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明暗交织光影斑驳终是恒常

  钟孟宏作为台湾电影后起之秀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中不“健全”的家庭情感的细腻展示 已成为表达主题的主要路径。每个家庭残缺破碎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在电影中家庭的不完整与缺失已然成为一种表现趋势。《阳光普照》是钟孟宏指导的剧情片,与 2019 年 11 月 1 日在中国台湾上映,揽获了第 56 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包括最佳剧情长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在内的六项大奖,是导演钟孟宏聚焦于普通家庭的又一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

  影片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花絮里的那一张“全家福”,提醒观众这个普通的台湾四口之家,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影片中没有过一次同框。导演将个人对社会中千千万万个家庭的观察与思考转换成影像,来给予观众思考的空间。

  一、愤怒的父亲

  在钟孟宏的电影中对于“父亲”形象的建构与解构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母题。在《阳光普照》中,一开始就交代了父亲陈以文的社会身份——驾训班教练,并且以陈以文的“我希望他关到老,关到死”,描绘出了一个愤怒的,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形象。法庭上陈以文说“过 去是我们做父母的管教无方,未来我也不觉得我们管得动他,我希望你们把他送进去,好好管教。”到这里,陈以文的父亲形象一直呈现出逃避的姿态,逃避对儿子的过错承担责任,逃避教育儿子改邪归正的责任,甚至逃避面对有这么一儿子的现实。包括之后面对阿玉怀孕, 也只是呵斥发怒,依然在逃避作为父亲的责任,对妻子一口一句“你儿子”将教育不当的罪名全部推到妻子的身上,连陪阿玉做产检这样简单的事情也是置气不管。

  但是在面对大儿子陈建豪时,影片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父亲,在面对大儿子时,父亲阿文亲自将学费送到补习班,每年都会给儿子一本“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本子,看似平淡, 实则是对儿子给予的厚望,望子成龙的压力也就无意识中加在了大儿子身上。

  也许陈以文曾经想当医生,但因为种种原因只得当教练维持生计,所以又将期望寄托到大儿子身上,导致大儿子为了父亲的期待,哪怕成绩还不错,没有考上医学院也只能选择重考一年。而根据全片的线索,我们可以推出,这个愤怒且逃避责任的父亲是这使这个家庭破碎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影片中的父亲失去了他作为父亲的社会身份,面对自己满怀期望的大儿子自杀的事实,在钟孟宏的影像当中,当下台湾社会所面临的正是这样一种丧失身份、丧失温 情的现状。而在对家庭成员或主动寻求死亡、或被动缺席的建构中,恰恰在无意识之中凸显了台湾的“孤儿身份”。

  二、失语的母亲

  在钟孟宏的影片中,男性角色通常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而女性则是被动的边缘的。在影片《阳光普照》中,母亲琴姐呈现出的基本上都是一种麻木的状态,表情恍惚,眼神迷离。影片中所有剧情的推动都是由男人来完成的,不论是阿和阿豪阿文还是菜头,母亲是非常被动的。这类无力的女性角色在钟孟宏的作品中处处可见,领养姐姐孩子却不知道怎么办的阿玉继母,怀了孕却见不到阿和甚至婚礼都是仓促办的阿玉。但与此同时,影片中的母亲琴姐并不是静态的,她似流水般平稳,舒缓的流动着,去看望儿子,照看阿玉,同时照顾丈夫的起居,她稳稳当当的解决着男人们闯下的祸,留下的烂摊子。

  与失格的父亲相对应的是,作为母亲的琴姐从来就没有逃避过自己的责任,她想方设法想让儿子判的轻一些,为了阿玉辞去工作开化妆店,她总是尽全力去让这个家庭正常的运作。但是她更多的将母亲的责任放到了实质上的照顾家人,对于她的孩子和丈夫在想些什么她并不了解,对于儿子的叛逆也只是顺着他来,对孩子有无限的包容。由此可以看出,尽管钟孟宏作品中的母亲都是被动的,但其中也包含了对于母亲坚韧顽强的生命力的表现。

  与钟孟宏其他作品不同的是,琴姐在《阳光普照》里最后面对丈夫的坦白,最终情绪奔溃,高高的举起双手锤向丈夫,在影片的最后,导演终于给了母亲一个发泄的出口,发泄她的无助与难过,这种发泄在此之前是没有的,也更进一步的体现出了母亲在钟孟宏影片中的“失语”,她面对这所有的事情都无能为力,无力改变也无法扭转局面。

  三、父子关系

  钟孟宏说:“创作者很容易下意识地延续先前作品没有讲完的东西,原本在《第四张画》以后我就决定不要再讨论亲子关系了,没想到又在《失魂》占了那样多篇幅,大概是作为一个导演潜意识的延伸吧!”显然,导演钟孟宏将自己潜意识的延伸同样的带到了《阳光普照》里去。

  《阳光普照》中很重要一个线索就是父子之间的关系,但是整部影片营造出的父子关系,是别扭的,是尴尬的,是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沟通的,只能用愤怒和沉默来掩盖彼此不愿意承认的陌生。父亲陈以文对大儿子陈家豪如此多的期待,也就直接体现出了陈建豪的死对其打击之大,他引以为傲的儿子选择离开这个世界,让他彻底跌入谷底,失去作为父亲的身份。也正是因为失去儿子的打击之大,使得阿文没有丝毫的犹豫撞向了对儿子的生活有威胁的菜头,以最直接的方式,近乎本能地保护儿子。虽然说钟孟宏的影片中男性一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但是父与子之间的关系确实无比的冷漠,无比的陌生,无比的疏离,父子之间的关系不是无需言语也很亲密的,而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维持的。

  影片中父子之间唯一的沟通场景在全家超市那一场景,以简单的问询 和共同对阿豪的思念,终于将这两个最陌生的父子的心系到了一起,也是对之后父亲杀害菜头埋下的伏笔。从刚开始的逃避,到后面的接受,再到最后的为子杀人,钟孟宏在《阳光普照》中将父子关系之间的沉重,压抑,与深沉的近乎本能的爱在影片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家庭困境

  在《阳光普照》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每一个人身上的压抑感,无力感和绝望感,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阻断与隔绝,影片中一家四口基本没有任何的沟通,彼此都极其的不了解,也拒绝敞开心扉,每个人都在以“独白”的形式向别人讲述着自己的感 受,而丝毫不让家人察觉。大儿子阿豪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表现给他人,直至再也找不到阴影可以躲藏,二儿子阿和通过叛逆打架等一系列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不愿开口表达,母亲面对丧子和得孙一系列事件也只是默默地接受承担,父亲不断地用愤怒来表达自己的期盼 和爱,每个人都在用一种无解的方式不停的钻牛角尖,没有任何家人之间本该有的温暖理解与支持。

  影片将独白融入对白中的方式更加体现出了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拒绝展露内心的状态,阿豪将情绪以讲司马光的故事的方式讲给新认识的女同学,阿玉的继母将对阿玉的担 忧与关爱讲给琴姐,琴姐也将对儿子的爱和担忧讲给她,父亲阿文将自己丧子的痛苦和不知怎么面对阿和的迷茫讲给驾校的学员,每个人都像是在自说自话,却不肯向彼此袒露。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疏离,钟孟宏导演也巧妙地运用到了镜头语言上,他善于将人物置于 被分割开来的空间内,同时偏爱以摇镜头的方式来展现人物对话。

  镜头摇动的过程中,原本均衡的、固定的框架被呈现为各种不稳定的形态,构图的失衡由此而来。除此之外,影片中用了大量的交通工具,通过跟摄交通工具上的人来表现人在迷途中的迷失感与隔绝感,像是摩托车,自行车,汽车等等。并且通过表现阿和载着母亲琴姐在自行 车上看着阳光透过树枝洒在脸上,给观众留下了一丝温情与希望,希望这个家庭的困境到此 为止,此后的生活逐渐充满光亮。

  

  钟孟宏导演通过塑造一个这样的家庭,来表现他对于现今台湾社会的观察与反思,体现了导演深切的人文关怀,他将焦点集中到一个普通的、代表着台湾千千万万家庭的四口之家,向世人展示这个飞速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冷漠的社会将本该充满温情与爱的家庭异化成了这个样子。同时通过他独特的影响风格来呼吁大众关注这些在家庭的困境中寻求出路,寻路和解,寻求希望的个体。因此,钟孟宏作品中的家庭意象,仍有很大的解读空间,其很大程度上直接的体现了影片的主题,引发着人们对现代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