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灿烂》里面戾帝的原型竟然是他

  

  《星汉灿烂》里面有一个从来没有露面,却总是被提及的人,就是戾帝,故事中说,当时天下大乱,就是因为戾帝篡位导致的。那么这个戾帝史上是否有原型,那他是谁呢?

  看谥号就知道,这不会个好皇帝,“戾”作为谥号的意思是: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确实不是什么好词。

  历史上被封谥号中带“戾”字的还真有两个人,下场确实都挺惨。

  一个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

  就是汉武帝最有名的皇后之一卫子夫的儿子,

  刘据死于巫蛊之祸,谥号为戾,不过刘据的谥号带有这个字,应该还有一种意思就是蒙受冤屈的意思。刘据这一生,挺悲惨的。

  一个是明朝景泰帝朱祁钰,

  皇帝哥哥被俘虏,朱祁钰临危受命当上皇帝,皇帝哥哥回来了,夺门事变,朱祁钰的皇位也被哥哥免了,朱祁钰死后,被封谥号“戾”,

  他虽然当了皇帝,却成为明朝除了朱允炆之外,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也是挺惨的。

  可见,“戾”不是个好称号。

  

  但是王莽的谥号却不是“戾”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谥号。

  那么我们来看看王莽的一生,他为什么没有谥号,如果有谥号,他是不是也符合被封为“戾帝”?

  白居易曾经写诗《放言五首·其三》有如下诗句: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诗的大概意思就是,当年周公辅政的时候,周成王年幼,当时几个大臣打算趁主少国疑之际图谋不轨,但又对周公有所忌惮,于是便散布流言说周公独揽大权,想取代成王自立。久而久之,流言越传越盛,周成王听闻流言后心中也不免对周公产生怀疑。周公担心自己的安危,于是辞去相位,跑到封地避祸。后来那些大臣发动叛乱,欲推翻周成王。关键时刻,周公临危受命率军东征,最终打败叛军,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周公也因此名垂青史。

  王莽前期为人谦恭,克己不倦,清正廉洁,礼贤下士,几乎具备了所有人性的优点。朝野上下都对王莽赞不绝口,认为他能与古代圣人相媲美。可是后来,王莽却篡夺皇位,将西汉江山收纳入自己囊中。

  如果当初周公在流言蜚语盛行之时被杀或是病逝,那么历史给他打上的烙印很可能就是逆臣贼子。而王莽如果在代汉称帝前就去世,那就没人知道他的野心,史书中的王莽反而可能会留下一代圣人的美名。所以“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可见王莽的名声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很坏的,他前期也曾经是道德楷模,王莽的一生可以,以汉哀帝的去世为界限,分为两部分。

  

  我们先来看下王莽人生的上半场。

  王家是靠着外戚的身份发迹的。因为王家出了个王政君,成为了汉元帝的皇后。

  后来汉元帝去世,王政君的儿子刘骜即位,就是汉成帝刘骜。

  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大力提拔王氏家族。王政君的弟弟王凤以外戚身份辅政,攫取了大将军、大司马领尚书事等军政要职。王氏家族占据了朝廷的要职,有“十侯五大司马”之称。

  王莽的父亲王曼,是王政君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王莽是王政君的侄子。

  王曼死的很早,未能封侯,所以,王莽的那些兄弟们都已经成了侯爵子弟,生活奢靡,纸醉金迷的时候,只有王莽,粗布衣服,如同寒门子弟一样,求学受经。

  所以,少年时候的王莽十分的励志,勤学苦读,礼贤下士,是一个饱读诗书的翩翩君子。

  伯父王凤病危的时候,是王莽衣不解带,发不梳洗的陪侍在病榻前,药必先尝,比亲儿子还孝顺。

  王凤弥留之际,拉着太后王政君的手,再三叮嘱,推荐王氏子弟唯有王莽可堪大用。

  前期的王莽,绝对的豪门清流,谦虚谨慎,礼贤下士,饱读诗书,简直就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

  也是因为王莽的优异表现,让他的叔叔伯伯们,舍弃了自己家那些不成器的亲儿子,转而支持王莽成为下一代的家族掌门人。

  王莽从一介儒生,以其周全的为人处世之道,一跃成为家族寄予厚望的后起之秀。

  

  后来汉哀帝即位,也就是王政君的老对头傅昭仪的孙子即位,对王家十分不利,王家不得不退居二线,只求安稳度日。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王莽的次子打死了家里的仆人,王莽竟然让儿子一命抵一命,这一系列的举动,让人们认为他大公无私,特别的公平,不但让王氏家族从那些豪门贵族中脱颖而出,王莽的个人名望更是达到了鼎盛。

  7年后,汉哀帝驾崩了。

  王莽的人生也进入了下半场。

  如果说王莽的前半场是个谦谦君子的正面形象,后半场可就太颠覆了,王莽一反往日谦逊仁和的样子,大权在握,日益的肆意妄为,专横跋扈。

  首先指使益州以“越裳氏”名义献黑、白雉为祥瑞,封“安汉公”,立9岁的平帝。

  汉平帝年纪渐长,不满王莽专权,王莽进毒酒,害死了平帝。

  改立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

  后来,又唆使谢嚣奏称:武功县浚井得白石,上有丹书,“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王莽堂而皇之的穿衮衣,戴冕旒,南面居摄。居摄三年,废掉孺子婴,改封为定安公。

  至此,摄皇帝成为真皇帝,国号新。

  

  王莽是一个很神奇的人,因为王莽在位的时候提出的改革和我国现有的很多制度非常像,让人有种错觉,以为王莽是现代人穿越回去的。

  那么他提出了那些改革呢?

  首先是土地改革。

  西汉末年的时候,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尤其是汉哀帝在世的时候,给他的宠臣董贤封赏2000顷,要知道,并不仅仅是土地啊,土地的背后是人口,拥有大量土地的权贵手中,就有大量的奴隶。

  王莽推行的是井田制,实施土地国有制。

  一家最多只能有九顷地,其余的要无偿分给别人。天下土地都是国家的,不能私自买卖,杜绝土地兼并。看上去很不错对吧,但是基本难以实施。

  你想啊,之前的时候土地都已经被豪强巧取豪夺了,手里攒下的土地,怎么可能因为你的一个改革就吐出来?

  土地制度改革并没有个王莽的政权带来什么好处,反而得罪了很多豪强。

  

  其次是币制的改革。

  王莽的本意是通过削减钱币重量提高币值,就是说注重货币的面值,而不是实际价值,并且将收回的黄金藏之于国库,这兼职就是近代金本位货币制度的雏形啊。

  可惜,他的思想理念太超前了,在当时的西汉末期,完全不行不通。

  大部分的货币都在豪强手中,实行货币改革,就是从豪强手中抢钱啊,

  关键这个改革,平民百姓也不愿意,好不容易攒下点钱,结果去官府那里溜达一圈回来,钱不值钱了。

  也就是说理念是很好的,但是不适应当时的情形。反而引起了动乱。

  王莽还改地名,更官职,行“六管五均”赊贷令。

  就是说从事渔猎樵采的劳动者,养蚕缫丝的妇女,乃至医巫卜祝之流,都得向官府陈报纳税。

  又推行连坐之法,一人犯法,牵连甚众。触犯法令而被送往长安的百姓达数十万之多。

  并且王莽新朝的政策朝令夕改,法无常制。

  

  怎么可能不乱?

  要说王莽也是运气不好,之前的皇帝已经把国家糟蹋的七七八八了,已经经不住折腾,倘若王莽生在盛世,也许他那些天才的想法和创造力会展现出另一种生机,但是生在西汉末年,国家已经腐败透顶,上到皇帝,下到群臣,都烂透了,王莽的改革就显得有些火上浇油。

  而他的政策,因为得罪了权贵,也不会有人帮助他推行下去。

  他理想中的公正清明,繁荣昌盛的国家终究是一场空想。

  回到咱们最初的问题,王莽为什么没有谥号?因为王莽创建的新朝,只有一代,自然也不会有人给他追封谥号。

  王莽这一生,前半生赢得了赞誉,后半生毁了那些赞誉,在推崇汉室正统血脉的封建人士眼中往往是篡汉是奸臣,

  但其实换一个角度,作为从小就在长安权力中心长大的权贵子弟,往往难道不比已经出了五服的刘姓宗室,更了解朝廷积弊,更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吗?

  后来的那些起义军首领,他们的私德和才能就一定比王莽更好吗?

  如果最后统一乱世的刘秀不是汉氏子孙,东汉史官不用为西汉的皇帝们说好话,那么王莽的名声也会不会好一些呢?

  倘若真的要给王莽一个谥号,也许“戾”真的适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