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镜师王浚贺解读《我不是药神》:不止有好故事的壳,更要有创作的魂

  

  《我不是药神》上映14天,累计票房已达到26.35亿。电影火爆的背后,幕后趣闻犹如佳酿回肠,值得细细品味。电影《我不是药神》引爆暑期银幕,幕后团队制作的用心程度,一度让网友们交口称赞,而分镜师王浚贺(曾用名 王俊贺)正是这群默默耕耘的幕后工作者的其中一员。

  为拍摄勾勒可视说明书 分镜责无旁贷

  

  《我不是药神》工作照

  他的前进之路并非鲜花满布,也曾一路荆棘,他一路稳扎稳打,从2010年参与电影《李献计历险记》迈入分镜行业,从业8年来,先后参与《伊阿索密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鬼吹灯之龙岭迷窟》、《空天猎》、《遇见你真好》等多部项目的分镜创作,此次凭借《我不是药神》这位分镜行业的“实力派小生”,也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

  分镜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只知其影却不晓其意,分镜师在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存在的真正意义是不可或缺的。分镜脚本的创作是电影第一次视觉化的表现,亦是一份剧组操作的配图说明书。剧组每日的消耗之庞大自不必多说,详细的分镜,无疑极大的节省了剧组不必要开销,并且提升了整个摄制组的拍摄效率。

  “创新和想法是最难能可贵的。”在《我不是药神》电影筹备之初,文牧野导演将创作理念与主创团队一一阐述,经过多次沟通与交流,大家探讨出合理化的拍摄方案,最终王浚贺将摄影机调度、演员走位等元素逐步呈现在分镜稿中。《我不是药神》分镜体量总体来说并不小,百余场重点戏份的分镜稿、机位图绘制,分镜师在其中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他曾笑称,自己每一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唯有坚持创新并且高能产出,才是故事板艺术家不可替代的价值。

  为影片成本精确计量 分镜至关重要

  分镜师勾勒出的不单是剧本文字图像化的结果,还有图像化的过程。在担任《我不是药神》分镜师期间,王浚贺的主要工作是将剧本与导演、摄影、美术等各部门的构想和设计理念融合于画面之中,并且将实际操作层面的人物走位、摄影调度、景别切换等变得真实可见。

  

  《我不是药神》工作照

  分镜头脚本的另一大作用是为项目本身节省了不必要的预算开支,使得拍摄更加可行、高效。包括主创团队也可就前期分镜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调整,分镜的存在,让各部门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导演的想法和意图,并不断完善后续的规划和预演。分镜内容的高效执行,是影片“杠杆原理”的发酵。

  同时,分镜也可以协助主创团队包括制片部门对于影片的镜头量、拍摄周期有一个大概的预估,不难看出,好的分镜是制片方进行合理成本计算的一大利器。

  通常情况下,分镜师会在精读剧本之后,与导演、摄影、美术等相关主创进行更深度的创作交流,进而沟通一个最终的呈现效果。在《我不是药神》的分镜创作中,王浚贺会根据各位主创的意见进行整合和图像二次创作,提前将涵盖镜头运动、场景陈设、人物走位、人物造型等元素体现在分镜稿中。好的分镜师不仅仅作为执行者,也同样要具有创作思维,这样才能为导演提供更多更好的拍摄方案。

  为了更好地保证实施环节的顺利进行,分镜师通常会做好预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最合理的设计。从一开始被《我不是药神》的剧本吸引落泪,到每一个镜头的分镜呈现,王浚贺为不少场次也设定了多种实现方案,“几个月的拍摄时至今日仍历历在目,那段在剧组和大家并肩作战的日子,让我至今想起来都热血澎湃。导演文牧野才华横溢,他的很多理念是很独特却又很真实的,摄影指导王博学对镜头的感知之细腻让人钦佩,副导演韩晗,我们理念相投,经常能碰撞出很多不一样的火花,还有更多剧组优秀的伙伴们,能和他们共事,是一件让人很有干劲的事。”王浚贺回忆道。

  

  酒吧初遇思慧分镜稿(部分)呈现

  

  酒吧寻思慧机位图呈现

  分镜的呈现,从每场的第一个镜头到最后一个镜头,一定是在不停的沟通中完成的。一个好的分镜师,在完成分镜内容呈现的同时,更应该以此为桥梁嫁接起各个部门创作层面的沟通交流,王浚贺表示,“分镜创作过程中感觉不顺的地方,一定要反复琢磨,才能将问题消弭于无形。”

  创作是分镜之本

  分镜的设计要基于人物性格。在《我不是药神》电影中,张长林卖假药被惩罚的段落被不少观众津津乐道,打戏夹杂了喜剧元素,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每个小设计都是有门道的,文牧野导演对每个人物的性格设定都极其鲜明,那么在人物的动作设计上,如何符合人物性格又能将戏剧冲突最大化就成了关键。被保安抬出仍不忘“普度众生“的刘牧师,一言不发直接上的彭浩,大姐大一般扎起头发冲进战团的刘思慧,无可奈何又乐在其中的程勇和吕受益,每个人物的动作设计都在性格基础上恰如其分,这也是王浚贺一直强调的“分镜层面,人物行为要取决于人物性格。”而在彭浩被曹斌一队猛烈的追车,最终牺牲的戏份中,王浚贺与摄影指导及副导演沟通决定在分镜设计上增设了多视点呈现方式,使得节奏感更强,带着倒车镜的前景关系展现彭浩紧绷的面孔,再切回彭浩主观倒车镜中警车追击的画面,进而展现身后曹斌一行人穷追不舍,紧迫感层层递进。在分镜稿中预先明确机位调度和视点切换,是拍摄顺畅的一大保障。

  

  

  码头追击彭浩分镜对比及机位图

  一场戏绘出了新玩法,这彰显了分镜师的意义所在,王浚贺笑言“有时分镜创作会固化在模式中,而创作的时候,打破常规更是乐趣所在,有的时候好的分镜师比拼的,不是技术,更多的是想法。”

  不断探索是分镜之核

  行走在分镜领域的王浚贺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王浚贺坦言对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交互的题材很感兴趣。2016年,王浚贺作为执行导演和分镜指导参与了动画项目《山海传奇》,这让他对分镜师有了新的定义。区别于二维内容的展示,动画的三维呈现对分镜师的整体要求更高,而也正是通过这个项目,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分镜师除了需要具备绘画才能,也要能够从导演思维、剪辑思维和摄影思维等多方面思考问题。“国内分镜行业不乏人才,画的好的分镜师也很多,其实在相同技术层面上,能够提供更多想法和创意的分镜师,往往会受到更多青睐。“

  持续训练是分镜血肉

  分镜之所以还原度高,也靠基本功。从场景透视、人物造型、人物透视,包括一些人物的服装褶皱、衣着等等,给每个角色做具体区分是分镜呈现的入门标准。

  除了基本功的训练,创意的输入也很重要。不断看书学习,尤其是一些功能性的书籍,如桑林的《电影动作设计》,这样能在设计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养分。最新上映的电影是一定要关注的,可以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更多的是要大量拉片,尤其是镜头运用比较复杂的看完以后要进行脑海预演,观看次数至少2-3遍起。“第一遍就是视听语言、镜头运动;第二遍相当于画面构图,比例、颜色;第三遍可能涉及到一些演员的台词和表演。”这样层层叠加可以巩固对画面和情绪的控制,拒绝脸谱化内容。

  惊喜:这是第一次在剧组过生日

  分镜师的一大职能是将剧本内容细化到每一个点,在执行层面辅助导演,也能为电影本身带来更多的创作可能性,王浚贺表示,“《我不是药神》拍摄过程中对分镜的采用量是很大的,这对于我来说也是莫大的鼓励。”

  《我不是药神》剧组是很有爱的,王浚贺透露这是自己第一次在剧组过生日,当时王传君也为他送上了一份小惊喜,至今想起还颇有暖意。

  好的影片汇集了太多幕后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听完这位“故事板”创作者的故事,你是否对《我不是药神》、对分镜领域更喜爱了呢?

  

  结语

  每个类型影片都有着自己本身的属性和气质,不止有好故事的壳,更要有创作的魂。

  --END--

  【第一制片人服务影视创业者】

  2013年6月创立,微信内创建最早、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影视商业圈平台

  关注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制片人

  汇聚能够引领中国电影未来成长的商业力量

  中国影视人学习、创作、 交流、宣传、交易的必要工具

  传递影视人和商人们最新动向和信息

  组织国内外各种培训、沙龙、论坛等行业分享

  帮助影视人获得更多信息、资源并达成各种合作

  公司、项目合作 ◇ diyizhipianren

  项目、影视宣传合作 ◇ dyzpr816

  我们在一起, 看看将来影视业是个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