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夜2》又一大IP被毁,过度商业化,注水和流量充斥的结果

  《将夜》第一季的播出还是相当成功的,当时被誉为改编最成功的IP大剧,豆瓣评分高达7.5,直到最近《庆余年》开播才取代了它的位置。而《将夜2》目前已经开播,一口气放出了8集,无论是剧粉还是原著粉都急不可耐地想一睹为快。

  然而真实的观影感受实在是一言难尽,豆瓣评分虽然还没有出,但是基本可以判断6分是一条槛。打一星的太多,如果让我打,最多也就打两星,加的那一星是因为主线剧情基本没有大的挪动。

  《将夜》第一季大获成功,第二季按理说应该是追加投资精益求精才是,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有人说口碑下滑是因为换角,其实这还不是核心因素,就我个人的理解换了编剧才是大事!

  《将夜》第一季的编剧是徐润,猫腻也参与。但是第二季居然没有编剧署名

  第二季的编剧没有署名,你没有看错,为什么编剧没有署名呢?这个就耐人寻味了。而第一季的编剧徐润是《康熙微服私访记5》的编剧。

  刚开始看《将夜2》的时候,真的让人感觉特别的奇怪,感觉好像和《将夜》不是同一个团队制作的感觉,而且绝对不是换了演员那么简单,是一种整体降质的感觉。

  为此专门对比了两季的幕后班底,导演一样、制片一样,唯独编剧这一栏是不一样的。编剧有多重要无需多言,第一集的故事节奏张弛有度,而第二季感觉故事推进地非常地赶,感觉就像在看流水账。

  显然编剧的更换是致命打击。

  换演员的影响,没有换人设的影响大

  其实演员换了没什么,但是同一个角色人设性格都换了,就有点离谱了,让人很难接受。

  1、男主角宁缺

  换成王鹤棣本身没有大问题,其实陈宇飞的演技也就那样,只是先入为主。但是毕竟是上下集的关系,男主性格的继承是很关键的,但是显然导演没有注意到这个方面,其实这个很要命。

  因此看弹幕,就能看出观众对男主角多不满意,其实不是对王鹤棣不满意,而是对于男主人设的改变非常不满意。原来的高冷幽默,直接降了N个等级,原来的宁缺给人感觉智慧过人,第二季的宁缺就是个愣头青、傻帽。

  2、西陵女神叶红鱼

  这个换角真的太有问题了,大大的降质。叶红鱼是西陵出了名的冷艳美人,绝对不是长这个样的,其实第一季孟子义就演得相当不错。但是这一季的不知道是什么鬼,不是装酷就叫冷艳,现在全身上下只剩下冷了。

  3、唐皇一家

  这个也算绝了,第一眼看到唐皇一家在皇宫接见宁缺的时候,就一个观感,全是跑龙套,真的连一个有灵气的演员都找不到了吗?剧组的经费就这么紧张?

  换了人也就算了,唐皇是一国明君,温文尔雅的背后藏着天下,黎明的把握就非常到位,不怒自威。然而保剑锋演的这个是哪门子唐皇,一点皇帝气质都没了。

  4、隆庆王子

  隆庆王子人没有换,但是人设换了。隆庆王子黑化以后,变成一个会正常说人话的人了,和原来那个说话慢吞吞气质忧郁的王子完全不沾边,从一个王子变成了一个普通素人的感觉。

  制作精细度明显降低

  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一季的制作精细度明显下降,最典型的就是在第一季人气很高的莫山山,同一个演员,在这一季变得一点都不仙气了。

  第一季里的莫山山仙气十足,性格好,武功好,大家都狂热煽动宁缺应该和莫山山在一起。然而到了第二季,感觉不单单换了编剧,造型师都换了,明显降了不止一个档次。

  第二季莫山山的刘海明显出了问题,非常的难看,仔细看还可以看出来发质干燥,一点仙气都不剩了。这还仅仅是一个例子,其实你把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整体画质做比较,就能发现第一部的色彩要明显锐利许多。

  有人说特效是优点

  有人说特效是优点,这只能说是真的没啥优点可以说了,但是观众难道看剧是为了看特效表演吗。而且还是延续了第一季群众演员超级少的尴尬,让很多场面看起来都相当滑稽。

  盂兰节事件本来是个很精彩的大事件,可以说是气势磅礴,结果拍成了个啥,盂兰铃响的时候本来会有神光移动追杀,咋就拍成了一堆乌鸦围着桑桑转,啥意思。

  赶时间的粗制滥造,过度商业化的产物

  要说《将夜2》为什么会成为劣质品,个人认为还是过度追求商业利润所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这么着急把第二部做到这个程度就推出,难道真的想靠流量演员赚取流量利润?还是想凭借猫腻的《庆余年》继续带热度?

  真的是想多了,今天的观众已经非常理智和挑剔,这样的作品只能砸口碑,未来的发展几乎已成定数。这部作品有没有可能成为“真香”定律的后发力作品?一个字,难!

  结语

  坦率地说,第一部的《将夜》还是不错的,剧情有意思,制作精良。而看到这部续作,真的失望至极,一个大好IP就这样被毁,可惜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