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之兵器盛宴:当东厂遇上边军

  《绣春刀》中兵器层出不穷,可谓盛宴。

  01出警入跸戚家刀

  电影《绣春刀》中有数条暗线,第一部中出现的丁修和靳一川(真名丁显),与第二部《修罗战场》中出现的丁白缨,其实是师徒三人。作为二人的师傅,丁白缨使用的是戚家刀,所以丁修肩扛的也是师传戚家刀。此刀是戚继光在抗倭过程中引进使用的倭腰刀,全长约一米五,双手刀。

  倭刀,或者说是打刀,也是继承自唐刀而来。隋唐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而日本的打刀、太刀就是继承自仪刀而来。嘉靖年间,倭寇踏浪而来,双手执此刀跳跃而前,瞬间已进到一丈五。按照戚继光实录,明军初遇此类倭寇,往往气为之夺,身多两段。

  戚继光《练兵实纪》所载《练兵实纪》里戚继光提出“铁要多炼,刃用纯钢,自背起用刀平铲平削,至刃平磨无肩,乃利,妙尤在尖。”

  故戚继光师倭长技以制倭,取此倭刀制为戚家刀,装备鸟铳手。贼至鸟铳先发,贼近身后则拔出此刀杀敌。然戚家刀与倭刀又存在较大差异,戚家刀刀身为平造,崇尚的是从刀背磨至刀刃,不起镐线,专用其利,可用尖刺。而日本刀多为镐造,刀刃起自刀身二分之一处,注重劈砍。另戚家刀采用的是嵌钢工艺,高强度的钢嵌在中强度的钢中为刃部,叠打锻造成刀。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即是此说。而日本刀制刀工艺有三枚合、甲伏锻、四方咭等多种形制,工艺不一而足,制程繁复,各家不一,不利于大批量生产。这也说明戚继光是弃其繁杂,取其精简以致朴素,但务求实用、锐利。戚家军百战无败,戚家刀名扬于外,此后南平倭寇,北御鞑靼,皆有此刀的身影。

  其实戚家刀之名是后人赋予的,此刀正名为御林军大刀,《四镇三关志》称为倭刀,《武备志》则直呼为长刀。下图为现藏于台北故宫的《出警入跸图》的一个局部放大,描绘御林军护卫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遏陵的场景,其中御林军手执的腰刀即为此刀。

  万历年间《出警入跸图》02四镇三关夹刀棍

  在第二部中以吃货形象出场的裴纶,雷佳音演绎了一个痞劲十足,查案时直如狗皮膏药的南镇抚司锦衣卫,承担了本剧大部分的笑点。特长是黏住不放,给嫌疑人扣帽子、破静海和尚几十年道行、蹭吃蹭喝、遇人不淑以及被上司陆文昭坑。

  义士裴纶裴纶看似玩世不恭、亦正亦邪,实则爱岗敬业、忠肝义胆,为朋友两肋插刀。这与他所用的武器如出一辙,扛在肩上像个猴子,其实内藏机锋,神出鬼没,点水不漏,随时可插别人两肋。此兵器名为夹靶刀,又名夹刀棍,在明代《四镇三关志》和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中均有记载。《四镇三关志》为北部边关志书,裴纶用此特战兵器,也是暗示了裴纶的边军出身背景。

  明《四镇三关志》所载夹靶刀《练兵实纪》杂集·卷五.军器制解里说”夹刀棍解:此即大棒也。但加一利刃如解首,异其名。击刺皆便,柄亦如棍,刃长五寸,更短更妙,末柄向刃下稍存微棱,庶仓卒及夜间用之,知其刃所向也。”

  夹靶刀平常是棍,可作工具使用。御敌时,一捣一劈,立足之后,运转圈点,只在数尺之地进退闪让,沾连粘随,借机而进。所谓“三分棍法七分枪”,棍法再带上中平、劈砍,则诸邪辟易,所向披靡。裴纶立身,全凭此棍中另有五寸刀锋,可挑、扎、劈、扫,间隙中亦可中平而进,令敌挡无可挡。棍上在刀刃方向有微微的棱,便于在夜间或者仓促应战时,可凭手感或握棍姿势找准刀刃朝向。

  终极一战,裴纶趁陆文昭与沈炼僵持之际,夹靶刀引线穿针,顺势直入陆文昭背心,陆血槽清空大半。最终裴、陆和丁白缨都是倒在明军的弓箭、鸟铳和雁翎刀之下,只是沈炼又多活了一部。

  缅怀一下裴纶的邪魅一笑03东厂厂公流星锤

  这门独门兵器在剧中的使用人物是反派人物东厂郑掌班。经典一战是郑掌班灯下黑,沈炼夜探案牍库。

  郑掌班在电影第二部《修罗战场》中武力值堪与沈炼匹敌,仅凭轻飘飘的一句“绣春刀?没想到还是个小家贼”,便刻画出一个大内高手对于锦衣卫不屑一顾的气势。此战沈炼数次欲逃,但均被破解,后路被断。案牍库一战扣人心弦,郑掌班倏来忽往,飞索来去如流星,软兵被用出了大刀阔斧的气势。剧中的飞锤更是暗藏火药和匕首,可照明,可暗袭。但沈炼边军出身,战场上出生入死,显然心理抗压能力要更强一些。最终刀破流星是绣春,沈炼掩上了郑掌班逃生的大门。

  流星郑掌班流星锤为一锤者,绳长约五尺,谓之单流星;系双锤者,绳长四尺半,谓之双流星。锤的形制则不一而足,但均需长期练习,难以掌握。郑掌班所用流星锤符合明代兵书《武备志》的记载,其名又为飞鎚。鎚有二,前者为之正鎚,后而手中提者为之救命鎚。而在大战中,郑掌班确实也数次用到救命鎚脱离近身缠斗,继而再战。

  明《武备志》所载飞鎚飞鎚可收纳于身上任意一处,可当作暗器使用,又或如郑掌班,堂堂阵战,双珠戏龙,不落下风。不得不说,东厂郑掌班用两颗叮铃哐啷的流星锤还是挺合适的。

  最后来回顾一下东厂太监的来去如流星。

  流星战绣春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