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为不仅受到个人心理的影响,个体所处环境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最早由Bronfenbrenner于1979年提出,而后学者们开始对此进行研究,并将这个理论逐渐运用到心理学及社会学等等相关学科中。《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这本著作以整体视角出发,来研究个人与环境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即社会生态系统视角,而生态系统理论主要是讲述从微观、中观、外部和宏观四个层面对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布朗·芬布伦纳指出,人的行为不仅受到个人心理的影响,个体所处环境也会对其影响,应该引起重视,他认为微观、中观、外观和宏观系统有时直接对个体产生影响,有时通过子系统间接影响个体。微观系统是指,个体在生活中,与其接触最为密切和直接的环境,包括家庭中的亲人和家庭环境、学校的教师校园环境、同辈群体等,这些微观环境会直接影响个体品质、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婴儿来说家庭是其微观系统,而对于孩子长大一点后,家庭、学校以及同伴都属于微观系统,这些微观环境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中观系统是指,各微观系统之间相互影响,个体在家庭中与亲人的相处模式同时也会影响到他们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外观系统是指通过影响个体的微观层面从而间接影响个体的系统,如家长的工作环境会对家长产生影响,学校的管理模式会影响教师,老师被施加压力时有时候会将情绪转移到学生身上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家长、教师以及其他微观系统又因此而影响到个体;宏观系统是指会影响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大环境,比如当地风俗、文化以及风气等等。
另一位代表人物CharlesZastrow则重点阐述微观、中观和宏观系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人在环境中强调个体受到环境影响,环境也会对个体产生影响,两者相互作用,系统某一个部分发生变动,其他子系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以帮助整个系统再次达成平衡状态,人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直接左右个体发展,个体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或者改变个人,促进个体与环境系统达到互动性平衡状态。生态视角是系统分析的一种形式,个体与环境相互回应,对个体的研究,应将个体置于环境之中,整体视角加以分析。
基于对过往的文献和研究发现,青少年处于一个心智不够成熟的特殊人生阶段,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等极易受到家庭、学校、同伴的影响,所以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作为研究视角,从家庭、学校、同伴等微观视角出发,研究它们之间的各个因素对青少年情绪智力发展有何影响,以期更加全面地对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完善和丰富已有的文献研究。
家庭因素与情绪智力。众多研究人员发现情绪智力是解释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认知和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家庭是属于初级社会群体,是社会的构成的基本单元,是一个人从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必要场所,家庭环境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影响重大,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家庭环境与情绪智力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大量学者针对家庭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
家庭属于复杂的系统,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方面的环境,雄厚的家底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生活品质,丰富的精神支持,如温馨的家庭氛围,良好发教养方式、多彩的家庭活动以及父母榜样作用等等都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会影响个体的情绪。就硬性环境而言,家庭条件好的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但是家庭经济基础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无法发挥决定性作用,物质与其他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就软性环境而言,赵维燕与张慧珺的研究发现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情绪智力。
贺燕子通过论述的方式,分析了家庭家养模式对儿童情绪智力的影响,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肯定以及良好的沟通都能促进孩子情绪智力的发展。父母的冲突关系,会造成不和睦的家庭氛围,从而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父母之间相敬如宾,用尊敬和爱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让孩子被爱包围,有助于个人形成较高的情绪智力水平。
唐建忠着重研究中学生的家庭休闲活动、冲突、关怀沟通、秩序四个维度与情绪智力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证明家庭环境、家庭活动、家庭氛围都会极大程度影响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初中生正处于各方面认知还未正真成熟的阶段,也是容易被环境所影响的阶段,他们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情绪智力会影响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较低的情绪智力容易导致青少年在看待问题和面对生活时往往更加消极悲观,从而可能引发违法犯罪行为,而较高的情绪智力,有利于青少年积极面对生活,增强自我效能感,实现人生价值。
众多研究发现,家庭环境的各个因素会影响个体情绪智力的发展,而情绪智力会影响个体人生的发展,所以,研究初中生的情绪智力与家庭环境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家庭氛围对个人的情绪智力的影响极大,而家庭抗逆力也会影响个体的情绪,家庭的氛围,乃至家庭的经济基础和生活水平,因此本文着重从家庭气氛和家庭抗逆力着重分析其对初中生情绪智力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研究人员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很早之前就有心理学家提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一个小孩的一生成长影响重大,19世纪20年代Parsons在此基础上将这个问题与家庭联系起来,家庭教养方式与情绪智力的关系成为学者极为关注的领域,陆陆续续很多学者对此展开研究,多数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情绪智力呈显著相关,家庭采取专制型教养方式与情绪智力的培养呈现负相关,而采用权威性方式与情绪智力培养呈正相关。
宋庭竹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父母采用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孩子形成较高的情绪智力,有助于孩子在与人相处时减少恐慌的程度,更容易接纳同伴,与同伴沟通相处,用自信和积极情绪与同伴建立友谊。刘秀清着重选择对家长的情绪智力、教养模式以及家庭环境这几个因素进行研究,以了解它们与初中生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父母的积极教养方式与父母自身的情绪智力的提升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从而提高初中的情绪智力。
何智雯经研究发现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学生提升自信心和培养良好的情绪,使学生拥有自信和能够管理自身的情绪,对学生来说更容易交到朋友,减少了孤独自闭问题发生的几率。而国内大量对于家庭环境和情绪智力的研究高度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情绪智力的影响,并相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以本文不再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而是从其他因素着手进行研究。
有部分学者将家庭氛围这一因素纳入研究范围,反而极少有学者深入研究家庭抗逆力这个家庭环境因素对情绪智力的影响。家庭氛围是一种由家庭成员,即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语言和行为互动所营造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与他们的价值观,家庭观念以及习俗等相关。家庭氛围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形成性格和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生活在积极温暖的家庭氛围中,得到爱的同时也能学会分享爱,而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容易让孩子模仿学习不良的交往方式,形成偏差行为,影响正确三观的建立。
季冬与陈虹的研究表明,家庭氛围对抑郁水平有负效应作用,温馨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以乐观向上面对生活,减少抑郁症的发生,更加健康成长;生活在不良的家庭氛围之中,如父母经常发生争吵冲突,关系日益紧张,孩子会进行模仿,对外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以攻击性方式与他人相处,不利于处理人际关系。潘玮与高雪梅通过研究发现,家庭氛围的温馨有助于减少初中生的暴力和攻击性行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