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②|应对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需重视

  交汇点讯 10月29日是第17个世界卒中日。脑卒中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我国现有约600万脑卒中患者,20岁到64岁年龄层的卒中概率已经达到25%,且发病平均年龄逐年降低。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经济负担重等五高的特点,急救和治疗过程复杂,时间要求高,涵盖院前、急诊、住院、康复、长期管理等多个领域。专家表示,卒中患者往往面对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应对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也要重视。

  抬起、放下、抬起、放下……在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医生正指导一位病人进行右腿功能性锻炼。“一些患者家属不知道卒中发生之后还要进行康复,以致错失了最好的康复时机,这是很让人痛心的。”康复科科长朱二秋说。

  据了解,脑卒中发生后,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即便脱离了危险期,患者及其家庭还有一段“硬仗”要打,那就是进行综合性的康复治疗。脑卒中轻度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后可以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而发病后的1到3个月,是康复治疗的黄金时期。

  社区医院在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通常急性脑卒中患者会被送到区域内的三甲医院就诊,患者度过危险期后,会回归到社区医院中来,医护人员会从最简单的生活动作开始帮助患者锻炼学习。”如果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就可以回归家庭,按照医院设定的计划,患者将一步步恢复正常生活的能力,从做擦桌子等简单家务,到在小区里“遛弯”,“一般情况下医院中60-80%的患者都能回归家庭,偏重症康复病区的病人能达到50%的比例。”朱二秋补充。

  但有时,居家康复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卒中患者需要24小时的专业照护,尤其是当患者产生认知功能障碍时,也会发生走失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康养机构便可以满足卒中患者康复的需求。江苏安颐集团成立的安颐养老院便是一个医养结合的典型案例。院长李静介绍,该项目是集医、养、康、教四位一体的养老综合体,为了让老年人健康得到全方位保障,项目内设立了一所三级老年病专科医院,在发生紧急情况时,24小时待命的急诊医生可在3-5分钟内迅速赶到现场。

  日常情况下,机构的医护人员会为卒中认知患者进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音乐和怀旧疗法等非药疗法。每天机构内都会进行数次活动,将休闲与康复结合,让长者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达到康复的目的。除了院内的医养服务,安颐养老院还正在筹备居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以社区嵌入的模式,打造认知症友好社区,让专业服务走进长者家中。进行上门服务,这样患者便可以继续维持和家中亲朋好友的紧密联系。

  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施洪超提醒,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药物和康复应相辅相成。“药物治疗虽能迅速控制病情,但康复治疗却能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此外,由于脑卒中的复发率很高,因此即使肢体康复了,血管也不一定完全好转,“康复后,还是需要遵医嘱坚持服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见习记者 杨易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