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扑街!搞对象就好好说搞对象的事,要啥自行车
一边给自己贴上“科幻”的外衣推高观众期待,一边掏出言情片来糊弄观众。
|作者:阿晔 隋唐
《上海堡垒》彻底崩塌!
8月9日上映当天,其豆瓣评分开局就低至4.2分,不到5个小时又降到了3.7分,截至目前,仅剩3.3分……
从主题思想到题材偏向,从故事情节到配音声画,从雷人台词到演员表现……这电影随便拎出来一个创作元素都能激发观众强烈的吐槽欲望,甚至单纯的差评都已经不能满足这届观众了,大家追求的是在一水儿的差评中让自己的调侃显得有内涵、有深度、能脱颖而出。
“《流浪地球》给中国科幻开了一扇门,《上海堡垒》把这扇门又关上并焊死了。”
“《上海堡垒》唯一的自知之明是作为爱情片的它没有选择在‘七夕档’上映。”
“《上海堡垒》倒掉了,中国电影有救了。”
如潮的差评带来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短短一天后,就发酵到了让观众和院线方集体抛弃它的地步。上映第二天,《上海堡垒》排片占比惨遭腰斩,从33.5%骤减至15.2%;排片场次也从13.7万场下降到6.2万场;上座率更是低至8.3%。
糟糕境遇下,片方的心态也崩了。8月10日晚,《上海堡垒》官方微博连发四条微博强硬质问网络差评:“这是烂片?”
网友毫不留情地回怼:“对,这就是烂片。”惨遭打脸之后,这四条微博又被片方自行删除。
昨天,导演滕华涛、编剧江南先后在微博上发文道歉,但网友并不买账。可以预见,除非下半年有更烂的电影出现,否则今年国产电影金扫帚奖极有可能非《上海堡垒》莫属了。
披着科幻外衣的言情电影
看完《上海堡垒》的人,绝大多数有一种自己被骗了的感觉。
宣发时,片方口口声声说这是一部硬科幻电影。满怀期待的观众去电影院一看,嘿,好家伙!这哪是什么硬科幻,根本就是披着科幻外衣的言情片啊!
其实,在其同名原著小说中,科幻就只是作为一个大的环境背景,根本没有完善的设定。这一点,作者江南自己也承认——小说本质上讲的是一个具有科幻色彩的爱情故事。
所以,归根结底,这就是个爱情故事啊,朋友们!
但魔幻的是,早在2017年,片方在宣传中明明强调该片是“科幻战争电影”啊,当时书迷还猜测,电影可能会对小说进行魔改。
结果谁能想到,改来改去就成了现在这样,电影想突出科幻元素,却留下了一堆bug;原本小说中欲语还休的暗恋,也被活生生拍成了故作姿态的矫情……只徒留坚持看完全片的观众恍恍惚惚,脑海中盘旋着一个个问号。
中国的科技到底发展到了什么水平?为什么有上海大炮和仙藤这么厉害的黑科技,还在使用手枪、冲锋枪这样普通的热武器?
外星人轰炸上海多次,所有高楼都几近倒塌,东方明珠却岿然不动,难道外星人也知道文物保护?
为什么2042年的上海跟现在看上去没啥区别,反而被灭城以后,一个“五年计划”就成了未来赛博朋克?
别问,问就是不知道,问就是你事多,专心看特效就行了呗,哪儿那么多问题!
关键是,这特效也是花架子啊……有观众吐槽:“无人机空中大战场面,火光如流星飞窜,真的好像在看铠甲勇士大战;炮防御被攻击消失的效果,和某些网游页面有啥区别?”
科幻元素只是噱头,言情才是本片的主题。
别人忙着打外星人,鹿晗饰演的男主角江洋身为灰鹰小队的领军人物,却忙着对舒淇饰演的林澜穷追不舍,大战在即还成天满脑子都是谈情说爱。
从“她怎样才能注意到我”到“终于坐在指挥官位置上和她并肩作战”, 从支支吾吾送礼物到手机短信“好好睡,晚安”,甚至在上战场前,江洋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发短信向林澜表白……
更绝的是,这都2042年了,江洋还发短信表白,而且短信还发送失败了!
典型的“御姐+小奶狗”组合,但无奈鹿晗和舒淇毫无CP感。
观众表示,这可能是全片最具科幻色彩的一个情节。“它科幻就科幻在手机发送短信失败后还可以自动重新发送,这就是导演能想到的最科幻的点子了。”
《上海堡垒》之所以披着科幻外衣表现言情本色,的确和导演滕华涛、编剧江南有莫大的关系。
滕华涛手握《失恋33天》《裸婚时代》《蜗居》等作品,是拍言情片出身的名导,让他驾驭科幻片,有点难为他了;江南的代表作《九州缥缈录》和《龙族》都是奇幻类,其出道作品《此间的少年》是个言情小说,《上海堡垒》的原著本身也是个爱情故事,说白了,他根本没写过正经科幻……
所以,他俩携手搞出一个这样的《上海堡垒》,实在不足为奇。
瞎蹭热度,自取灭亡
虽然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言情片”,但这并不能阻止电影宣发疯狂向科幻迷们抛媚眼。
宣传海报上,众多热血场面无一不是“科幻大片”的既视感。要不是右下角那个“上海堡垒”的字样,环环还以为是游戏《星际争霸2》出了电影版。
官方宣传片里,末世场景突出的是摧枯拉朽,人在自然宇宙面前的渺小被表现得入木三分。很多观众看了激动得直拍大腿,感叹这次拯救世界的终于不再是“老美”!
当时的宣传氛围真可谓是“Call”声一片。什么“国产科幻接力棒”“中国科幻扛鼎之作”“秒杀复联四”等口号喊得震天响,连各个电影垂直领域的自媒体大号也集体“高潮”,就差喊出“《上海堡垒》就是中国的《星球大战》”,而鹿晗那小小的肩膀上,似乎也扛上了“国产顶级科幻明星”的大旗。
前两天,蔫坏的豆瓣用户@ Flipped将当时“吹”过《上海堡垒》的自媒体大号一一拉出来“鞭尸”,让人看了满脸尴尬.......
毒舌电影曾发文《国产科幻,看这还有个不认命的》,并抛出了一个灵魂拷问:吴京说2019年是国产科幻元年,《流浪地球》打响了头炮,第二棒要交到谁手里?
独立鱼电影的标题明显更硬核——《国产科幻,炸出了另一条路》,文中对《上海堡垒》的评价是“又一部电影大胆往前迈上一步”。
第十放映室的吹法则不一样。在当时满网“热血”“国产科幻牛X”的口号声中,他们却颇具情怀地喊出了“《上海堡垒》:星空与热土”。
这些电影领域的自媒体大号,在提前看过成片之后,整齐划一地一改往日对烂片“喊打喊杀”的形象,将《上海堡垒》吹得神乎其神。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大号也要恰饭,这大家都理解。但问题是片方明知自己手里是部爱而不得的纯爱片,为何要生往“硬核科幻”上凑?难道片方是认为这两类作品的目标用户有什么重叠?
说白了,还不是流量惹的祸。从年初《流浪地球》火爆开始,《上海堡垒》的宣传就从”爱情兼科幻“简略成了“科幻”。当时随着《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上映,网络上正在热炒“2019科幻元年”的概念,于是《上海堡垒》便顺水推舟地给自己披上了“科幻”的外衣。
其实这不难理解。《流浪地球》玩的是“科幻+硬核”,票房Get,口碑Get;《疯狂外星人》玩的是“科幻+幽默”,票房Get,口碑Get;到《上海堡垒》这,怎么就不能玩一把“科幻+言情”?
话是这么说,但片方似乎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近几十年,中国所有类型的电视剧几乎全部是在讲谈恋爱的故事:医疗剧是医生谈恋爱;政法剧是律师谈恋爱;古装剧是古人谈恋爱;神话剧是神仙谈恋爱......
扯来扯去,无非就是换着人谈恋爱,对此观众早已审美疲劳。只是谁都没想到,《上海堡垒》会一边给自己贴上“科幻”的外衣推高观众期待,一边掏出言情片来糊弄观众。
这口碑再不崩那真是见鬼了。
流量明星之坑
从2015年开始,国内影坛掀起了“流量为王”的时代。有业内人士回忆:“在某些资方眼中,流量小生的粉丝们根本不关心剧情,只关心演员。”
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2016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西安宣传时,有人问导演张一白:“《从你》与同期上映的影片相比有何优势?”他直言:“我们的优势就是有杨洋。”
不过现实是令人尴尬的。
2018年,有人统计了当年上映的“流量电影”:吴磊主演的《阿修罗》上映3天即撤档,票房不足5000万;李易峰主演的《动物世界》票房5.1亿,貌似不少,但仍难以收回成本,导演甚至公开承认“尝试失败”;吴亦凡主演的《欧洲攻略》票房1.53亿,连带把梁朝伟拖下了水(该片创下梁朝伟2007年《色·戒》后最低票房成绩)。
在微博上能双手遮天的流量小生们,在大荧幕里的票房号召力却打了个不小的折扣,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时代在变化,明星的定义也在变化,这些流量明星与传统明星的玩法本就不同。
在过去几十年中,传统明星的核心竞争力无疑是作品:靠作品打榜、靠作品维持话题、靠作品让观众脸熟,作品是传统明星的“命根子”。作品的关注度就像高中生的高考成绩,都是可以量化的标准。
但现在流量明星玩的并不是作品,而是“人设”。他们将微博当做战场,将社交媒体当做“演戏的平台”,观众心中的形象本身就是他们的“作品”。至于电影、歌舞、才艺等艺术作品,对他们来说只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
看到这,很多人已经读懂,流量明星的核心竞争力是“自己的形象是否讨喜”,而这里的“形象”并不是通过电影等作品来维持的,而是社交媒体上的“人设”。粉丝愿意为他的“人设”买单,但不一定愿意为他的作品买单。
《上海堡垒》开机是在2017年,那时不仅是鹿晗的“顶流”时期,更是中国影视界的“流量明星之春”。据业内人士说,当时互联网与传统企业一股脑挤进了影视圈,他们既不懂剧本又有无限的“创作热情”,于是便催生了那个畸形的电影市场。
一些片方不去花心思好好打磨作品,反而成天想靠流量小生来割观众的韭菜,这如意算盘打得也太响了点……
好在观众终究是不好糊弄的,用烂片和流量小生圈钱的时代也终将一去不复返。《上海堡垒》流量、票房双扑街,似乎也暗示了当初那扇被鹿晗打开的“流量之门”,像是命中注定一般地由他自己关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