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青山妩媚!群星之下的国家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光光山星轨。摄影:黄琦
星轨旋转,天地同绘至美之境。
群星之下,是万物和谐共生的家园。
绵延巍峨的大山,辽阔绵延的草甸,不少珍稀动物在这里驻扎迁徙。
▲在树干上涂抹嗅味标记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
▲面孔呈蓝色,鼻孔上扬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川金丝猴;
▲体态美丽的红嘴蓝鹊。
1500-2000米处,深山云雾中的珙桐,是古老的孑遗植物。
2000-2600米,圆叶玉兰开放美丽而芬芳的花朵,只生于四川中部和北部局部地区。
2800-3500米,金顶杜鹃不畏湿冷空气,粉嫩娇艳地簇拥开放。
越到高海拔处,环境愈加恶劣,在近4000米的石壁上生长的红花岩梅,让人不得不敬畏生命的顽强。
这里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动植物的乐土。
▲摄影师赵志龙拍摄于光光山,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的最高峰,终年积雪。
片区内,最高海拔为都江堰市光光山,4582米。
从光光山顶开始,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展示万物生长的和谐之景:
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包括核心保护区约300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100平方公里。山峦叠嶂,人迹罕至,海拔落差形成旖旎独特的风景,是生物多样性的天然乐园。
▲片区内爪爪山2600米云海
变幻莫测的云海是片区山峰上的独特景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恣意潇洒将得到释放。
▲光光山4582米云海风光。摄影:党青
在山顶,你还能看到第四纪冰期留下的明显印记,众多的峰角,狭窄的刃背,构成典型的冰川地貌,强烈的寒冻风化与物理风化作用,催生出独特的高山流石滩景观。
▲高山流石滩
山顶的积雪期长达10个月左右,受冰川侵蚀成的冰斗中积潴流水形成冰斗湖。湖面平静澄澈,倒映出天空的纯净。
▲高山冰斗湖。摄影:黄琦
沿山顶向下,从雪白变为碧绿。广泛分布的高山草甸,色彩鲜艳,生长着高山草甸独有的虫草。
▲杂类草层片占绝对优势,种类繁多。
3500米以下,是主要由阔叶林组成的中山区域。借由地势优势,水流在这里形成非凡的景观:峡谷、沼泽、瀑布······攀爬途中,让人忍不住感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高山瀑布。摄影:崔云
水流蜿蜒曲折下落,经过山谷、树林,遗落在山间形成湖泊,散布在森林形成溪流。
▲龙池湖
由于高山峡谷的特殊地貌加之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中山区也能看到多个堰塞湖。其中较大的有窑子沟堰塞湖、关门山堰塞湖。
▲窑子沟堰塞湖。摄影:黄琦
河流穿行于奇峰怪石,又漫流于低山浅丘,流向沃野千里,川西坝子的竹林、树林,农户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丛林雾景。摄影:赵志龙
山下的龙池镇飞虹社区,是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这里旅游资源多样,有以虹口漂流、高原河谷综合拓展基地为主的户外运动;以鲑鳟鱼养殖基地、千亩彩叶林、万亩猕猴桃基地为主的观光体验;以健身、骑游绿道为主的森林康养等。
据了解,当地社区群众人均年收入增至23000元,社区旅游人数年达50万人次,人均旅游收入达15000元以上。其它林业产业、猕猴桃年人均收入达18000元。
玉垒森森拥山月,岷江滚滚入苍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人类为万物之灵长,守护自然是人类的责任,成都人身体力行。
大熊猫国家公园附近,是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乘势利导、因时制宜”,从都江堰和青城山的历史印记里,可以看出蜀人先贤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它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鱼嘴。图片由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提供
如今,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美好进程中,成都保护生态环境,做好生态价值转换。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今年6月,不少市民在一环路的公园中,频频看到松鼠的身影。
在成都,动物不再是与人物理隔离,而是更多的在同一空间下生活。据统计,截至2019年,成都市域内已记录陆生野生动物600余种。截至2021年3月31日,成都记录有鸟类511种,在全国有鸟种记录的主要城市中位列前茅。
▲2021年11月18日,成都府南河畔,初冬银杏金黄,一群白鹭飞越河岸边的树丛觅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12月2日,成都市优良天280天,是2020年全年总和,同比增加16天,在成都遥望雪山达68次,比2019年全年次数还多。
▲在成都,凌晨也能遥望雪山。图片来源:摄影师化迪生
2022年元旦前,天府绿道体系“三环”中的重要一环——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将全环贯通。
▲图片由绿道文旅集团提供
公园城市,正在诠释人与自然和谐生长的幸福图谱。
素材来源: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
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
撰文:严诗琪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