坚强。

  这就是第三种选择!

  -完-

  参考资料:《挪威的森林》《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简介:喵大小姐,喜欢分享读书和观影感悟,欢迎关注我,与我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