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访客》这个片子很有意思

  《秘密访客》IMAX专属海报

  这个片子很有意思,它不像以往的悬疑电影,传统观念中的悬疑电影讲求的实效是把疑惑解开,但本片却把疑惑变成了不解。再说简单点,常规来说,悬疑电影是给观众制造谜题然后抽丝剥茧般地去解答这个谜题,可本片却是暗渡陈仓地帮观众增加谜题。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我第一次在观看此片时,深深地被它那不知所踪的气氛给抓住了,就像是梦境中都有熟悉的面孔,但这些面孔却做着与现实人设相反的事。诧异,是它最直观的感受!

  饰演于困樵的“段奕宏”

  可这份“诧异”却没有贯彻到底,电影前70分钟的所有内容可以说是华语悬疑电影的顶级配置。运镜、镜头设计、构图技巧、配乐、场景寓意,加之演员阵容和演技无一点是打负分的,可为什么豆瓣现在的评分会只有这5.7分?

  问题就在于电影最后这30多分钟里的突兀,这似乎像是一个编不下去的故事而没办法圆回来的时候选择自圆其说,但导演却是怕观众看不懂,恰恰因为这一点,影片在最需要情感共鸣的地方多了许多解释性。致使大部分观众在看完此片后出现了极大的心理不适,没看懂的人,说这特妈拍什么东西啊,看的似懂非懂的人,诚如我前面说的,就这?但如果一遍就看懂了,可能会和我一样有些许的惊慌与茫然。导演本意就是把观众当成访客去窥探这部作品的秘密,可无奈影片部分内容在我朝的审核制度下无法更直观地和观众进行互动,这也是导致很多人看不懂的一大因素。

  饰演汪先生的“郭富城”

  本片的真相是什么?很简单嘛,一句话“汪先生为了这个家付出太多”用我朋友总结的话术来说,这是一部温馨的家庭电影。片中的五个角色,于困樵、汪先生、汪太太、汪楚瞳、汪楚祺(陈小齐),看似在影片结尾给出的那一连串解释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家庭成员关系,可诚如汪先生自己所说“我们并不是无缘无故才成为一家人的”。

  饰演汪楚瞳的“张子枫”

  奢望,唤醒了人的贪欲,有念想就会有所为。五位家庭成员都是带着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奢望在互相填补那份空缺,像一个镶嵌在碎镜上的闭环。裂痕显而易见,只不过大家都在等一个人再一次去打破这面碎镜。

  饰演汪楚祺(陈小齐)的“荣梓杉”

  对于从小衣食无忧的汪先生而言,为了自己的理想与爱人,家是困住他监牢,他想要逃离这座牢笼,可当他为人父母后,他最终也为别人制造了一座监牢。

  而作为记事开始就是孤儿的于困樵,他是渴望这座牢笼的。他在乎的是这份虚假与荒谬的温情感,即便他早已得知真相。

  原生家庭的漠然,导致陈小齐从未感受过家庭所带来的安全感。他不在意自己到底是不是汪楚祺,他只要扮演好这个角色。

  需要寄人篱下的“汪太太”,恐怕是这一家子里最受伤的人。她的身份在这一家子里是最没有话语权的,从她失去她女儿开始,她就一无所有。

  楚瞳是悲剧的,家对于她来说不是牢笼也不是避风港,她渴望的东西无非就是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肯定与关怀,可最后除了陈小齐外从没有人在乎过她的感受。

  饰演汪太太的“许玮甯”

  这五个人,带着那根压死自己的稻草“王楚祺”相互利用,可到最后,没一个人得到自己想要的,因为稻草早已把他们都压死了。这便是本片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控制我们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最原始的人性。利用家庭这个议题导演把社会最阴暗的一面呈现给观众,导演有想法,可这个故事最致命的错误在于动机,这也是这部作品缺乏信服力的原因。

  饰演路路的“王圣迪”

  因为以片中阐述的所有内容来看,家庭对于这个核心思想的概括是否太局限?为什么我会说在我第一次看完此片后会“惊慌失措”,它带给我的震撼效果非常有效,可又觉得好像差点意思,哪里不太对。于是,在我二刷之后,我明白了!我顿悟了~影片胜在家庭,也败在家庭。为何要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因为一个家庭的困境不足以代表置身于世所有人的困境,导演在利用家庭引出这个议题时就已经把本片的格局定了基调,如果能在某些方面更深入的探讨下,效果应该会比现在这个版本好一些。

  影片涉及的问题有很多,同性、社会地位、校园霸凌、父母教育、道德观念、代孕等等,可这些问题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家庭构造来完全概括,虽然说家庭是一个很好寓意,可要让人完全认可,还是稍微牵强附会了点。毕竟从最简单的人物动机开始,家庭就不足以支撑这个故事有更深层次的矛盾冲突。

  但你要说这是一部烂片,那我就不同意了,片中的每一顿晚饭,汪太太做的那些菜,每一道都和影片表达的困境不谋而合,结合所有人物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极其巧妙的隐喻,更别说那些生活化的场景音效使影片在带入情绪时会让人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恐惧。你见过哪个烂片会在这种细节上下功夫的?你可以说导演想法多,执行能力却又匹配不上自己的想法,导致本片整体的表现有点虎头蛇尾,算不上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你说烂,自己不用心,看不懂~IQ -30的我说生鸡蛋为什么剥了壳不是白的,这个肯定不是鸡蛋!那么请问是鸡蛋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

  的确,本片观影门槛比上个月的《【第十一回】观后影评 - 黄粱一梦,终其一生》还要高,拼凑的剧情、各种怪异的人物举动以及那些画面隐喻。甚至可以说,导致这片子成为现在这样的,是因为商业需求,以心理惊悚悬疑为主题展开创作的作品一般没几个是会出现大量解释性桥段的,而本片最后那一堆的解释,应证了我这个观点。想想诺兰的《记忆碎片》,有解释吗?头都给你看冒烟了!要么彻底舍弃路人观众,让所有人都看不懂,难说人家看不懂觉得牛*还会给个五星好评,要么就换一种叙事手法,让路人更能接受,也更能直观地感受影片想要表达的议题。浪费了这样一个题材和故事为了资本,到底是电影创作者的悲哀还是市场就需要无脑的快餐文化?这一点留给观众自己思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