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喜剧—做到的只有低俗
“人之初,性本善”,华人文化根源是崇尚性善论,善良、信任、关爱、和谐是我们千百年来追求的主题,在积极的弘扬主旋律的同时直接导致的是体制缺乏监督,对领导的盲目崇拜。撇开那些讨厌的敏感话题,我们从小到大的看到的所有电影都有一个正气凌然、趋于完美的正面主角、和有一群卑鄙无耻、无一是处的反面人物。脸谱化的描写方式是所有华人电影的鲜明特征,也是和西方影视片差异所在。
从这一点上<低俗喜剧>打破了这个标准定律,影片中的所有角色没有一个正面的人物。某种意义上也是一大突波。这部2012年由彭浩翔导演、杜汶泽主要的影片据说在香港地区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他意图用一种黑色幽默来揭示电影行业中的利欲熏心、不择手段及潜规则横行的种种乱相。影片也不少称道的地方:1、开场那段配上旁白有趣的字幕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欲擒故纵的手段。2、电影运用叙事的手法,利用杜监制(杜汶泽饰)在大学演讲的形式将故事内容娓娓道来最终完成帮助电影推广的任务,结构上巧妙而完整。3、典型的低成本影片,用奇特的角度和非常的手法完成一次商业片的突破,也给日渐式微的香港电影提供新的思路。
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也只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影片。片中大量运用了污言秽语及淫贱粗鄙的情节不断挑战着观众的道德底线,似乎是一种借机对现实的反讽,实则为了迎合一部分人对猥琐事物掩耳盗铃般的好奇。可悲是现实社会中的这部分人已经成为一大部分人,就如影片中的郑教授(郑丹瑞饰),表面衣冠楚楚,内心性急如焚。同时,不管从取景的随意、镜头的简单切换、模式化的表演技巧,完全复制了香港电视剧快餐式制作方式的弊病。
彭浩翔导演的<买凶杀人><志明和春娇>都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但的喜剧影片制作是很不易的,其难度有甚于悲情片、枪战片。<低俗喜剧>冠以喜剧影片的名讳,实则笑果很差,剧之始终没有开怀的笑,抚掌的笑,畅然的笑,偶尔有的也只有爆炸糖表演口技时的淫笑、人骡大战的邪笑、邵音音复出的讶笑。所以就这部影片来说,至多只做到了低俗这一点。如果当时能把片名定为<低俗小品>,让观众抱着另一种心态去观看的话,效果或许会好很多。
其实即便低俗也可以做的很好,本山大叔的大忽悠系列小品可以年年脍炙人口、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也是独辟蹊径,近期热播的美剧<无耻之徒>更是一步步考验着东方人的道德承受能力。但<低俗喜剧>的败笔在于整篇行文中的“戏说”的成分太多,尽管说打破了非正即反的人物描写方式,但每个人的脸谱化烙印太深。夸张的表演、刻意的对白、出乎情理的情节,与其说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出漫画。可能是<低俗喜剧>中喜剧二字给了彭导演太多的压力,如果把低俗进行到底,忘掉打造一部喜剧电影的压力,能把更多的篇幅进行深刻的低俗的话,也许这部影片还会拍的更好。
于是又可以回到前面的话题,讨论一下中国人对于美与丑的理解。由于本源文化的使然,中国电影对于人性中恶俗的一面,若非全面批判,便只能包装加工再推向人前,很少敢揭开其本来的面目。<无耻之徒>(shameless)中frank吸毒、酗酒、偷窃、诈骗、甚至卖淫,几乎无恶不作。但依然可以很有爱。所以若果有一天我们抛开这些束缚,其实会发现有时低俗也很可爱,谄媚并不可耻。
兴之所至,让wayen为大家预订的下一篇影评博文:<无耻之徒>(Shameless)—掰一掰东西方文化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