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不能离开的不是那艘船,而是那养育他的精神家园
导语:理想与现实的交织,写给20世纪的情诗
2019年11月15日,作为世界电影史殿堂级的经典之作,《海上钢琴师》重映,4k修复版,画面更加精致大气。因为其故事的经典性,即使已经问世21年被无数观众观赏过,也仍旧一鸣惊人。上映8天累计票房破亿,豆瓣评分高达9.3分,在豆瓣Top250榜单中排名第12名,参与评价的人数高达101万,其中超70万人给出五星好评。《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到底有什么魅力,让我们一直对它情有独钟呢?
影片刚一开始,故事的叙事人——号手,这个人物在旁白当中已经告诉我们,“只要还有一个好故事,只要还有好听众,故事就没完。”《海上钢琴师》就是这么一个精妙绝伦的好故事,它借由一位钢琴天才的一生展开,而这个不可思议的音乐天才同时是一个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不存在的子虚乌有。
1900是一个名字,是一个年份,也代表一个时代,1900年的美国,得益于当时经济的崛起,几乎所有人都对纽约有着热烈的向往,不少人乘坐弗吉尼亚号这艘船去美国追梦。影片就发生在这艘船上,主人公是一名弃婴,他被船上的煤矿工丹尼收养并起名1900。
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两千,既载人,又载梦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大的船长,但都可以让梦想远航。三十多年间,有各种各样的人登上了它,他们无一不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去往自己心中的理想之地。1900为船上的乘客们年复一年演奏着曲子,目送着他们一批批着陆,而自己则像是这艘船的幽魂一样,一生都没有下过船。
陆地是一艘最虚无缥缈的船
上帝的智慧总是无声地演说,他把人类的所有恐惧,最纯真的意念,都浓缩在了1900这个孤儿的身上。他像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从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看到世间百态和最脆弱最天赋的给予,“所有的天才,都是孤独的。”因为太卓越,因为思想太超脱,因为与平凡的世界格格不入,1900才总是游离在人群之外。
人们总觉得,只有陆地才是家,才是稳固之处,但陆地真的稳固吗?双脚或许可以踏在坚实的地面上,但命运依旧如海浪翻腾,谁敢说自己稳固如同磐石呢?谁敢说自己就一定看得到明天的太阳呢?1900虽然生活在大海上,他的命运却单纯如坚固的陆地,他不觉得焦虑,也不打算攫取更多。海洋让他安稳,而陆地才让他眩晕,陆地无穷无尽,看似自由,看似坚固,其实那里才是刺激着人们攀比和贪欲的黑暗之海。
短暂而浮荡的一生,有什么是真正稳固的呢?“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吗?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1900逃避陆地,是因为那里的选择太多,他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音乐世界里。他为了自己的艺术,一生都在回避着现实。
1900让我想到使徒保罗,保罗就是一个决定从陆地走到船上的人,他从前在陆地上有稳固的一切,他是罗马公民,拜在名师门下,有大好的获得名声财富的前途,他却像疯了一样扔掉这一切,跑去坐船了。他的后半生什么也没有,房子车子妻子孩子票子,他一样都没有了。他就那样上船了,从凯撒利亚的港口出发,从此就一直在坐船,漂流过无数的地方,再也没有过稳固的生活。
如今我们提起保罗,总是会自然想到那几张航海图,他的足迹最终成为他留给我们的遗产,就如同1900留下的音乐。1900是从何时开始决定这样过一生的呢?也许是小时候,当他透过舷窗注视着深夜里的大海,一趟又一趟往返在两岸之间,就明白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也许是长大以后,他穿行在华丽的舞会之中,见过了太多的衣香鬓影,也见过了太多的曲终人散……从此,别人都害怕看到尽头,他再也不害怕尽头。
他愿意活在有限之中,他明白了正是因为有尽头,才有价值;正是因为有限制,才有自由;正是因为有别离和死亡,才会有珍惜和不舍。他欣然接受生命是有尽头的,一个人所能拥有的也有尽头,他从来不试图否认和欺骗自己这一点,但这是我们每天都在欺骗自己的事。
也正是因为他清晰地看到这种有限性,他才知道很多看似有价值的东西,其实也没那么有价值。没有什么是不能放手的或不能消失的,就像《一代宗师》里宫二说的:“亡了就亡了吧。那么多好东西都亡了,凭什么我就不能亡呢?就算你觉得不能亡,也还是会亡的。”
1900曾说:“如果键盘是无限的,在那个键盘上,你就无法演奏,因为你坐错琴凳了,这是上帝的钢琴。”正如《圣经》里所说,“原罪只有一个,就是你以为自己可以和上帝一样无限。”你看不到自己的有限,以至于你总是想去抢上帝的琴凳,去弹那你没办法弹的钢琴。你总是不愿意承认,你就只是住在一艘船上而已,这趟旅程或许有点长,但它是会到头的,它是有限的。
事实上,我们时常会找不到自己。正如小说《面纱》中写的那样:“河水十分平静,但还是能察觉到水在流动,远远望去,给人一种逝者如斯的悲凉感受,一切都在流走,过去之后可曾找寻到它们留存的痕迹。人类也和这河中的水滴一样,永不停歇地流走,彼此摩肩接踵却又相隔。”其实,人在路上走得太快,灵魂就跟不上了;欲望少了,世界自然也就小了。
1900执着坚守的,是那养育他的精神家园
这部电影从上映至今,一直有个值得思索的问题,那就是:1900为什么不下船?关于1900该不该下船,众说纷纭,但我想,最通俗的理解是下船意味着融入世俗,不下船则意味着“世外桃源”的脱俗。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所以船上、岸上似乎也不能相容。
城市是人类社会最典型的代表,一个漂泊在无边瀚海上三十多年的人,却说害怕城市的无尽,这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让我们细细想来,却会发现他说得不无道理。城市在这个世界上占据的空间非常有限,它的外面是迷失的森林、危险的沙漠、神秘的沼泽、千万重山峦、没有尽头的路径……它本身是有穷的,可当一个种群把所有的生存意义、群体道德、思考认知、精神向往、个体联系等全部汇聚起来压在一个建筑群上,它就立刻变得大本大宗,承受着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大山,呼吸也变得沉重,这其中的选择也由加法变成了次方。
“音乐是在有限的琴键上,奏出无限的天籁。没有尽头的城市,是上帝的钢琴。音乐能让他们从容地前往另一个世界,有音乐相伴,他们有时,甚至不在乎那旅程。在有限的钢琴上,我自得其乐,我过惯那样的日子。”他不适合任何一种未来而已,他有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请默许这世界的迁就意义,他只是不够世俗,没有方向,没有爱,他宁愿永不上岸。
宁愿孤独一生,也不随波逐流
“一个好故事比一个旧小号更值钱。迟早,所有的故事都会有一个结局的,然后就再也没有可以添加的东西。朋友,原谅我,我不下船了。我们笑着说再见,却深知再见遥遥无期。”
影片的结局,1900选择了炸船的方式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他是个一辈子只有音乐的钢琴天才,他没有爱人,没有知己,仅有一位理解他的好友麦克斯。
1900的一生是绚烂瑰丽的,尽管,他最后是在水与火中悲壮谢幕,生于大海,葬于火海,这是何等的悲壮。“天堂的名单里,没有他的名字。他从未出生,从未死亡,从未存在。1900,海上钢琴师,一个传奇中的传奇。我已经与这个世界擦肩而过了,比起奔向未知的茫然,守着旧梦湮灭是多么浪漫的事。”邮轮爆炸的时候,一双手在空气中,弹奏着一段传奇的琴音。这就是1900的本我,他没有世俗身份,所以他毫无顾忌地追寻自己的天命,出身的悲剧,造就了他不羁的一生传奇。
结语
在影片前半部分1900曾回答过麦克斯他为什么不下船,“陆地上的人,喜欢刨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忧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春的地方——我并不羡慕。也许这就是《逍遥游》中所描述的“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的境界,世界是那般广阔无垠,而同时,它又是一个紧靠双脚就能抵达的小巧场所。如果你是1900在那艘船上,或许你会选择下船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