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侦探皮卡丘》票房平平 正因自恋的美国制作

  1905电影网专稿 上周五,带毛的皮卡丘正式和大家见面了。

  前期,片方通过各种手段,将皮卡丘的萌一路消费到底。毋庸置疑,这套“卖萌经济学”确实为电影带来了足够多的关注度。

  

    官方发出的“完整片源”在各大网站迅速传播

  上映第7天,截至发稿,票房累积3.41亿。虽然连续获得内地单日票房冠军,但不少业内媒体对本片的票房预测,已经从原本的8亿,下调至5.26亿。

  在这个一度被炒热的档期来看,电影的市场表现并不算出色。

  至于口碑方面,影片的豆瓣评分已经降至6.7分,整体反馈多少还是不如预期。

  

  很显然,对于不少国内观众而言,皮卡丘是一个奶萌的形象。与此同时,大家熟知“精灵宝可梦”这个IP,更多来自故事中的卡通形象和冒险历程。

  但是在这部《大侦探皮卡丘》中,制作方本末倒置,将原本最重点的青少年冒险成长的命题,变成了一个家庭合家欢的概念。

  

  原画《宠物小精灵》聚焦青少年冒险成长命题

  导演罗伯·莱特曼在采访中表示,希望能做一个全家人都能看,让每一个国家的观众都能引起共鸣的主题,希望能寻找一个普世的价值观。

  但事实来看,制片方的想法并没有让更多人买单,反而显得有些“自恋”。

  自恋的好莱坞漫改片

  电影《大侦探皮卡丘》中,出现了皮卡丘、杰尼龟、小火龙、妙蛙种子等人气角色都搬上了大银幕。不可否认,这一波情怀打得特别透彻。

  

  《大侦探皮卡丘》角色海报

  但事实上,电影正片中,那些更为人熟知的精灵宝可梦只是惊鸿一瞥,相反出现频率更多的精灵宝可梦,在宣传前期并没有过多的露出。

  可见,货不对板的宣传只成功地笼络了第一批观众,但想要后续收获更多的“自来水”,就有些困难了。

  货不对板的改编,对于好莱坞而言,已经见怪不怪了。

  2009年,好莱坞通过《七龙珠》开启了日本漫改之路。

  这部作品曾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全世界被改编成游戏次数最多的漫画,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粉丝基础和影响。

  

  这个IP是福克斯影业于2002年买下的版权,中间经历了多次的选角风波,最后请来了华裔导演黄毅瑜执导,周星驰担任监制,更是请来在亚洲极具号召力的中国演员周润发参与客串。

  可是,电影上映之后,恶评如潮,无论是欧美观众还是亚洲观众,对这部片子都没有任何好感。

  

  影片《七龙珠》最终得到这样的成绩并不意外,这么一个耳熟能详的日本动漫,被好莱坞制片公司改编成了一个名叫“悟空”的美国少年,最后拯救世界的故事。

  立足当代文化,我们应该从兼容性出发。如果一味地从自我出发,拍出来的作品只会成为四不像。

  《七龙珠》的失败,也让好莱坞暂时停止了对日本漫画的改编。

  进击吧!日漫大改编

  2017年,好莱坞对日本漫画的改编,进入了又一个的节点。

  自认为改编自家超英漫画非常成功的美国,再次动起了日本漫画这块奶酪。2017年,上映,但依旧收获了无数的差评。很显然,好莱坞那套美式个人英雄主义和原著的精神并不契合。

  

  真人版《攻壳机动队》由斯嘉丽·约翰逊主演

  漫画《攻壳机动队》是一部被不少人定义为划时代的作品,其深厚的政治、哲学、宗教思考都被不少影迷推崇。与此同时,由押井守担任导演的《攻壳机动队2》更是获得了戛纳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的提名。

  美国真人改编不仅全然不顾原著内核,而且在女主角的选择上,也掀起了不少的争论。

  

  寡姐与原型草薙素子形象、气质相差甚远

  同年,美版《死亡笔记》紧随《攻壳机动队》与观众见面。

  原著本身虽说并不是一个完全讲究深度的漫画,但是其紧张刺激的剧情,不管是原版动画,还是日版的电影,都深受全球观众追捧。

  其中,在日版电影中,饰演“L”一角的松山健一,更是以其极高的还原度,获得不少赞赏。

  

  L(松山健一饰)

  但是,美版《死亡笔记》的“L”变成由黑人饰演。至于在剧情改编方面,彻底变成了美式恐怖片,无节操地放大了原著中的各种古怪死法,将美国那套普世价值观深入其中,淡化了原著中对人性道德的探索。

  可见,好莱坞在改编日本漫画过程中,并没有用心地去了解作品中复杂的东方文化,只是对剧情进行简单粗暴的改编,放大作品中的猎奇元素,妄图去博得观众的眼球。

  

  美版《死亡笔记》极尽血腥暴力

  但是事实一次次证明,这种没有花精力的改编,最后变成了“去精华,留糟粕”的可笑行为,实则是对文化的一种糟蹋。

  正如《七龙珠》的原著作者鸟山明所说的那样:“他们始终坚持着,那种不知道从何处而来的自信,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结局正和我预料的一样,这部电影根本不能称之为《七龙珠》。”

  未来可期?不好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日漫改编兴起。

  电影《阿丽塔》的上映,似乎让不少观众对好莱坞改编日漫有了些许的期待。但是回顾电影本身,它只是将原著前三章的内容,同时在成片方面,更集中在电影特效上,对剧情内容都进行了一定的弱化。

  

  无独有偶,在改编过程中,好莱坞再一次将原著对人性的探究,扭转成了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作品。

  诚然,如果好莱坞一次次都妄图以特效来吸睛,但忽略掉了原著最本质的内核。即使获得了高票房,但对于作品来说,依旧无济于事。

  而接下来,《火影忍者》、《阿基拉》、《进击的巨人》等高知名日漫IP都已统统被好莱坞收入囊中。

  

  这类作品其实大多聚焦在科幻、动作等类型,在类型方面,更偏向于好莱坞制作。但是,在粗浅的改编下,作品原有的多元文化都无法深度探索,最后出来的作品乏善可陈。

  瑞安·雷诺兹曾面临记者提问时,说过,“好莱坞如果只能拍美国原创,早完蛋了”。

  可事实上,美国一次次通过拿来主义,对其它国家的IP进行改编,但忽略掉IP原本的核心价值,依旧改编成好莱坞的那套价值体系,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方式,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