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背后的科学

  梦境还是现实?

  《盗梦空间》,2010年备受关注的好莱坞大片。在片中,身为工业间谍的多姆·柯布还是位盗梦专家,他拥有一项相当罕见的本领,即盗梦。他可以在受害者处于睡眠状态时向其大脑中植入一段意识,看着这段意识慢慢发展并扎根于现实之中。

  在《盗梦空间》中,盗梦专家使用一种叫做somnacin的药物和一台机器,将一段意识上传至某人的梦境中。然后,几位盗梦专家通过那台机器进入目标的梦境。这种虚构的盗梦机被称为“便携式自动sonmacin静脉注射器”。

  实际上,可以有效读取别人大脑的装置已经存在,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仪即可捕捉大脑活动照片,然后通过软件再现志愿者正在看到的图像。研究人员表示,有朝一日,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仪或许能对某个人的梦境进行记录。

  利用somnacin进入别人的梦境是不可能的,但有些药物确实可以调节我们的睡眠,如莫达非尼,这种药物可以使人始终保持清醒状态。

  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梦境?

  要想经历清醒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你昏昏欲睡之时,经常训练自己问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是在做梦吗?”剧中的盗梦专家精于此道,这可能是他们可以完成复杂任务的原因。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剧中,一些人物还能在梦境中武装自己,防止别的盗梦专家侵入自己的梦境。

  梦境必须遵守物理定律吗?

  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盗梦空间》从二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有时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在某人的一段梦境中,巴黎就像一张大纸一样折叠起来;而有时,有些光幻觉会变成真的,例如,荷兰艺术家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创作的没有尽头的楼梯就出现在《盗梦空间》中。

  但是,梦境也会遵循一些现实生活的法则。作家兼制片人杰夫·沃伦就曾描述过他对梦境的调查:没有感官输入。意识行为似乎变得不可捉摸。我们可以从梦境中推出一些非正式的定律,如自我实现期望定律和叙事动力定律。在《盗梦空间》中,当现实世界的外在影响侵入时,梦境就陷入冲突。

  梦境中的主观时间是如何流逝的?

  在《盗梦空间》中,梦境中的时间比现实世界要慢得多,而且还存在一个所谓的缩放效应,即如果你的梦境中又出现了梦,时间流逝的速度会更慢。所以,现实生活中的5分钟,到了梦境中相当于1小时;而5分钟的梦境时间,又与次级梦境中的1周时间相当。

  这种对梦境和现实时间的虚拟描写或许算是《盗梦空间》的点睛之笔。然而。我们除了惊叹于这部电影的精巧构思之外,在现阶段却没有证据去证明这一点。但研究人员在对清醒梦的研究中发现一些证据,当做梦者醒来时,他们对时间的感知会存在上述的变化。

  对科学家来说,更紧迫的问题是,当大脑对时间的感知出现变化时会发生什么。事实上,虽然对时间的幻觉是由大脑产生的,但与剧中的情节一样,这种幻觉也令科学家感到迷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