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智慧,看李密《陈情表》后跌宕起伏人生路,结局想不到

  宋代大学士苏轼曾说: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可见,李密的《陈情表》与《出师表》一样,对后世影响和巨大。

  先看李密其人:

  

  李密,本来是蜀汉大臣,

  刘禅的优秀官员。

  李密年轻时勤奋好学,

  以蜀地大儒谯周为师,

  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

  年轻时,曾经担任蜀汉尚书郎。

  还曾作为外交官,

  几次出使吴国,

  擅长辞令,应对机智,

  赢得了吴国的君臣啧啧称赞。

  譬如,吴大帝孙权问,蜀汉兵马多少?

  李密不卑不亢,

  答道:“官用有余,人间自足。”

  兵马多少,这是国防机密,岂能告诉尔等。

  后来吴国君主和群臣一起讨论道义问题,

  都说愿意做弟弟(这点与会享受的现代人无比相似)。

  但李密回答的不一样:“我愿意做兄长。”

  为什么?众人一脸惊诧。

  “做哥哥的有更多时间侍奉父母。”

  李密自然答道。

  吴国君臣都佩服不已,李密又收获了一众粉丝。

  至于蜀国被灭后,

  司马氏征召自己外出做官,

  李密从心底是不屑与靠着阴谋诡计、血腥屠杀篡夺得天下的司马家族为伍的。

  但司马家族的残忍不是想忘就能忘的,

  不然权力随时会化为杀人的快刀!

  一、请看司马家族残忍第一人——司马懿:

  

  魏帝曹芳在位时,

  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

  曹爽选择了投降,交出兵劝,

  向司马懿请罪

  在这时候,

  司马懿的野心已经不再隐藏。

  嘉平元年正月,

  魏帝曹芳在大将军曹爽陪同下前往魏明帝的陵墓高平陵祭祀。

  司马懿把持洛阳,

  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草包曹爽选择了投降,

  交出兵权,

  向司马懿请罪。

  不过,司马懿眼都没眨,

  派人诬陷曹爽,

  曹爽被杀,诛灭三族;

  他的党羽邓飏、何晏等等,也一同诛灭三族。

  因此司马懿一旦发狠,

  不仅寸草不留,

  还要斩草除根。

  二、司马家族残暴第二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司马师

  

  司马师和司马昭是一母同胞,

  都是司马懿的儿子。

  其中司马师是哥哥。

  司马师年轻时与何晏、夏侯玄三公子在魏国时名扬天下,

  但在司马懿诛杀自己的好朋友——何晏,并诛灭其三族时,

  司马师都没有皱一下眉。

  随后,

  司马师又将张皇后废黜。

  不久,

  废掉皇帝曹芳,

  改立14岁的曹髦为新皇帝,

  可谓镇压皇族,丝毫不手软。

  三、至于司马昭,更是历史界与文学界的名人,堪称司马家族残暴最强人。

  

  这由千古流传的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可见一斑。

  继承司马家族权力的司马昭见小皇帝励精图治、年少有为,

  于是对当时小皇帝曹髦步步紧逼,

  没成想曹髦虽小,

  却不甘受人摆弄、担惊受怕,

  于是先发制人,

  曹髦决定破釜沉舟,

  率人攻击司马昭,

  结果事情败露,

  20岁的曹髦被司马昭心腹贾充指使手下成济杀害。

  为了掩人耳目,

  司马昭处死了“功绩卓著”的成济,

  并诛灭其三族,

  以塞天下之口。

  但弑君之罪,却远远超过了他的父兄。

  当然,司马昭还有更丑陋的一面,

  就是听信钟会的谗言,

  杀害嵇康、吕安。

  

  钟会,

  大将军司马昭的红人,

  年轻时却是一个附庸风雅的文学青年,

  想得到文坛领袖嵇康的赏识。

  不料,嵇康看不起攀附权贵的钟会,

  在嵇康那里碰了一鼻子灰。

  

  而后来吕安事件中,

  嵇康为被诬陷“不孝”的吕安辩护,

  于是钟会给主子司马昭打小报告:

  “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意思是:

  天下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

  只是嵇康是诸葛亮一样的卧龙啊,

  既然不能为您所用,

  您看着办吧。

  心怀鬼胎的人往往喜欢听鬼话。

  钟会这么一说,

  司马昭心里自然很不舒服。

  接着钟会又补上致命的一刀:

  “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

  “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圣人孔子可以诛杀少正卯,

  您还不赶快把异端嵇康除去吗?

  残暴的司马昭一听,

  竹林七贤之首——嵇康的鲜血,

  在司马家族马上建立的晋朝天空大大书写了“无耻”两个字。

  总之,司马家族的种种神操作,

  刚刚亡了国的李密不可能不知道,

  与其把生命交给一个有狠毒残暴基因的司马家族,

  怎如在家尽孝侍奉相依为命的年迈的祖母?

  于是,一篇感天动地的《陈情表》问世了,

  其事感动天和地,

  其情悲悯天下人,

  其理契合孝道——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宪法,

  难怪司马炎同意李密暂不赴诏,

  还表扬他“不空有名也”,

  还赏赐了两名奴婢,

  指令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上《陈情表》之后文——李密的胆真大:

  在李密“上表”一年后祖母就去世,

  守孝两年后,

  李密被任命为温县县令的小官,

  至于太子洗马,

  政局已经稳定,

  晋武帝已经不需要通过优待“旧臣”来稳定局势。

  后来虽然升了官,

  却是被派去做汉中太守。

  

  当晋武帝在赐宴践行时,

  李密终于忍不住赋诗嘲讽: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意思很明显:朝中无人,君主无道,我还是回家耕田吧!

  这是不给皇帝留任何脸面,

  察言观色,言官上奏弹劾

  气炸了的武帝顺遂了他耕田的“心愿”。

  其时,

  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已非昨日积极有为的司马炎,

  刚建国时,晋武帝积极有为,

  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

  史称“太康之治”。

  后期的司马炎,

  荒淫奢侈,

  平定吴国后,

  五千多名吴国美女统统纳入后宫之中

  据说宫中嫔妃多时达到万余人,

  于是司马炎坐在一辆羊拉的小车上,

  羊车停在哪里,

  他便临幸哪一个妃子。

  为此,有了一个成语——羊车望幸。

  

  上有所好,

  下必趋之,

  晋武帝下大臣比富斗狠,

  社会风气败坏。

  大臣何曾,

  特别讲究馔肴的味道,

  皇帝赏赐的宴席食不下咽,

  要自带家厨烹制的美味佳肴;

  每天光是吃饭就要用一万钱,

  可却还整天嗷嗷说无处下箸。

  如此西晋,哪有不亡之理!

  读史使人明智,

  作为曾经的史官,

  李密把卑微与不屈拿捏得恰到好处,

  不仅留名而且保身,

  这其中包含的无穷智慧和斗争经验,

  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所以有诗歌赞美李密:

  一份陈情表,

  万般智慧生。

  太白兼陶潜,

  保留身与名。

  人生之路坎坷,需要智慧面对;

  愿与大家一起品历史人物,度光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