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明朝与清朝的帝王们,在天坛搞了多少次祭祀活动吗?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迄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当时,朱棣迁都,在北京仿南京修建祭坛主要有郊坛、社稷坛、山川坛、先农坛等。其中郊坛就是天坛当时的名字,主体建筑为大祀殿,是合祀天地的场所。因是合祀天地的场所,所以也称天地坛。嘉靖年间,明世宗对国家祭祀制度进行改革,原有的天地坛则被改建。

  

  嘉靖十三年(1534),明世宗谕礼部,对北京祭祀用的祭坛的新格局进行确认:西郊之坛名夕月坛,东郊之坛名朝日坛,北郊之坛名地坛,南郊之东坛名天坛,南郊之西坛名神祇坛。到了清朝的乾隆七年(1742)至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皇帝主持了天坛的一系列改、扩建工程,包括新建斋宫正殿五间、左右殿六间(乾隆七年);修理坛墙,拆除崇雩坛(乾隆八年);改筑圜丘坛,包括“改坛面为艾叶青石,皇穹宇台面墁青白石,大享殿外坛面矛金砖。

  

  坛内殿宇门垣俱青琉璃”等(乾隆十二年);将大享殿改称祈年殿’并将覆檐、门庑、坛内外墉垣都改成青琉璃(乾隆十六年);在天坛西外垣增建西门一座,内垣内增建钟鼓楼一座(乾隆十九年),将新增西门称为“圜丘坛门”,原西门称为“祈谷坛门”等等。经过乾隆时期的改扩建,天坛形成了圜丘、祈谷南北两坛单独成制、规则严谨的形态格局。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天坛也被占据,帝国主义军队在此盘跟达一年之久,天坛的建筑、园林和礼仪陈设均受到严重破坏,神乐署被辟为兵站,并有铁路从马家堡引到此地。这是天坛基本格局被破坏的开始。此后,天坛坛域不断遭遇挤占、蚕食,一些建筑设施也被拆毁。天坛自建城之后,在这里举行的仪式主要有:皇家盛典、皇子诞生、册封皇后、皇帝即位和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的祭礼。

  

  除了告祭之外,还有孟春祈谷、冬至祭天、祈谢雨雪等仪式,据统计,明朝的朱棣以后13个明代皇帝在天(地)坛举行了149次祭祀活动,清朝入关后的9个皇帝在天坛举行了524次祭祀活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