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中被抹黑的大唐名将,曾平灭高昌,打败龟兹,战功赫赫

  《长歌行》剧中,涉尔是编剧为阿诗勒隼量身定制的反派。他心胸狭窄,敏感自私,对阿诗勒隼有着很强的嫉妒心。

   长歌行剧照为了胜过阿诗勒隼,他不惜挟持阿诗勒隼的养母阿伊儿,致使其愤而自杀。虽然阿诗勒涉尔在最后关头放过了阿诗勒隼,两人在树林中达成了和解,却不可避免地在观众心目中种下了严重的负面印象。

  其实《长歌行》剧中涉尔的历史原型,就是突厥族处罗可汗的次子,后来成为大唐名将的阿史那社尔。在历史上,他出身于突厥王族,曾统一过大半个草原。

  后来因为在草原争霸中失利,阿史那社尔率部归附了大唐,也因此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他曾灭高昌,败龟兹,降于阗,建立过不世功勋,是货真价实的一代名将。

  长歌行剧照☆十一岁就被任命为部落首领,曾袭破古蕃,自封可汗,占据了半个草原

  阿史那社尔出身于突厥王族,其父处罗可汗曾是草原上的王者,势力强大,人马众多。而阿史那社尔则以智勇双全而闻名,他十一岁时就被拜为拓设。

  所谓拓设,在突厥语中就是部落首领的意思。阿史那社尔当了拓设后,率领部落成员在碛北建立牙帐,与颉利可汗的儿子欲谷设一起对铁勒、回纥、仆骨、同罗等部实施统治。

  据说阿史那社尔当上拓设后,十年中都没有向部众征收过税赋。有人劝他多收一点税来让自己享受富足的生活,他却回答说:“部落丰足富裕,就是我的愿望,收那么多税有什么用!”

  正因为这个缘故,阿史那社尔所统率的部族凝聚力很强,部落中的所有人都特别拥戴他。

  处罗可汗死后,阿史那社尔的亲叔父颉利可汗即位。突厥中有娶继母的习俗,因此,颉利可汗在登位后就娶了自己的继母隋朝义成公主为妻。

  在义成公主的鼓动下,颉利可汗曾多次向大唐用兵,导致伤亡惨重,士卒离心。对于这种现状,阿史那社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曾多次向颉利可汗进谏,却不被其采纳。

  长歌行剧照武德九年,薛延陀、回紇等部落发动叛乱,欲谷设部被叛军围攻。阿史那社尔率部前去救援,却被薛延陀部所击败,不得已只能率领余部来到可汗浮图城。

  可汗浮图城位于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遗址,算是阿史那社尔最后的坚城了。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颉利可汗被李靖击败生擒。此时,西突厥所处的古蕃城也发生了内乱。

  西突厥叶护可汗死后,其子咄陆可汗兄弟争位,这也给阿史那社尔带来可乘之机。他扬言要投靠咄陆可汗,率部西出,到达古蕃城后,却突然发起了袭击。

  咄陆可汗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阿史那社尔趁机进兵占领了古番城。此后,他乘胜追击,屡战屡胜,没多久,就几乎攻占了西突厥近一半的领土。阿史那社尔也借此机会自封为都布可汗,声威大振,成为草原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阿史那社尔袭破古蕃,自封可汗,占据了半个草原,这可能也是他在草原上最辉煌的时刻。

  长歌行剧照☆不顾劝阻,征伐薛延陀,遭遇惨败后归附大唐

  阿史那社尔击败咄陆可汗后,一直忘不了薛延陀部的背叛和自己被他们击败的耻辱。他对自己的部属说:“当年首先背叛我国的是薛延陀部。现在我们占据了西方大部份的国土,兵强马盛。若不借此机会灭了薛延陀,就是对先可汗的背弃,也是我作为子侄的不孝。”

  阿史那社尔手下的酋长们都劝他说:“我们现在刚刚占领了西部广大的地区,急需休养生息。若大举兵马去征讨薛延陀部,占领区无人守卫,叶护可汗的子孙肯定会来复国。这样是对我们是极为不利的,请您一定要慎重啊!”。

  阿史那社尔始终不能忘记与薛延陀部的深仇大恨,他思考再三终于下定了决心。阿史那社尔说:“若是老天爷不庇佑,我就算是死了也不会后悔!”。说罢,不顾部下反对,下令出兵五万征讨薛延陀部。

  阿史那社尔的大军与薛延陀部相遇于碛北,两军反复交锋了一百多天,兵连祸结,死伤惨重。他的军队长期出征在外,备受煎熬,不由得士气低落,军心涣散。

  长歌行剧照有很多士兵都受不了这种折磨,偷偷逃离了阿史那社尔的军队。此时薛延陀部又得到了大唐的支持,士气变得异常高昂。

  两军决战时,阿史那社尔所部兵无战心,被薛延陀部突破防线,大败亏输。此战过后,阿史那社尔无力再次挑战薛延陀部,只得率领一万多残部退守高昌。

  阿史那社尔兵败后,其原来的地盘不出意料地被西突厥占领,再也没有实力在草原上争霸了。

  西突厥咄陆可汗因为的以前的过节,屡次对阿史那社尔所部发起进攻,而另一面的薛延陀部也对其虎视眈眈。阿史那社尔腹背受敌,整个部族的生存面临严峻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阿史那社尔决定率部向大唐投降。

  阿史那社尔在对待薛延陀部的问题上,听不进去部下的正确建议,用个人感情取代理性思考,失败其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阿史那社尔在困境中,能够跳出个人荣辱,主动归附大唐,为整个部落找到一条光明的出路,也算得上是聪明睿智,顺天应人之举了。

  长歌行剧照☆建立不世功勋,对李世民忠心耿耿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阿史那社尔只身入朝觐见了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晋封阿史那社尔为左骁卫大将军,下令将其部落安置在灵州水草丰饶之地,并让他负责自己警卫工作,以示赤诚相待之心。

  在这次觐见中阿史那社尔彻底被大唐的繁荣强大和李世民的广阔胸怀所折服,从此对李世民心悦臣服,忠诚不二。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阿史那社尔被任命为交河道行军总管,跟随侯君集平定了高昌。同行诸将都大肆抢夺战利品据为已有,只有阿史那社尔纤毫不取。

  等到唐太宗下诏对诸将进行封赏时,他才勉强接受了一些老弱病残的奴仆和破旧的布匹。李世民听说此事后,对其清廉的行为称赞有加,特意赐给他一把高昌宝刀,各种彩绢一千匹,并任命他为检校北门左屯营,并加封爵位为毕国公。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阿史那社尔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出征辽东,讨伐高丽、铁勒,他屡次冲锋在前,勇不可挡。每当被流矢射中时,就用手拔掉箭杆继续向前冲锋。他所统领的士兵们也在他的鼓舞下,以一当百,勇悍非常。此战过后,阿史那社尔因功被加授鸿胪卿的官职。

  长歌行剧照同年,阿史那社尔以瀚海安抚大使的身份与李道宗、执失思力、契必何力、薛万彻、张俭等人一起平定了薛延陀部的叛乱。阿史那社尔在此战中战功显赫,算是报了以前的一箭之仇。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阿史那社尔又以昆丘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与契尔何力、郭孝恪、杨弘礼、李海岸等人率铁勒十三部及突厥骑兵十万讨龟兹。

  阿史那社尔所部鏖战之后率先破城,龟兹王单骑遁走。阿史那社尔留下郭孝恪守城,自己则率精兵紧紧追赶。长途奔袭六百里后,终于在大拨换城追上了龟兹王。阿史那社尔连续攻击四十多天,终于打破了坚城,活捉了龟兹王。

  龟兹王被生擒后,阿史那社尔派左卫郎将权祗甫四处宣谕,传檄而定龟兹七百余城。此战过后,西域震骇,西突厥、于阗等国莫不臣服,争相为唐军馈赠驼马军粮,以表归顺之诚意。阿史那社尔为大唐宣威异域,立下了汗马功劳。

  另外,阿史那社尔不仅战功赫赫,而且绝对忠诚。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阿史那社尔悲悼不已,竟然主动要求为其殉葬。可能是因为人殉有损于唐太宗仁厚形象的缘故,即位的唐高宗李治拒绝了他的这个请求。

  不过有感于他的忠诚,李治还是升迁阿史那社尔为右卫大将军,四年后又再次晋封其为镇军大将军。

  阿史那社尔灭高昌,征高丽,平薛延陀,败龟兹,降于阗,屡立功勋,是货真价实的一代名将。他有感于唐太宗的知遇之恩和广阔心胸,对其忠心耿耿。

  唐太宗去世后,阿史那社尔主动欲为其殉葬的行为,足以证明他淳朴直率,并没有那么多的鬼蜮心肠。

  由此可见《长歌行》中对阿诗勒涉尔形象的刻画,并不符合历史真实,多少还是有些抹黑和丑化嫌疑的。

  长歌行剧照☆结语

  唐高宗永徽六年,阿史那社尔在长安去世。死后被追赠为辅国大将军以及并州都督,并被允许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他的墓地被建造成被其征服的地方山脉的样子,以纪念其赫赫功勋。

  大唐战神李靖曾经评价说阿史那社尔的领兵打仗的能力要超过名将薛万彻。平心而论,这个评价多少是有些过誉之嫌的。

  因为阿史那社尔虽然才能卓著,但在归附大唐前却胜绩不彰。除了诈降西突厥咄陆可汗大获全胜外,其余时候几乎是屡战屡败。

  因此,他归附大唐后所取得的战绩,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取决于国力的碾压罢了。

  但不管怎样,阿史那社尔终究是一代名将,《长歌行》中对阿诗勒涉尔形象的抹黑与丑化,应该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不知道您怎么看?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本文由闲人历史故事原创,未经允许不得抄袭和转载,请文抄公远离

  长歌行剧照长歌行:阿诗勒隼身世揭秘,擒可汗,娶长歌,归附大唐成一代名将

  长歌行:皓都有历史原型吗?如愿娶到李乐嫣,却不能与她相伴终生

  《长歌行》:历史上李长歌和阿诗勒隼的结局,夫妻合葬于昭陵附近

  《长歌行》大结局:大帅哥魏叔玉被李世民悔婚,当上了食堂管理员

  《长歌行》:李乐嫣的历史原型,她经历了三次婚姻,却只爱过一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